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市

鎖定
北市,是唐代洛陽的三大市場之一,設立於顯慶二年(657年)十二月, [2]  位於洛河北岸,臨近新潭碼頭,是聞名四海的國際貿易市場。 [3] 
龍門石窟中有三個像龕是洛陽北市行業商人出資開鑿的,它們是北市絲行像龕、北市香行社像龕、北市彩帛行淨土堂,都開鑿於武則天時期。 [1] 
中文名
北市
所屬年代
唐代
地    址
洛河北岸

北市北市簡介

景行坊之北,隔宣仁門外大街為北市,它是唐代洛陽的三大市場之一。龍門石窟中有三個像龕是洛陽北市行業商人出資開鑿的,它們是北市絲行像龕、北市香行社像龕、北市彩帛行淨土堂,都開鑿於武則天時期。
北市絲行像龕,位於奉先寺大盧舍那像龕南,該洞絲行成員題名:社老李懷璧、平正嚴知慎、錄事等,共21人;北市香行社像龕,位於古陽洞與藥方洞之間,題記內容為:“北市香行社,社官安僧達、錄事史玄策、康惠澄……右件社人等一心供奉。”安僧達、史立策、康惠澄三人是來自西域安國、康國和史國的粟特人,他們也是來洛陽從事各種香料買賣的商人;北市彩帛行淨土堂,位於西山南端山腰處,是北市彩帛行出資營造的洞窟,但裏面也有“香行社”成員題名,説明香行社的人也參加了彩帛行的開窟活動。從這三個洞窟的題記看,北市是主要經營絲綢、香料的大型市場。 [1] 

北市地理環境

北市在洛河以北,東臨安喜門街,南與景行坊、北與敦厚街相鄰。 [4] 

北市歷史沿革

隋代的北市名為通遠市,在洛河以北。
唐高宗顯慶年間遷置臨德坊,並定名北市。 [5] 
晚唐年間市場廢棄,南區稱北市坊,北區稱臨德坊。
遺址位於今洛陽市林校一帶。 [4] 

北市軼事典故

北市也寄居着一批窮人,靠打工謀生。《廣異記》説,張仁亶小時貧窮,在東都北市寄居。有個叫閻庚的人,是馬行經紀人荀子的兒子,常來接濟張仁亶。荀子總是怒罵閻庚説:“你是商販之流,他是個窮文人,有什麼理由破費錢財來奉養他呢?”但閻庚不聽其父之言,繼續資助張仁亶。後來,張仁亶成為宰相、名將,閻庚棄商從文,最後官至一州刺史。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