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軍台村

鎖定
千軍台村,隸屬於門頭溝區大台辦事處,東與莊户村為鄰,西鄰大寒嶺。大寒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經歷過太多的滄桑與戰火。
2018年3月,千軍台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1] 
中文名
千軍台村
別    名
千人台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頭溝區清水澗溝
地理位置
位於門頭溝區清水澗溝西端
著名景點
十里八橋

千軍台村簡介

山石墁砌的西山大路盤山而上,早年附帶甕城的大寒嶺關城,今仍然孤零屹立在山口之上,雖然它已千瘡百孔,但未失其當年雄姿。其旁的毗盧寺,早已不見蹤影。一些古井,文昌閣古碑,水槽遺蹟,還能勾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村東台下公路旁那座已被淤埋半截的古橋,是當地“十里八橋”最西頭的一座,人稱老橋。在清光緒十四年(1888)進行過最後一次的修繕。在西港溝,還有一座俗稱“古洋水”的明代寺廟遺址。村西口曾有茶棚廟,毀於泥石流。再往西到礦工居住區附近,還有供奉戰國時期名將孫臏、龐涓的師傅王禪老祖(鬼谷子)的王老庵遺址。
千軍台村

千軍台村旅遊

千軍台,位於門頭溝區清水澗溝西端,史稱“千人台”,有着上千年的歷史。京西古道的主幹線“西山大路”穿村而過。村東口“紫氣東來”、“西園翰墨”的大影壁牆傲然屹立,迎接着遠方的來客。一株樹幹中空,卻是枝繁葉茂傲然屹立在主街東端的老槐樹,時時向人們訴説着千百年的風風雨雨。這裏就是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京西古幡會”的傳承之地。山石墁砌的西山大路盤山而上,附帶甕城的大寒嶺關城仍然屹立在山口之上;其旁的毗盧寺早已不見蹤影,一些古井、文昌閣古碑、水槽遺蹟,還能勾起人們對歷史的記憶。村東台下公路旁那座已被淤埋半截的古橋,是當地“十里八橋”最西頭的一座,人稱老橋。

千軍台村歷史背景

千軍台,早在宋朝以前就已建村。村西的大寒嶺,史稱“大漢嶺”,“摘星嶺”,俗稱“大和嶺”。(大:音代)曾經為漢朝與北方民族的交界。五代時期,在大安山當“土黃帝”的劉仁恭,多次越“摘星嶺”襲擾契丹,還曾與李克用軍隊發生過“木瓜澗”(今木城澗)之戰。
千軍台,早期是軍隊的駐地,後才慢慢發展成村莊的。在抗日戰爭時期,千軍台的村民積極抗戰,英雄輩出,也正因為如此,全村的房子先後被日本鬼子和“還鄉團”燒了四次。如今,千軍台仍有110多户,200餘人廝守在這古老的山村裏。 [2] 

千軍台村公交線路

公交線路:乘坐311路、325路、396路、977支線蘋果園西站下車,換乘坐929路[千軍台]到北台下車步行379米,乘坐929路[千軍台]到千軍台村下車步行450米即到。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