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匡俗

鎖定
匡俗,讀音kuāng sú,漢語詞彙,指匡正時俗或傳説中的人物。
中文名
匡俗
拼    音
kuāng sú
注    音
ㄎㄨㄤ ㄙㄨˊ
意    義
匡正時俗或傳説中的人物

目錄

匡俗解釋

1、匡正時俗。 [1] 
2、傳説中的人物。一説名“匡裕”。出自 殷 、 周 之際,又傳為 周武王 時或 秦 末人。兄弟七人學仙得道,結廬隱居於 南障山 。故世稱 南障山 為 廬山 、 匡山 、 匡廬 ,尊 匡俗 為 匡 神。

匡俗出處

1、《魏書·逸士傳序》:“比夫邁德弘道,匡俗庇民,可得而小,不可得而忽也。”
2、豐子愷 《廬山面目》:“ 周朝 的 匡俗 曾經在這裏隱居。”參見“匡神”。

匡俗典故

匡俗與廬山。“廬山”之名始見於<<史記·河渠書>>。  書中有"太史公日,餘南登廬山,觀禹疏九江"之記載。但司馬遷僅述而不釋,扦沒有詳加解釋"廬山"之名的由來。因此,引出了種種有關"廬山"來由的神話傳説,使後人至今不能識清"廬山真面目"。
1、匡俗,據周景式《廬山記》記載,字子孝,西周威烈王時(公元前四世紀)人。 "生而神靈"。威烈王幕其才學,屢派使者徵請輔佐朝廷,固辭不就,躲避到廬山深谷老林中,求仙學道, "時人敬事之"。 有關匡俗身世與生平的記載很多,眾説紛紜,莫衷一是。
2、匡俗為廬俗。《豫章舊志》中稱匡俗為廬俗,字君孝。本姓匡。父為東野王,在與鄱陽令吳芮一起軸佐漢王劉邦定天下時喪生。劉邙建漢後,為表彰其功德,而封匡俗於鳥陽(今鄱陽縣西北),人稱越廬君。因好道術,寓隱廬山。
3、匡俗為殷周之際人。慧遠《廬山記》中謂匡俗為殷周之際人,與奚道仙人同遊廬山,隱居此地。成仙后"唯廬獨存",故將他住處冠之姓氏,叫做"匡廬'或廬",山因名"廬山",或渭越廬君兄弟七人棄官學道山中, "故世謂之廬山",或謂匡俗在山昇仙後,世稱:"廬君",故山取號而名"廬山"。
這三種説法都把廬山的得名與匡俗掛上鈎,聯繫在一起,説明道教與廬山很有淵源關係。我們從另一則有關廬山得名的傳聞中也可得到證明。 據《九徽志》所記,在周武王時,有一位叫方輔的先生,與道家創始人老子(即李耳)-倒騎着白驢入山煉丹,得道成仙,留下一座空廬。人們便把這座"人去廬存"的山稱為"廬山"。又因方輔先生名輔,故又稱輔山。
參考資料
  • 1.    匡俗  .在線漢語詞典[引用日期2019-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