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升庵經説

鎖定
明代楊慎的經學代表作。楊慎説經,不尚虛義,重在音訓,又雜採眾説,旁引博喻,力批宋儒經説。 [1] 
中文名
升庵經説
作    者
楊慎
論《周易》斥宋儒之妄,提出“元氣者,天地之極”(《升庵經説》卷一《太極》)的命題,指出陳搏《易圖》及宋儒《易》説,“皆不通古今者也。茅塞一世,眩惑千古,奠此為甚”(《升庵經説》卷一《希夷易圖》)。論《尚書》“多取漢儒而不取宋儒”,以為宋學“盡棄舊而獨悟於心”。論《毛詩》以為宋人解經,“真是枉事,不若直從毛、鄭可也”。論《中庸》以為“《中庸》一書本是平常之理”,而宋儒“引之高深虛無”。論《周禮》以為“鄭玄釋經,往往難信”。宋人解經,“流於異端而不覺者”。初名《經説》1卷(陳第:《世善堂藏書目》捲上),繼為6卷,改稱《經説叢抄》(《經義考》二百四十八)。后冠升庵之名,乃去“叢抄”二字,改稱《升庵經説》8卷(《千頃堂書目》卷三)。焦竑後將其增輯成14卷本(《升庵外集》),計凡《周易》2卷,《尚書》 1卷,《毛詩》3卷,《春秋左傳》附《公》、《穀》2卷,《禮記》2卷,《周禮》1卷,《儀禮》1卷,《論語》1卷,《孟子》、《爾雅》1卷。此本最為流行。世存《函海》本和《叢書集成》本。
參考資料
  • 1.    中國孔子基金會.中國儒學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