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極台

鎖定
北極台位於於深澤縣城北城牆正中,始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為四稜台形巨型土台,環四周磚砌。其基座約2160平方米,頂枱面積約1600平方米,台高14米,分三組,計45級台階,台上建真武大殿,供奉北極紫薇星大帝。正殿三間,側殿東西各二間,殿前建有鐘樓、鼓樓。
中文名
北極台
始建於
明嘉靖四十一年
基座約
2160平方米
位    置
深澤縣城北城牆正中

北極台建築來源

深澤城原只有東、南、西三門。北面無門。時嘉靖年間,大同人李承式做深澤令,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在北城牆中部構築土台,凡數月而成,因其位於城之北,又可登高觀北極,準東西,故稱此台為北極台。台高四丈餘,台基圍50餘丈。此台建成,為深澤至高點,撿拾拎衣登台者絡繹不絕,憑高遠望,田疇遼闊,村落參差,四方萬景無不在目。
土台修成,又在台上構木為閣,建真武廟(真武者,相傳為北方之神,能真正越海飛空,威鎮北國)。其廟朱梁綠瓦,檐牙高啄,使台上頓然生輝。
台下又鑿池引泉,環植楊柳,使之成為一邑勝景。鄉中父老稱北極台系一邑之文明,關一縣之科舉。

北極台歷史修葺

到清代嘉慶六年(1801年),北極台已歷時二百四十年,其間風吹雨打,洪澇侵蝕,台上台下多有殘損。當時知縣蕭泗水遂命將北台修葺一新,把原土階換為石階,三組,共45級,層次疊起,觀之甚偉。
清咸豐七年(1857年)。知縣許忠見台上土木建築已多破舊,膠漆寥落,遂出俸倡導,重修北極台,凡門、窗、椽、柱盡塗丹漆,同時又將台前闢為甬道,直通城內大街,並沿甬道設坊四座,其牌樓分書為“太和仙境”、“治世玄嶽”、“北嶽具瞻”、“玄武重鎮”。台前甬道中部則闢為水塘,兩旁開疏為渠,渠兩側翼以花檣朱欄,環渠補柳三百五十株,這裏於是便成為深澤第一佳景“北台柳月”。
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又於北台再次整飭。去枯柳而植新株,並雜植桃李於其間,再疏渠道,跨渠增架木橋。
抗日戰爭時毀於敵人手中,後依原樣重建,建國後又多次修繕,現北極台闢為深澤縣烈士紀念館。

北極台相關詩詞

王植《遊北台》
長虹依柳岸,水鏡聚秋陰。
砌石凝苔老,潭空印月深。
崇階開廠宇,曠眼豁遐心。
憑弔尋遺蹟,冷然鐘磬音。
李珖《登北台》
北台宮殿何巍巍,載酒尋討叩禪扉。
兩岸清波漫碧漢,千家煙火映朝輝。
月明高樹依然是,柳偃長橋半已非。
暮鼓晨鐘敲幻夢,不知若個悟真情。

北極台相關傳説

相傳,元太祖成吉思汗,在深澤修一城池,而不留北門,且在修正北門的地方,就地挖土築一高台,名曰北極台。因為,相傳天子是北極星下凡,是世界中心主宰,修北極台的用意,一是表示天子的威嚴,二是怕那風水順勢再從北門流入京都,名曰北極,就此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