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鎖定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大沽塢路27號天津市船廠之內。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2000年5月動工,2000年10月建成。十月二十八日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建塢120同年即天津市船廠建廠120週年之際,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大量圖片和實物、模型,生動展現了大沽船塢建塢史的艱辛與曲折以及為中國海防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地    點
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大沽塢路27號
佔地面積
1200 m²
展廳面積
1000平方米
開館時間
2000年10月28日
票    價
免費
館藏精品
大沽船塢遺址紀念碑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基本資料

建築名: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
年代:晚清
地址: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大沽船塢路27號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5張)
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概況

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 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是為紀念大沽船塢建塢120週年而建立的。1880年,清潮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在大沽籌建北洋水師,擁有各類艦船25艘 。為使日益龐大的北洋海軍的艦船能夠就近修理,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同意,在大沽海神廟周圍建起一座船塢,命名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也稱海神廟船塢。它是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後中國第三所近代造船所,也是中國北方最早的船舶修建廠和重要的軍火基地。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發展歷史

大沽船塢佔地110畝,最初廠房設備十分簡陋,僅有蓆棚三座,活動機房八部 。後來從國外購進一些設備,逐漸形成一定規模。1885年,船塢有了打鐵廠、鍋爐廠、鑄鐵廠、模件廠,而且建立了甲、乙、丙、丁、戊、己六個塢。這時的大沽船塢不僅修船而且可以自己造船,1882-1890年間,大沽船塢共造乾雷艇、挖泥船等15艘。從1884年起,大沽船塢還承修海防工程。如修理大沽海口各營雷電炮械及電燈,承造炮台炮洞、鐵門等。1891年,大沽船塢除修船外還開始製造槍炮、水雷等,實際上又成了一座軍火工廠。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大沽口,大沽船塢被俄國霸佔,正在塢中維修的四艘魚雷艇也被列強掠走,沙俄對船塢進行了大規模的掠奪和破壞。後經過清政府多次交涉,1902年沙俄才將大沽船塢交還中國。1913年,大沽船塢劃歸北洋政府的海軍部管轄 ,改名為“海軍部大沽造船所” ,1913-1923年共造船21艘,修船200多艘 。解放後在其基礎上改建為天津船廠 。現“甲”字船塢保存完好,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館內構造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該館包括中國近代修造船設備和船塢遺址、海神廟遺址兩部分:前者系統地介紹了清皇家祭海之地,康熙皇帝於(1697)親臨大沽海神廟視察,以後諸皇帝都到過此廟祭海。清直隸總督李鴻章於光緒六年(1880)奏請光緒皇帝,在大沽地區擇地建塢的艱辛歷程及該塢對北洋水師的歷史貢獻。館內集中陳列了建塢初期的大型設備、工具、兵器以及海神廟的抱鼓石、經幢、柱礎等文物。後者通過保存下來的船塢、殘存木樁碼頭、老輪機廠房以及李鴻章為紀念一對從福建來幫助建塢的技師夫婦,親自栽下古楊樹。再現了大沽船塢的發展歷史。
館內擁有中國第一座板基泥塢大型沙盤,中國海軍第一艘潛水艇模型。展現了中國北方第一代產業工人的卓越創造力及中國近代船舶建造的智慧。紀念館收集了建塢初期進口的機牀、大沽口防禦磚,保留了建廠初期的廠房,還有當年李鴻章親自栽下的兩株百年古楊樹等,再現了百年船塢的原始風貌。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碑於2003年10月在天津船廠落成。碑體高1.8米,寬5.1米,厚1米,採用曲陽優質花崗岩製造,重達25噸。碑中詳細記載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的創建背景、發展歷程、歷史地位及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碑的創建過程。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發展歷程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
天津船廠的前身是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北洋水師大沽船塢位於塘沽東南的東沽,與大沽口炮台相距僅1.5公里,建於1880年,是“洋務運動”期間清代北洋水師艦船維修基地,也是經李鴻章奏請、光緒皇帝批准而建的中國北方第一家近代船舶修造廠。北洋大臣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始的原因,是為了便利北洋水師各種艦船修理,以利海戰需要,在清政府的首肯和支持下,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船塢所後,在北方創立的第一所造船廠的重要的軍火生產基地。它是中國北方近代工業的搖籃,培養了中國北方第一代產業工人。
1880年1月,李鴻章特奏請光緒皇帝批准為北洋水師在大沽海神廟建立大沽船塢。2月,李鴻章派天津海關道鄭藻如與後補道許鈴身會同天津海關税務司德國人德璀琳(Gustav Detring)在大沽購地110市畝興建船塢,正式名稱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又稱海神廟船塢。大沽船塢修建後陸續建設了甲、乙、丙、丁、戊、己6個大小不同的船塢,以當時的設備和技術性能,在同一時間可以裝配和修理六艘船舶,成為北洋海軍艦隊的第一個維修基地。北洋水師2000噸以下均在此進塢大修,北洋水師中的三大艦(即定遠鎮遠、濟遠)則為航修,駱往日本長崎進塢。中日甲午海戰中,大沽船塢日夜為北洋水師趕修艦船,發揮了重要作用。1886年,中國海軍第一艘潛水艇在這裏研製成功,但除了書籍上的一點記載外,至今沒有任何實物殘留。大沽船塢也是中國的一個工廠,先後製造出中國首批仿德一磅後膛炮、馬克西姆重機槍、大沽造步槍等軍用設備。2001年初春,浙江省衢縣公安部門繳獲了一支馬克西姆機關槍,當年7月,馬克西姆機關槍終於迴歸北洋水師大沽船塢。大沽造步槍還廣泛應用於後來的抗日戰爭民族解放戰爭
1900年的八國聯軍之役,大沽船塢在遭到重大損失,船塢被俄軍佔領直到1902年12月19日才交還回中國。2000年10月28日,在紀念大沽船塢建塢120週年之際,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正式開館。除了圖片和文字數據,一批建塢初期從國外進口的剪牀、衝牀、上百年曆史的纜樁、1893年英國生產的保險櫃、建塢同期購進的太師椅等珍貴文物被請進了紀念館。文物中,最珍貴的是一台道格拉斯剪板機。這台1889年從英國道格拉斯兄弟公司進口的重要設備,集剪切、衝孔、裁料為一體,有17噸重,是在工廠的廢鐵堆裏發現的。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歷史意義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館內遺物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館內遺物
大沽船塢有着光榮的歷史。北洋水師著名將領鄧世昌指揮的“致遠”艦等18 艘艦船都在塢中修理過。大沽船塢與北洋水師和大沽口炮台的愛國將士一道,為抵禦外來侵略,捍衞民族尊嚴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大沽船塢作為北方最早的修造船廠 、槍炮廠,培育了中國北方第一代產業工人 ,不僅為日後華北造船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還帶動了中國各地造船工業的發展。
為鴻揚愛國主義精神,二000年以來,天津市天馬企業集團投資上百萬,與其所屬企業天津市船廠一道,共同創辦了“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其中,前廳200平方米,展廳600平方米,實物展區200平方米。不僅通過“北洋水師大沽船塢的建立”、“大沽船塢不可磨滅的貢獻”、“大沽船塢的艱辛與曲折”、“大沽船塢的新生與發展”展現出其在歷史上的重要作用和一百二十年來的發展,而且收集了建塢初期從國外進口的牀機、帶纜樁從海神廟鼉龍等文物,展現出百年船塢的原始風貌。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發展目標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僅是工程的第一步。下一步,繼續開發海神廟、兩年輪機廠房等遺址,建入音像映視廳,修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海鮮城及商貿服務區,建造“致遠”模擬艦,開闢觀光旅遊區,與修造船艦工藝流程觀光一道,形成集愛國主義教育、重點文物保護與餐飲娛樂旅遊“三位一體”的基地與景點。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館內遺址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內文物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內文物
天津船廠內於2007年發現了一座300多年前建造的海神廟的遺址,出土了御製碑與黃琉璃建築構件等文物,另外在此遺址不遠處發現大沽船塢的乙塢、丙塢遺存。遺址有清代海神廟甬道、山門、西配殿、御製碑亭及圍牆建築基址等遺存,出土文物包括清代御製海神廟漢白玉石碑1通、柱頂石5個,其它重要石質建築構建若干,同時還出土大量清代黃綠琉璃筒瓦、板瓦、瓦當,帶有永通窯造戳記的銘文磚和少量清代青花瓷片等。清代海神廟做南朝北,面向海河,方向約偏北東45度。甬道由青磚鋪砌,由主路與鋪路組成,寬3.8米,清理長度15米;甬路向南發現山門建築基礎,進深一間,面闊三間;在山門西側有西配殿一間;在山門南側有八角形碑亭基址一處,最大寬度約5米,碑亭內發現長方形漢白玉碑座一座;圍牆建築基址共發現兩道,由條石砌就,由東北向西南延伸,寬度約為25米,清理長度40米。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紀念館所獲榮譽

2018年1月,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