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港村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舊館鎮下轄村)

鎖定
北港村,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舊館鎮下轄村,位於浙江北部、太湖南緣,隸屬湖州市塘南鄉。它緊靠318國道,北依被譽為中國的小萊茵河、貫通長興至上海的水上大動脈大運河。
2020年3月,北港村被浙江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範村。 [1] 
中文名
北港村
別    名
北港村
行政區類別
地理位置
浙江省湖州市
面    積
3平方公里
人口數量
2013人

北港村基本簡介

1992年,全村有486户、2013人。村區河港密佈、阡陌縱橫、土地肥沃,總面積約3平方公里,耕地2523畝,其中水田1940畝,桑園583畝,魚塘103畝,是一個以糧桑為主的綜合農業區。
北港集團現擁有二個工業小區,佔地面積1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有合成藥廠、味精廠、綢廠、活性炭廠、橡塑製品廠、包裝材料廠、自來水廠、自營進出口公司等企業,同時還有一個面積500畝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2001年全村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87億元,外貿出口值1.8億元,利税1384萬元。

北港村經濟發展

北港村1949年前貧窮落後,由於地勢低窪,十年九澇,農民過的是糠菜半年糧的窮日子。1949年後,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技術,經濟上有了很大變化,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但仍處於温飽型。1980年,全村總產值70萬元,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僅213元,30多年集體積累總計29.1萬元。
改革開放的春風,鄉鎮企業的崛起,為北港村開闢了一條通向共同致富、實現小康的大道。1978年,北港村創辦了第一家村辦企業東風磚瓦廠。1982年和有關研究所聯合,成功地開發出利用土磚瓦窯生產出優質活性炭的新工藝。經過10多個春秋的改革、開拓、奮進,摸索出了一條依靠科技辦工業,發展工業促農業的新路子,使全村經濟不斷的壯大、發展。1992年總產值達7106萬元,其中工業產值6696萬元,利潤近700萬元。
1992年成立北港實業總公司,現在公司下屬有5個工業企業和1個農業企業。
湖州活性炭廠創建於1983年。它利用國內豐富的碳素資源,已成功開發出12種用途各異的活性炭產品。1992年生產銷售了1380噸活性炭,有80%的產品用於味精行業,目前是華東地區生產味精專用炭的主要廠家之一。由於採用了國內首創的獨特的新工藝,不僅保證了產品質量,而且還降低了生產成本,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效益,產品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狀態。
湖州第二味精廠創建於1987年,擴建於1992年,兩次從建設到投產都不超過1年。現已形成年產味精5000噸的規模。由於設備先進、工藝合理、技術成熟,加上執行了嚴格的生產管理制度,產品質量過得硬。1992年銷售味精4651噸,產品銷售率達98%。味精銷售量在全省24家同行中名列第五,各項技術和經濟指標均處於國內同行的領先水平。大顆粒味精的出口,已佔全廠總產量的10%以上。
塘南第三綢廠是利用當地豐富的蠶桑絲為原料,主要生產各種高中檔真絲織物的企業。目前已開發出10多個真絲新產品,1992年共生產高中檔真絲織物近60萬米,80%以上供出口。
浙江省強身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是1992年和港商合資創辦的,主要生產市場看好的藥品原料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總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工程的生產規模為2000噸。1993年投入生產。
北港農業開發公司(農場)經營面積230畝,現有收割機、拖拉機等農用機械14台(套),主要進行良種引進繁育、農科示範推廣和特種水產養殖等。創辦第二年即有盈利。
全村除了6家直屬企業外,還有2家聯營的經貿企業。
農業上自七五以來,共投入農田基本建設資金近100萬元,改善了農業條件,提高了抗災能力。1992年,全村糧食畝產965公斤,桑園平均畝產115公斤,農業產值410萬元,比1980年增長了6.5倍。由於重視農業、增加投入,在村辦工業大發展的情況下,保持了全村農業的穩定發展。
集體經濟的脊樑
1992年,全村集體資產已超過2000萬元,年人均收入達到2200元,和1980年相比,分別增長68倍和10倍。帶領全村致富的是一個好的村領導班子,村黨支部書記、實業總公司經理譚子林和村支委、實業總公司副經理包更富就是其中的代表。
為了振興全村經濟,多年來,譚子林、包更富把科技作為發展戰略的重點,突出地抓了3條:一抓橫向聯合,和全國10多個研究所、大學以及大中企業建立了科技與生產協作關係。二抓人才,改革開放以來引進和培養的各類人才有40多名。三抓自身學習,學決策、學管理、學技術。1982年,他們第一次敲開了研究所大門,請來了碳素專家,在土磚瓦窯上試製、生產出了優質活性炭1988年,他們一起飛往北京,舉着論文參加了第三屆全國活性炭學術研討會。1991年,他們又出席了民政部在山東召開的部級技術改造項目答辯會。面對一大批由專家、教授組成的高級考官,他們從容答辯,獲得了滿分。這些年來,譚子林、包更富和其他科技人員一起,先後獲得國家星火科技三等獎、林業部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和省六五科技重點攻關項目的獎勵等。譚子林還獲得市優秀共產黨員、社會主義致富帶頭人、市最佳黨支部書記稱號。包更富也獲得省鄉鎮優秀企業家、市優秀科技工作者的榮譽。他們為發展北港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港村生活狀況

北港村描繪了共奔小康的八五藍圖:新上的撲熱息痛項目年生產能力為2000噸,1993年8月投入生產後可創年產值5200萬元。擴建後的綢廠年生產能力將增加40%,可生產真絲織物100萬米。預計1993年全村經濟有一個大的發展,總產值可達1億元,税利1000萬元。為了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北港村近幾年內共投資近300萬元,修建了北港至舊館公路,拓寬了自然村之間的5公里長的水泥路面,新建了一幢面積2000平方米、設施齊全的專家樓(賓館),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北港工作。發展經濟以教育為本,村裏還投資30多萬元改造了村辦小學,新建了一幢教育大樓。七五以來,全村共輸送了30多名青少年進大學、中專深造,為八五期末全村經濟再上新台階創造條件。

北港村所獲榮譽

先後被授予市級、省級、全國文明村榮譽稱號;北港村黨總支,1995年獲得省先進黨支部稱號,1999年被評為全國“創建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先進村,2001年被省委授予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2020年3月,北港村被浙江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為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範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