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鎖定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是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以一派從容、熙和的景象開篇;隨即陳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蓋古人;然後又寫封常清的風采,凸顯其功勳;隨之又用朝廷的殊寵來進一步讚揚他功業非凡,才能堪為國之棟樑;最後自述勤於練武,以期跟隨封將軍立功封侯。全詩一韻到底,整齊有致,從多個角度塑造了封常清這一能征善戰的邊塞統帥的豐滿形象。
作品名稱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
作    者
岑參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古詩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作品原文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1
胡地苜蓿美2,輪台征馬肥3
大夫討匈奴4,前月西出師5
甲兵未得戰6,降虜來如歸。
橐駝何連連7,穹帳亦累累8
陰山烽火滅9,劍水羽書稀10
卻笑霍嫖姚11,區區徒爾為12
西郊候中軍13,平沙懸落暉。
驛馬從西來,雙節夾路馳14
喜鵲捧金印15,蛟龍盤畫旗。
如公未四十,富貴能及時。
直上排青雲,傍看疾若飛16
前年斬樓蘭17,去歲平月支18
天子日殊寵,朝廷方見推19
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20
側身佐戎幕21,斂衽事邊陲22
自逐定遠侯23,亦著短後衣24
近來能走馬,不弱幷州兒25 [1]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註釋譯文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詞句註釋

  1. 北庭:指庭州,在今新疆烏魯木齊東北。封大夫:即封常清
  2. 苜蓿(mù xu):多年生草本植物,為西北重要牧草,牛馬嗜食。
  3. 輪台: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這裏泛指北方的邊防據點。
  4. 匈奴:泛指少數民族。
  5. 前月:上月。
  6. 甲兵:帶甲的士兵。
  7. 橐(tuó)駝:即駱駝。
  8. 穹帳:即穹廬,一種毛氈做的尖頂圓帳篷。
  9. 陰山:地名,在今內蒙古自治區中部。
  10. 劍水:地名,在今新疆境內。一説即今俄羅斯境內的葉尼賽河上游。
  11. 霍嫖姚:指西漢名將霍去病。武帝時拜嫖姚校尉,曾六次率兵擊退匈奴的入侵,斬獲十餘萬人,戰功赫赫。
  12. 區區:微小。爾:如此。
  13. 中軍:指主帥所在之軍。
  14. 雙節:唐制,節度使賜雙旌雙節。出行時使人騎馬持節以示威嚴。節:古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
  15. “喜鵲”句:傳説漢時有鵲飛翔近地,被人擊落,化為圓石。破石得一金印,有“忠孝侯印”四字。後即以“鵲印”代指公侯之印。大概出於這一點神秘色彩,後來就有人在印章側面雕上鵲的圖案,以示珍貴,所以有此“喜鵲捧金印”之句。
  16. 傍看:局外人看來。
  17. 樓蘭:漢代西域國名,距今新疆羅布泊不遠。其國王經常勾結匈奴,攔截殺害漢朝使臣,大將軍霍光派傅介子用計刺殺其王,打通去西域的通道。此借指叛亂的部族。
  18. 月支(zhi):古西域國名,也作月氏。原在今甘肅一帶,漢時為匈奴所破,一部分遠遷今阿富汗等地,稱大月支,一部分留居原地,稱小月支,此亦代指當時的叛亂部族。
  19. 見推:受到推舉。
  20. 國士:才能出眾,受國人推重的人。
  21. 側身:勤謹小心,睡不安席。
  22. 斂衽(rèn):整斂衣襟,恭謹聽命。
  23. 逐:追隨。定遠侯:漢代班超因經營西域有功,封定遠侯。此指封常清。
  24. 短後衣:前長後短,便於騎射的特製衣服。
  25. 並(bīng)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幷州兒,即幷州少年,以善騎射聞名。 [2]  [3]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白話譯文

胡地的苜蓿豐美,輪台的戰馬壯肥,
大夫征討匈奴,上個月西征出師。
甲兵還沒有找到戰機,降敵投來如同把家歸。
駱駝多得一羣連一羣,穹帳也是一堆又一堆。
陰山上的烽火已熄,劍水來的羽書漸稀。
卻笑那當年的霍嫖姚,區區戰績算得了什麼作為。
在西郊迎候中軍,平坦的沙漠上掛着落暉。
驛馬從西邊到來,一雙旄節夾路奔馳。
喜鵲護持着金印,蛟龍盤屈在畫旗。
像公這樣年紀還不到四十,功名富貴能來得及時。
直上排衝青雲,旁人看來自然是快捷如飛。
前年斬了樓蘭,去歲又平定月支。
日益得到天子的殊寵,朝廷正要將見推。
我一介書生多麼幸運,居然得到國士的待遇。
側身佐助戎幕,斂衽從事邊陲。
自從追隨了定遠侯,也習慣穿上短後衣;
近來更學會了跑馬,並不弱於幷州兒。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當時岑參在封常清幕中任職。此詩與《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吟詠的是同一次出征之事。《輪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兩首是在封常清出徵時的預祝之詞,這一首《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則是封常清凱旋時的稱賀之作。 [2]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作品鑑賞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文學賞析

這首詩稱述封常清平虜之從容,氣度非凡;獻捷頻頻,倍受恩遇。詩人自覺附驥其後,十分幸運,遂也豪氣干雲,表達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胡地苜蓿美,輪台征馬肥。”“苜蓿美”,“征馬肥”給人以安祥、寧靜的感覺,一派平和欣欣向榮景象,正如傳説中“鳳凰來翔,百獸率舞”一般,這是為了暗示:封將軍已消滅胡人,邊疆從此平靜了。意境優美,古意盎然。“大夫討匈奴,前月西出師。”敍述出征事宜,言辭樸實簡潔。“甲兵未得戰,降虜來如歸。”“不戰而屈人之兵”可見聲勢赫奕,運籌得當,敵人懾服;虜降如歸,可見懷柔政策宣傳滲透得很到位,敵人心甘情願投降。“橐駝何連連,穹帳亦累累。”意即,戰利品極多,降敵極眾。“陰山烽火滅,劍水羽書稀。”意即邊疆從此和平安寧。“卻笑霍嫖姚,區區徒爾為!”意指詩人感到封常清功蓋古人。“西郊候中軍,平沙懸落暉。”佇立西郊等待主帥的歸來,沙漠平鋪遠去,天際掛着落日的餘光。這是在歡迎主帥凱旋,一派空曠、安靜、肅穆的氣氛。“驛馬從西來,雙節夾路馳。”送信的驛馬從西馳來,封將軍的儀仗已沿路兩邊擺開,奔赴前來。這是寫為主帥開道的前驅,用以襯托主帥的威嚴。“喜鵲捧金印,蛟龍盤畫旗。”此聯進一步寫儀仗之鮮明及封常清神采之飛揚,可見此次邊功確是卓著。“如公未四十,富貴能及時。”句意為:像您這樣年紀還未滿四十,就已名顯當世,可算是富貴及時了。在層層鋪墊下,一位年青有為的將領形象終於出現在讀者面前,但詩人又用的是議論的形式,使人物形象更顯豐滿。“直上排青雲,傍看疾若飛。”此處詩人意在稱述封常清功勳卓著,因此頻頻受到朝廷嘉獎。“前年斬樓蘭,去歲平月支。”意即,封常清掃蕩西域,立下赫赫戰功,這正是其迅速升遷的一個重要原因。“天子日殊寵,朝廷方見推。”這是從朝廷對封將軍的重視的一面上來稱述其功勳。“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詩人在稱述封常清後,感到自己能為這樣的英傑之士服務是十分幸運的。這就更顯出封常清的胸懷磊落,確有大將之才。“側身佐戎幕,斂衽事邊陲。”這是詩人自述認真工作的情況,從中可見其對封常清敬畏有加。“自逐定遠侯,亦著短後衣。”這是詩人以自己的行動來實踐自己要努力輔佐封常清的言論。“近來能走馬,不弱幷州兒。”詩人自謂與之相當,言語中充滿欣喜和自信。可見詩人已融入當地習俗,頗以武事為重,不復是一介書生了。
全詩以一派從容、熙和的景象開篇,給人以無限遐想;隨即稱述封常清降服胡人,功蓋古人;然後又用凱旋的儀仗鮮明,進一步襯托封的風采,凸顯其功勳;隨之又用朝廷的“殊寵”來進一步讚揚他功業非凡,才能堪為國之棟樑;最後自述勤於練武,以期跟隨封將軍立功封侯。全詩一韻到底,整齊有致,從多個角度塑造了封常清這一能征善戰的邊塞統帥的豐滿形象。 [4]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名家點評

武漢教育學院教授謝楚發:詩的重點不在於描寫將士的威武雄壯,而在於烘托回師的勝利氣氛,頌揚主帥的功勞,並表白個人對封常清的崇敬。全詩的節奏比較緩和,敍事、描寫、議論、抒情兼而有之,可見到一個投筆從戎的書生如何把保家衞國的愛國精神和個人的功名慾望融合在一起,反映出封建社會強盛時期知識分子的普遍心態。(《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高適岑參詩選譯》) [3] 
人民文學出版社總編輯管士光:在封常清節度使幕府裏,岑參的情緒是比較開朗和昂揚的,《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詩的最後幾句便是他此期的自畫像:“何幸一書生,忽蒙國士知。側身佐戎幕,斂祍事邊陲。自逐定遠侯,亦著短後衣。近來能走馬,不弱幷州兒。”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句詩,卻把詩人終遇知己的興奮和側身戎幕的喜悦以及走馬邊塞的英姿都生動地表現出來了。(《淺草集》) [5]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軍獻上作者簡介

岑參(715?—770年),南陽(今河南南陽市)人。唐玄宗天寶三年(744年)進士。曾兩次赴西北邊塞任幕僚。唐肅宗至德年間回朝後,曾任右補闕、虢州長史、嘉州刺史等職。岑參是盛唐邊塞詩人,由於他較長時間在西北邊塞從軍,對軍旅生活、邊地風光、西北少數民族的風俗民情都有深切感受,因此他所創作的八十多首邊塞詩筆力剛勁雄奇、景象壯麗瑰異、氣勢豪邁奔放,在唐代詩歌中自成一家,與高適齊名,世稱“高岑”。有《岑嘉州集》,存詩四百餘首。 [6] 
參考資料
  • 1.    曹寅 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460頁
  • 2.    於海娣 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年12月版:第196-198頁
  • 3.    章培恆,安平秋,馬樟根主編;謝楚發譯註,古代文史名著選譯叢書 高適岑參詩選譯 修訂版,鳳凰出版社,2011.05,第206頁
  • 4.    夏於全主編,唐詩宋詞 第六卷 唐詩,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06.1,第80-84頁
  • 5.    管士光著,淺草集,中國書店,2007.1,第281頁
  • 6.    韓兆琦著,唐詩精講,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01,第1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