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十圍

鎖定
十圍(shí wéi)是一個漢語詞語,亦作“十韋”。十圍約等於1米多,形容粗大。
中文名
十圍
拼    音
shí wéi
出    處
《文選·枚乘》
解    釋
亦作“十韋”
(1).亦作“十韋”。十圍約等於1米多, [1]  形容粗大。《文選·枚乘》:“夫十圍之木,始生而櫱,足可搔而絕,手可擢而拔。” 張銑注:“十圍,言大也。”《漢書·成帝紀》:“是日大風,拔甘泉畤中大木十韋以上。” 顏師古注:“韋與圍同。”《三國志.魏書.司馬朗》:“朗祖父俊,字元異,博學好古,倜儻有大度。長八尺三寸,腰帶十圍,儀狀魁岸,與眾有異。”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語·容止》:“ 庾子嵩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 宋·路振《九國志·吳志·張訓》:“身長八尺餘,腰帶十圍。”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二回:“話説伍員字子胥,監利人,生得身長一丈,腰大十圍,眉廣一尺,目光如電;有扛鼎拔山之勇,經文緯武之才。”清·金農《秋雨坐槐樹下書懷》詩:“階前老槐十圍大,碧羅張繖高厭厭。”按,圍的長度,有一抱或徑尺為圍及一圍等於三寸、五寸等説。
(2).謂兵力十倍於敵,則可圍之。參見“十圍五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