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千童縣

鎖定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之徐福率千名童男女僑寓此邦而此置千童縣。隸屬渤海郡。
中文名
千童縣
始建時間
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
隸    屬
渤海郡
習    俗
舉辦千童信子節

目錄

千童縣沿革

千童祠 千童祠
東漢靈帝時(公元168年至188年)改為饒安縣。故治在河北鹽山縣城南20公里處千童鎮。

千童縣千童信子節

“去過京,串過衞,不如到千童趕廟會”——到千童鎮趕廟會看啥?看信子。 千童信子節
據介紹,信子活動所用的高杆高達十四五米,豎杆的頂端用鐵棍、木板搭起小小的空中舞台,台上有童男童女表演各種各樣的藝術造型。其內容有“天河配”、“呂洞賓戲牡丹”、“功滿取經路”、“徐福東渡”等。
“天河配”中牛郎肩挑兩個籮筐,裏面各坐一個小孩子與織女在“喜鵲”搭成的橋上相會;“徐福東渡”中,有人架舟,也有人站在高高的桅杆上遠望;上世紀50年代的表演中,童男端着茶壺,童女竟站在壺嘴上!每齣戲中人物出場,或坐或跪或鶴立或相依或舒袖而舞,造型優美,表演“高、奇、險、驚”。
支撐童男童女表演舞台的木杆下端,固定在由鐵、木製做的架子上,架子上放着許多石磨盤、石塊,架子由36名粗壯的大漢抬着,踏着鼓點遊行演出。表演時,人山人海,喧聲震天,數萬人湧滿大街小巷。
為何叫“信子”?“信,就是尊崇;子,就是隨徐福出海的童男童女……”信子最早出現於漢代。他説,公元前209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尋藥,並從今千童鎮一帶招募了3000名童男童女,還有百名能工巧匠,東漢班固著的《漢書·荊伍江息夫傳》中記載:“百姓悲痛愁思,欲為亂者十室而六……”開始的信子是極其神聖、莊嚴的祭祀活動,每逢甲子年的三月二十八,從上午辰時開始,大約到午時結束。參加信子祭奠活動的全體人員,由主事者帶領,首先到開化寺千童碑、千童殿舉行開祭儀式。寺內僧人鳴鐘頌經後,身着仙童玉女服裝的童男童女手持祭香和招魂幡,登上高杆頂端,然後由壯漢們抬着遊祭。行進中,高杆頂端的童男童女有的舉香叩祭,有的搖幡呼喚:歸來吧,回家來吧……遊祭隊伍越走越大,一直走完古鎮四街,才出東門到城外。古時,東門外就是無棣溝,徐福帶的幾千人就是從這裏走向大海的。這時鼓樂齊鳴,人們跟着童男童女拜天祭地,一遍一遍地衝東方呼喚……
隨着時代的進步,信子的內涵和外延也發生了變化。內容上,在突出懷念遠去親人的同時,增加了文化色彩;時間上,也不再侷限於甲子年。”從1993年開始,在農曆3月28日,由鹽山縣在千童鎮舉辦“千童文化節”,每五年一次。“千童信子節”被專家學者稱為中日友好交流的“活化石”。
千童信子節
無獨有偶。在日本的佐賀金立山一帶,自古至今傳衍着50年一度的氏子節。氏子節與信子節,有着驚人的相似。
據中國徐福千童研究會會員崔東生先生介紹,日本佐賀金立山的山頂上,有一座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金立神社,社裏的神就是徐福。據此不遠的另一座廟宇中,供奉的女神名阿辰,傳説她是當地一位土著頭人的女兒,因為愛戀徐福殉情而死,被尊為阿辰觀音。
大祭時,公曆4月27日,“氏子”們將徐福神像從金立山的上宮抬到下宮。所謂“氏子”,是指氏神後裔在同一地區信奉同一氏神的人們。28日晨,氏子們先到阿辰觀音殿前舉行儀式,以示徐福與阿辰相會。然後童男們抬着徐福的神輿在前,一名少女扮演的阿辰觀音坐在童女抬着的神輿在後,向當年徐福登陸地行進。在登陸地的海邊,氏子們遙望大海對岸,舉行祭奠儀式。
在滾滾波濤相隔的大海兩岸幾乎同一時聞,“信子”與“氏子”用真情犁開了海的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