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升馬唐

鎖定
升馬唐(Digitaria ciliaris (Retz.) Koeler)是禾本科、馬唐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稈基部橫卧地面,節處生根和分枝,高可達90釐米。葉鞘常短於其節間,葉片線形或披針形,上面散生柔毛,邊緣稍厚,微粗糙。總狀花序;穗軸邊緣粗糙;小穗披針形,孿生於穗軸之一側;小穗柄微粗糙,第一穎小,三角形;第二穎披針形,第一外稃等長於小穗,脈平滑,中脈兩側的脈間較寬而無毛,第二外稃橢圓狀披針形,革質,黃綠色或帶鉛色,5-10月開花結果。
廣泛分佈於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佈。生於路旁、荒野、荒坡。
升馬唐是一種優良牧草,也是果園旱田中危害莊稼的主要雜草。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1] 
中文名
升馬唐
拉丁學名
Digitaria ciliaris (Retz.) Koel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4] 
禾本目
禾本科
馬唐屬
升馬唐
命名者及年代
(Retz.) Koel.,1820

升馬唐形態特徵

升馬唐
升馬唐(7張)
一年生。稈基部橫卧地面,節處生根和分枝,高30-90釐米。葉鞘常短於其節間,多少具柔毛;葉舌長約2毫米;葉片線形或披針形,長5-20釐米,寬3-10毫米,上面散生柔毛,邊緣稍厚,微粗糙。 [5] 
總狀花序5-8枚,長5-12釐米,呈指狀排列於莖頂;穗軸寬約1毫米,邊緣粗糙;小穗披針形,長3-3.5毫米,孿生於穗軸之一側;小穗柄微粗糙,頂端截平;第一穎小,三角形;第二穎披針形,長約為小穗的2/3,具3脈,脈間及邊緣生柔毛;第一外稃等長於小穗,具7脈,脈平滑,中脈兩側的脈間較寬而無毛,其它脈間貼生柔毛,邊緣具長柔毛;第二外稃橢圓狀披針形,革質,黃綠色或帶鉛色,頂端漸尖;等長於小穗。花葯長0.5-1毫米。花果期5-10月。 [2] 

升馬唐產地生境

廣泛分佈於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中國南北各省區均有分佈。生於海拔1200m以下的路旁、荒野、荒坡。 [2]  [6] 
升馬唐 升馬唐

升馬唐生長習性

升馬唐種子萌發的平均土埋深度約在1.1釐米左右。自然情況下土埋深度0-0.5釐米的佔整個發生量的31%;0.6-1.0釐米深的佔35%,兩者佔發生總量的55%。
  1. 升馬唐的主要生育階段:在温濕度適合的條件下,升馬唐的生長髮育極為迅速。熱天雨季出土的幼芽,當天或經一天就能展開不完全葉,3-5天后即可長出一片真葉,3-4葉期開始分孽枝節,經7-10天進入孕穗期。從抽穗後2-3天開花,開花後5-6天便能形成具有發芽力的種子。1株升馬唐完成整個生育期約需兩個月時間。中國北京地區升馬唐在6月上旬開始萌發出土,7-8月份為其抽德和開花的主要時期。對於雜草羣落來説,整個生育期約3-4個月。
  2. 種子的繁殖和休眠:升馬唐的種子繁殖力很強,1株升馬唐能結出數千甚至數萬粒種子,高可達45807粒的種子。升馬唐的種子具有一定的休眠的習性。在自然條件下,解除休眠的種子如遇幹早、低温或被埋入深土層中,在缺氧的條件下,仍不萌發出上,因此,升馬唐在北京地多集中於炎熱、多雨的7月才發芽出上並造成嚴重危害。 [3] 

升馬唐主要價值

升馬唐是一種優良牧草。 [2] 

升馬唐雜草防治

升馬唐也是果園旱田中危害莊稼的主要雜草, [2]  由於分佈廠`、數量多、分櫱和繁殖力強,在炎熱多雨的季節生長極為迅速。防除稍不及時便會形成草荒,引起農作物大幅度減產。 [3] 
化學防除:在中國北京郊區⑴玉米地使用敵草隆25%可濕性粉劑150-200克/畝,或用敵草隆100克/畝與除草醚25%可濕性粉劑200-250克/畝混合,進行播後出苗前土壤處理,除草效果可達90%左右。對粘性重的土壤以單用敵草隆為好;對砂性土以混合使用較為合適。使用西馬津或蕎去津(阿特拉津),每畝用50%的可濕性粉劑150克就能取得90%以上的效果,對作物也比較安全。用2,4-D作播後出苗前土壤處理,每畝用80%鈉鹽150克,除草效果約為85%。⑵果園、林木中化學除草,可使用25%的敵草隆300-500千克/畝,除草效果為90-98%。但在砂性大的土壤上使用,對果樹、苗木有些藥害。主要表現在雨季之後葉片缺綠,影響生長。而將敵草隆用量降低到250克/畝,再加25%除草醚500-750千克/畝混用,既安全又有效,而且還能除去抗敵草隆的車前和茨黎等雜草。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