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半輪黃日

(2010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半輪黃日》是2010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主要講述了尼日利亞內戰等歷史事件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衝擊和影響。
中文名
半輪黃日
作    者
(尼日利亞)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
譯    者
石平萍 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9月1日
頁    數
520 頁
開    本
大32開
裝    幀
平裝
ISBN
9787544709972
字 數
393000

半輪黃日內容簡介

《半輪黃日》是尼日利亞女作家阿迪契為20世紀60年代的尼日利亞內戰(1967-1970)譜寫的一曲哀歌。小説以史詩般的結構,通過幾對普通男女在尼日利亞內戰中經歷的變遷,去拷問在荒誕殘暴的戰爭面前,身份、國界、愛情、友誼這些堅固的概念如何倖存…… [1] 
這部史詩般的小説以20世紀60年代尼日利亞為背景,講述了被內戰所毀的國家裏生活軌跡相交的三個主人公的動人故事。烏古,一個來自貧窮鄉村的十三歲男孩,來到一位大學講師家裏做男童;奧蘭娜,一位年輕婦女,拋棄了在拉各斯的特權生活,與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學教授情人生活在一起。第三位主人公是個害羞的英國人,俯首貼耳地拜倒在像謎一樣高深莫測的凱內內(奧蘭娜的孿生姐姐)的石榴裙下。極端殘酷的戰爭及其駭人聽聞的恐怖席捲他們,以匪夷所思的方式一會兒將他們扯開,一會兒又將他們拋到一起,他們的忠誠受到了嚴峻的考驗。
小説顯示出深層次的歷史真實,啓迪讀者思考道義責任、殖民主義的終結、民族忠誠、種族、階級與性別問題以及愛情、親情、友情將這一切複雜化的過程與方式。

半輪黃日編輯推薦

《半輪黃日》重點探討尼日利亞內戰這一充滿創痛的歷史篇章,但並未耽於對重大歷史事件——如伊博族大屠殺、接踵而至的內戰以及幾百萬人的傷亡——的複述,而是講述這些歷史事件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衝擊和影響。小説以比夫拉的國旗“半輪黃日”為題,在忠於史實的基礎上加入虛構的細節描寫,顯示出深層次上的歷史真實,旨在啓迪讀者思考道義責任、殖民主義的終結、民族忠誠、種族、階級與性別問題以及愛情、親情、友情將這一切複雜化的過程與方式,堪稱史詩般的傑作。

半輪黃日媒體評論

既有歷史感,又有一種令人不安的時代氣息…… (阿迪奇埃)很像納丁·戈迪默,喜歡把筆下人物置於十字路口,面臨效忠個人與效忠集體的衝突……《半輪黃日》藉由歷史,關注我們這個飽受戰爭創傷的時代。對歷史的把握以及橫跨社會各個階層(從鄉下來的男僕,到富貴官僚家的千金)的能力,這兩個特點體現出托爾斯泰的大手筆。   ——《丹佛郵報》
文筆生動,充滿活力……這部小説展現出充滿同情的智慧以及嫺熟細膩的人物刻畫手法,是欽努阿·阿契貝的《瓦解》和V.S.奈保爾的《河灣》等20世紀經典作品的有價值的繼任者。   ——喬伊斯·卡羅爾·歐茨
阿迪奇埃使用了層疊的歷史、象徵和神話……饒有興趣地使用語言。她在她的英語中注入了盎然詩意,整個敍事交織着伊博族的成語和語言。   ——《泰晤士報
我們一般不會把智慧與新手聯繫在一起,但這位新秀作家擁有古代講故事人的天賦……她無所畏懼,否則不會探討令人不寒而慄的恐怖的尼日利亞內戰。阿迪奇埃初出茅廬,卻已幾近成熟。   ——欽努阿·阿契貝

半輪黃日作者簡介

奇瑪曼達·恩戈齊·阿迪奇埃,1977年出生於尼日利亞的阿巴,伊博族,父親曾任尼日利亞大學副校長。19歲到美國,2001年獲傳播學和政治學學士學位,後又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文學創作碩士學位,居住在康涅狄格州。被譽為尼日利亞最有前途的青年女作家。其短篇小説發表於加拿大、英國和美國等地的於U物,大多講述尼日利亞移民在美國的經歷,曾獲英聯邦廣播協會獎和BBC短篇小説獎。其長篇小説《紫芙蓉》獲2004年度英國奧蘭治小説獎提名,《半輪黃曰》獲2007年奧蘭洽小説獎。《華盛頓郵報》稱她為非洲文豪欽努阿·阿契貝在21世紀的傳人。 阿迪奇埃將自己定位為一個以非洲為背景進行現實主義創作的作家,反映後殖民時代尼日利亞乃至非洲大陸的歷史與現實問題。

半輪黃日圖書目錄

1 第一部 六十年代初
129 第二部 六十年代末
225 第三部 六十年代初
283 第四部 六十年代末
472 作者的話
474 作者參考書目
476 但願我們永遠銘記——代譯後記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