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莊門宦

鎖定
北莊門宦。創始人馬葆真。原為花寺門宦阿訇。清嘉慶十七年(1812)曾投新疆莎車白山派謝赫烏尼亞門下,學習蘇非主義,8年後授以傳教憑證。後去麥加朝覲,回國後在東鄉北莊傳虎夫耶學理。該門宦主要特點是:凡傳引人必須具有“哈吉”(朝覲 者)身份和莎車道堂的傳教憑證;認為五功、坐靜、念迪克爾三者同等重要。 馬葆真去世後,原來分管五地教務的五個主要門徒,名義上仍 屬北莊門宦,但各立門户,自成一派,故又有巴蘇池門宦、達子溝拱北、小楊門、妥葉老人家和井溝門宦五個支派。
中文名
北莊門宦
創始人
馬葆真

目錄

北莊門宦簡介

中國伊斯蘭教著名教派虎非耶門宦的分支之一,主要盛行於甘肅臨夏、甘南臨潭、新疆等地的東鄉族、回族、撒拉族、維吾爾族等教徒中,也是東鄉縣較大的伊斯蘭教派。
北莊門宦的創立者是東鄉族人馬葆真(1772—1826),出生在甘肅省東鄉縣春台鄉北莊村,故門宦以地方命名。
初時,馬葆真傳播花寺門宦的教義,後來到新疆地區去學習伊斯蘭教經典。在那裏遇到了據説是穆罕默德的後裔的一位學者,從他那裏學到虎非耶教義和修功方法。1814年,他到聖地麥加朝聖,回國後,先在他的家鄉北莊傳授虎非耶教義,然後迅速擴大到西北各地。

北莊門宦宗教主張

宗教主張上,該派強調先修五功,後修道乘,尤其重視教主的口喚。規定每一代教主都要到新疆的道堂去乞求口喚,然後才能被教徒尊稱為“老人家”。除了東鄉族以外,在回、撒拉、保安等民族中,都有該派的信徒,主要分佈在甘肅、青海、新疆等省。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