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越紫堇

鎖定
北越紫堇(Corydalis balansae Prain)是紫堇屬植物,灰綠色叢生草本,高30-50釐米,具主根。莖具稜,疏散分枝,枝條花葶狀,常對葉生。基生葉早枯,通常不明顯。總狀花序多花而疏離,具明顯花序軸。苞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花黃色至黃白色,近平展。萼片卵圓形,邊緣具小齒。蒴果線狀長圓形,種子黑亮,扁圓形。
分佈於中國南部、台灣等地區。生長於海拔200-700米左右的山谷或溝邊濕地。該種全草及根可入藥。 [1] 
中文名
北越紫堇
拉丁學名
Corydalis balansae Prain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毛茛目
罌粟科
紫堇屬
北越紫堇
分佈區域
中國雲南、廣西、貴州、湖南、廣東等省及日本,越南,老撾

北越紫堇形態特徵

北越紫堇
北越紫堇(11張)
灰綠色叢生草本,高30-50釐米,具主根。莖具稜,疏散分枝,枝條花葶狀,常對葉生。基生葉早枯,通常不明顯。下部莖生葉約長15-30釐米,具長柄,葉片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約長7.5-15釐米,寬6-10釐米,二回羽狀全裂,一回羽片約3-5對,具短柄,二回羽片常1-2對,近無柄,約長2-2.5釐米,寬1.2-2釐米,卵圓形,基部楔形至平截,約二回三裂至具3-5圓齒狀裂片,裂片頂端圓飩,多少具短尖。
總狀花序多花而疏離,具明顯花序軸。苞片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約4-7毫米。花梗長3-5毫米。花黃色至黃白色,近平展。萼片卵圓形,長約2毫米,邊緣具小齒。外花瓣勺狀,具龍骨狀突起,頂端較狹,微凹至近平截,雞冠狀突起僅限於龍骨狀突起之上,不伸達頂端。
上花瓣長1.5-2釐米;距短囊狀,約佔花瓣全長的1/4;蜜腺體短,約佔距長的1/3。下花瓣長約1.3釐米,瓣片與爪的過渡部分較狹。內花瓣長約1.2釐米,爪長於瓣片。雄蕊束披針形,具3條縱脈,上部漸尖成絲狀。柱頭橫向伸出2臂,各枝頂端具3乳突。
蒴果線狀長圓形,約長3釐米,寬3毫米,斜伸或多少下垂,具1列種子。種子黑亮,扁圓形,具印痕狀凹點,具大而舟狀的種阜。 [1-2] 

北越紫堇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00-700米左右的山谷或溝邊濕地。 [1] 

北越紫堇分佈範圍

北越紫堇
北越紫堇(5張)
分佈於中國雲南(河口、富寧)、廣西、貴州、湖南、廣東、香港、福建、台灣、湖北、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和山東,日本、越南和老撾也有分佈。 [1] 

北越紫堇主要價值

全草藥用,有清熱祛火功能。山東用作土黃連。
【藏藥】玉珠絲瓦:葉、全株治流感,傳染性熱病,潛伏熱症《滇省志》。
帶根全草:苦,涼。清熱解毒。用於跌打損傷癰瘡腫毒;外用止痛。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