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

鎖定
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付晨光宣讀了關於成立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的通知和關於藝術學院幹部的任免決定。根據通知和決定,藝術學院設置2個辦公室:綜合辦公室(含黨務、行政、教學、科研、工會等職能)和學生工作辦公室(含團委);5個教學機構(無級別);1個非教學機構(無級別):藝術實驗中心;3個科研機構:手工藝研究院(文化創意創新研究中心)、藝術設計研究所、數字媒體研究中心。張祖明任藝術學院黨委書記,張旗任藝術學院執行院長。北京聯合大學黨委副書記周志成為藝術學院領導班子成員頒發了任命書。
中文名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
外文名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創辦時間
2016年5月17日
創辦人
北京聯合大學 [3] 
辦學性質
公立大學
學校類別
綜合類
學校特色
北京市最大的市屬綜合性大學 [4] 
主管部門
北京聯合大學 [3] 
現任領導
王鶴(黨委書記)
張旗(院長、黨委副書記)
現任領導
曹海娟(黨委副書記)
裴朝軍(副院長、工會主席)
劉鋭(副院長) 展開
現任領導
曹海娟(黨委副書記)
裴朝軍(副院長、工會主席)
劉鋭(副院長)
戴文俊(副院長)
孫瓊(副院長) 收起
碩士點
3 [14] 
院系設置
創意設計系、數字媒體系、美術系、表演系、工藝美術系、藝術教研室、藝術實驗中心 [15] 
校    訓
學以致用
知名教師
管蘭生 [16] 
鄧亞楠 [17] 
所屬地區
北京市
屬    性
北京市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4]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學院概況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由北京聯合大學原師範學院與廣告學院7個設計類、美術類、表演類專業的教師合併組成,全院共有教職工121人,專任教師94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2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高級職稱的教師佔56%,均來自國內外一流高校及研究院所。2015年以來,學院教師承擔國家藝術基金、國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等省部級以上項目共8項。 [1]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學科與專業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學科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目前擁有“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以及職業技術教育(文化藝術)專業碩士學位。 [5]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文創與手工藝設計、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設計理論與創意管理四個學科方向。藝術學院以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背景、國際視野、創新創業能力,並依託傳統文化進行設計創新與策劃管理的複合型高層次創意設計人才為目標。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設計學”在2018“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設計學學科排名中位列前50%。 [5] 
北京聯合大學2015年獲批了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碩士點,是在京高校僅有的具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學位授予資格的兩所高校之一。該領域以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師資隊伍學歷層次和水平,提高職業教育領域及社會、企業培訓、諮詢機構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重點為全國各中職和高職院校培養專業師資。藝術學院的職業技術教育(文化藝術)研究方向着重培養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藝術類專門人才。 [5]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專業

一、表演專業 [6] 
表演專業立足創作實踐,旨在培養符合北京政治、文化、經濟發展需求,具備專業基礎理論素養和掌握表演藝術基本技巧,能夠在戲劇、影視、新媒體作品創作中完成典型人物形象塑造和能在戲劇、影視、文化、教育等行業發展中承擔重要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6]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戲劇、戲曲、影視、舞蹈、音樂等方面表演藝術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接受有關理論、發展歷史、研究現狀等系統教育和從事專業工作所需業務能力的基本訓練。 [6] 
主幹課程:包含舞台劇目創作、影視作品創作、綜藝節目主持、基礎戲劇教育等課程羣,及配音藝術、化妝造型等特色課程。 [6] 
培養優勢 [6] 
(1)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在全國開設此專業的146 餘所高校中排名第29 位,獲評4 星級專業評價; [6] 
(2)名師教學+工作坊的育人模式:校內導師、國家一級演員、導演、傳統表演藝術非遺傳人等共同組建教學團隊。針對學生特點設計專業課程,通過作品創作實踐檢驗教學效果,長期開設各類型名師工作坊,傳承、探索、創新並重; [6] 
(3)與行業緊密對接:企業對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表演水平與專業素養。依託專業實習課程,學生在校期間有機會參與國家大劇院、北京人藝、北京兒藝、曲劇團等演出單位的演出實踐。以及進入北京地區的中小學進行戲劇課程教學實踐。 [6] 
就業前景:戲劇、影視類的職業演員;文藝節目主持、策劃及後期製作人員;中小學、培訓機構的戲劇藝術基礎教育、教學及教學管理、校園文化建設等工作;滿足基層文化單位需求的有創作能力的文藝骨幹。 [6] 
二、繪畫專業 [7]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繪畫專業擁有一流教育與教學資源,師資團隊包括教授、副教授七人、博士五人,其中包括北京市優質課程主講教師及北京市中青年執教大賽全滿貫得主。同時擁有北京市優質課程、中國大學慕課三門,擁有專業的畫室與工作室,是具有優良傳統與底藴的美術學科核心專業。 [7] 
繪畫專業定位於北京文化與教育產業,旨在培養具備紮實的藝術造型及人文素養,能夠在文化與教育產業中勝任美術教學、藝術創作與管理、商業繪畫、插畫與繪本設計等具體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7] 
主幹課程:繪畫專業課程採取厚基礎、寬口徑的指導方針,將課程分成三個板塊:基礎造型板塊、專業課程羣板塊、綜合實踐板塊。基礎造型板塊核心課程包括:精微素描、人物組合、靜物組合、插圖速寫等。 [7] 
專業課程羣板塊包括 [7] 
中國畫課程羣(工筆畫技法、中國畫山水臨摹、壁畫臨摹與修復、書法、抽象水墨) [7] 
插畫與繪本課程羣(繪本、漫畫技法、書籍裝幀、圖形創意) [7] 
數字繪畫課程羣(數字概念插畫、AI數字應用、二維動畫) [7] 
綜合創作課程羣板塊包括:傳統文化考察與創作採風、油畫風景寫生與創作等。 [7] 
培養優勢 [7] 
導師工作室制:以國畫、油畫、綜合材料工作室為基礎,實施導師組制。導師組將負責各自工作室學生的學習與就業規劃,為 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跟蹤輔導與管理,設計畢業創作選題等工作。 [7] 
本專業還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國際藝術工作坊,如:西班牙國際藝術工作坊、白俄羅斯國際藝術工作坊等,保證了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繪畫語言技能的提高。 [7] 
就業前景:近五年的跟蹤數據表明,繪畫專業畢業生在中小學美術及美育教育、插畫與繪本設計、藝術管理與策展領域具有較大的競爭力與優勢,其中北京美育教育事業的新發展需求,為繪畫專業人才培養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北京中小學為例,每年美術教師師資缺口達到二千餘人,崗位需求明確要求為具備紮實國畫基礎及傳統美術知識的專業畢業生。美術專業畢業生在該領域擁有優勢。而繪畫專業每年百分之三十的考研升學率也體現了該專業教學雄厚的教育基礎與質量保障。 [7] 
三、工藝美術專業 [8] 
北京聯合大學工藝美術專業入選2020年度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工藝美術專業研究並掌握手工技藝方法和工藝流程;研究國內外當代手工藝發展的前沿趨勢和領域;研究工藝美術設計的創新思維方法和推廣模式,完成創新性工藝美術設計作品的輸出。 [8] 
主幹課程:設置平台基礎、理論研究、專業設計、大師工坊、實踐創新五大課程羣。核心課程有金屬工藝基礎、中外工藝美術史、工藝美術品創意與設計、首飾設計等,以及琺琅、雕漆、木雕等大師精品課。 [8] 
培養優勢 [8] 
(1)三師教學+三業共建育人模式:校內導師、行業工美大師、企業設計師組建三師教學團隊,與行業緊密對接,植入設計前沿作為優勢,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校期間充分與行業、企業對接,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提升學生的設計水平與專業素養; [8] 
(2)大師工作室+國際工作坊教學模式:本專業工藝實踐課由行業工藝美術大師長期駐課,利用校內外實踐基地,形成大師工作室教學模式,夯實工藝技藝的研究與實踐學習;專業與東京藝術大學、台北工藝中心、清華美院等國內外一流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長期國際工作坊教學制,引入優質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8] 
(3)傳統+信息化雙一流的實踐環境:專業建有金工實驗室、花絲鑲嵌實驗室、造型實驗室、3D打印實驗室等高規格實驗環境,為教學提供有效保障;並建立了市屬高校唯一的傳統工藝虛擬仿真實驗室及開創了虛擬仿真設計平台課,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創新,在跨專業學習上給與學生更大的空間; [8] 
(4)高級別賽事+成果孵化優勢:教學成果對接行業大賽,聚焦工美創新領域,帶領學生參加行業高級別賽事,產出豐碩成果獲得企業資助孵化,使教學成效真正落地。近三年,學生參加行業大賽屢獲大獎,獲得企業資助15萬元,得到行業高度認可。 [8] 
就業前景:文化藝術部門、工藝美術教育部門、文創設計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等。可選擇企事業單位就業或國內外知名設計院校深造。可考取我院設計學“文創與手工藝設計”方向專碩。在創新跨界、3D 打印、文創設計、高端奢侈品設計等前沿領域具有嶄新發展。 [8] 
四、產品設計專業 [9] 
產品設計是將某種目的或需要轉換為一個具體物體的過程,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具體的載體表達出來的一種創造性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多種元素如線條、符號、數字、色彩等方式的組合把產品的形狀以平面或立體的形式展現出來。 [9] 
產品設計研究我們生活中廣泛存在的各類用品。例如,一把勺子,是什麼材質、羹匙與長柄的比例、怎樣的弧度更容易盛取食物;一組移動抽屜,如何合理的擱置文件、檔案、文具及隱藏糾纏的電線;一件珠寶,從首飾表現方式到雕蠟、加工、鑲嵌、金工製作,都是產品設計需要考慮的問題。 [9] 
主幹課程:藝術概論、中外設計史、表現技法、材料與模型工藝、產品設計方法學、產品系統設計等。 [9] 
培養優勢:本專業以北京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藴和大城市環境為依託,綜合京津冀地區在文博、旅遊、智能製造等行業的豐富資源,以大量實踐項目為基礎進行教學,為學生提供文化學養、創意研發、品牌管理、產品製作實踐等各類課程和實踐機會。學院除建有文創產品實驗室、金屬工藝實驗中心等實踐場所之外,還與北京眾多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係,為學生課程實踐、實習以及就業提供有力保障。近年來,本專業的學生在國內外各種競賽中獲得眾多獎項,作品被圓明園、首都圖書館、西藏博物館等多家機構採納。 [9]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以在智能製造、文博、旅遊等眾多領域從事與大眾生活相關的產品創新設計、研發、營銷及管理工作,或依託以上產業進行產品創新設計以及產品推廣與策劃等工作。本專業近年來社會需求強勁,畢業生就業形勢好,待遇優渥。 [9] 
五、視覺傳達設計專業 [10] 
視覺傳達設計是指依據特定的設計目的,對信息進行分析、歸納並通過文字、圖形、色彩、造型等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創作,是將可視化信息傳達給受眾並對受眾產生影響的過程。簡單來説,就是通過視覺媒介將信息傳達給觀眾的設計。我們生活中視覺傳達設計所涉及的領域很多,如手機界面、網頁界面、電視、電影、造型藝術、印刷設計,以及各種圖標、文字設計等。 [10] 
文字、圖形和色彩是構成視覺傳達設計的重要元素。視覺傳達設計的主要功能就是通過這些要素,把特定的信息藉助適合的媒介並以合理的流程且具有美感的方式傳遞給受眾。視覺傳達的研究對象也就是以視覺方式傳播信息的要素、形式、流程、媒介、美感、方法等等。 [10] 
主幹課程:文字與版式設計、圖形設計、版式設計、招貼設計、插圖設計、標誌設計、書籍設計、包裝設計、品牌形象設計等。 [10] 
培養優勢 [10] 
(1)視覺傳達設計專業1996年開始招生,是我校開設較早的設計類專業之一。 [10] 
(2)師資力量雄厚,有教授2 人、副教授5人,博士3 人。 [10] 
(3)教學成果突出,獲得北京市教學成果獎3 項,校級教學成果獎10 多項。 [10] 
(4)實踐教學紮實,學生動手能力強。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強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有凸版印刷、絲網印刷、書籍裝幀、3D 打印、木板雕刻、包裝製作等眾多實踐環節。 [10] 
(5)競賽成果多,先後指導學生獲得全國大學生廣告大賽全國等級獎10 多項,北京市等級獎20 多項。此外還在眾多的各類設計比賽獲獎。 [10] 
就業前景:畢業生可以面向專業設計機構、互聯網公司、大眾媒體等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設計實踐、設計管理、設計研究與教學工作;適合職位有:設計總監、視覺設計師、交互設計師、界面設計師、用户體驗師等等。本專業就業率99%,就業單位多為設計類公司。考研率達20%,先後有很多學生考取中央美院、清華美院、北大藝術學院、南京藝術學院、北京服裝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繼續深造。 [10] 
六、環境設計專業 [11] 
北京聯合大學環境設計專業入選2020年度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環境設計是從設計的角度來研究人工和自然的空間要素。包含的學科知識相當廣泛,涉及建築學、園林景觀、室內設計、傢俱陳設、公共藝術等多類創意設計,涵蓋了環境科學、社會科學、人機工程學、行為心理學以及美學藝術與施工技術等多種內容,集藝術性、文化性、國際性、生活性、創造性、實踐性於一體,既有很強的專業特性,又有很廣的就業領域和方向。 [11] 
本專業研究對象是以人為本的城市及鄉村各類環境空間,包括公共與私人空間、室內與室外空間、家居產品(傢俱、陳設、照明等)。 [11] 
主幹課程:設計方法、室內設計1、室內設計2、室內設計3、設計製圖、材料與工藝、傢俱設計、陳設設計、光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展陳空間設計、庭院景觀設計等。 [11] 
培養優勢 [11] 
(1)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在全國開設此專業的760 餘所高校中排名第115位,獲評四星級專業評價。 [11] 
(2)本專業現有專業教師17人,其中2名教授,6名副教授,8名講師,1名助教;擁有博士學位6人,碩士學位11人。教師的專業結構合理支撐專業教學需要,其中室內設計方向8人、景觀設計方向3人、建築設計方向2人、展示設計方向1人、公共藝術方向1人、雕塑藝術方向1人。完整契合本專業教學體系構建的專業知識訴求。共有12名教師獲得“雙師”資格認證,設計實踐能力突出,多名教師在業內具有較高聲譽及影響力。 [11] 
(3)2014年獲評“環境設計教育改革與實踐——市級職工創新工作室”;北京市文化創意人才培養基地(2014年);北京市高等學校示範性校內創新實踐基地(2016年);京內外簽約校外人才培養基地均為業內重要行業協會及知名度較高的設計企業,為實踐實習提供豐富的行業資源。 [11] 
就業前景:本專業就業去向範圍較大、就業前景良好,涉及城市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會展設計、景觀設計及城鎮鄉村環境設計改造項目的相關企事業單位、設計公司、新媒體新服務類公司,可從事建築設計、室內設計、會展設計、傢俱設計以及各領域設計助理、設計繪圖、設計監理、設計研究等工作。此外,近三年每屆約有10%的畢業生選擇考研或出國進修,考入北京、天津等高校相關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 [11] 
七、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 [12] 
服裝與服飾設計是強調藝術與技術、實用與時尚、創新與傳承、生產與商業等多重關係的綜合性學科,具有生活文化的獨特意味。研究領域包括服裝本身的設計、生產、消費問題,也包括與服裝相關的衣物配飾的設計及消費研究。 [12] 
主幹課程:中外設計史、中西方服裝史、設計方法、服裝畫技法、服飾色彩設計、面料紋樣設計、面料塑形、服裝工藝與製作、服裝結構設計、立體裁剪、日常裝設計、職業裝設計、禮服設計、手工印染、服飾配件設計等。 [12] 
培養優勢 [12] 
(1)本專業創建於1985 年,具有近35年的辦學歷史,是北京市設立最早的服裝設計專業,為北京市以及全國培養了大批優秀的服裝設計及技術人才。 [12] 
(2)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的2020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在全國開設此專業的256 餘所高校中排名第28 位,獲評4 星級專業評價, 全國位次10.97%。 [12] 
(3)本專業現有教師13 人,其中教授2 人、副教授4 人、高級實驗師1 人,博士2 人,全部具有企業實踐經驗。 [12] 
(4)本專業堅持“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每年帶領學生參加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週、石獅杯等設計大賽,聘請專業名師、行業大師非遺傳承人、企業高級技師等走進課堂,強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有視野、會設計、能實施、善溝通的服裝與服飾設計人才。 [12] 
就業前景:本專業畢業生可以面向服裝設計、服裝陳列、服裝買手、服飾品設計等相關的應用型設計領域,畢業生遍及服裝品牌設計師、服裝定製設計師、服裝製版師、服裝營銷、服裝陳列師、服裝買手、服飾配件設計師、時尚攝影師、時尚傳媒領域美編、在幼兒園、中小學、社會培訓類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在時尚領域從事服裝、文創等自主創新創業工作等職位。本專業就業前景良好,歷屆學生就業率達98% 以上。歷屆畢業生中佔比10% 的學生選擇國內外學歷進修,出國讀研的學生遍及美國、英國、西班牙、意大利、韓國、日本等國家。 [12] 
八、數字媒體藝術專業 [13] 
數字媒體藝術專業是一個跨人文藝術、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集中體現了“藝術、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理念。專業使用先進數字化技術手段進行設計表現和藝術創作,藉以傳達人文理念。數字媒體藝術廣泛涉及影視、動畫、人機交互、計算機軟件、手機APP、舞台影音、多媒體展演等領域。 [13] 
專業下設“數字影像”、“交互設計”、“舞台影像”三個模塊方向。數字影像要求學生掌握數字化電影、電視、網劇等作品的創作方法、創作流程及數字技術。交互設計要求學生能夠掌握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新興領域的藝術作品創作方法、創作流程及數字技術。舞台影像設計側重於舞台美術設計相關領域,特別是劇場類舞台多媒體影音設計及多媒體展演設計。 [13] 
主幹課程:影視合成編輯、非線性剪輯、影視前期可視化設計、影視短片創作、交互設計原理、人機交互界面設計、交互產品設計、舞台設計原理、三維動畫、舞台影像設計等。 [13] 
培養優勢: [13] 
(1)2019年本專業入選北京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13] 
(2)2020年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發佈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在全國開設本專業的304所高校裏排名第8,獲五星級評價,近三年排名穩定在全國前十名、前5%以內。 [13] 
(3)專業現有教師21人,高級職稱7 人,博士3人,均具有企業實踐經驗。 [13] 
(4)專業注重實踐教學,與國家大劇院、中國用户體驗聯盟、北京設計之都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簽訂聯合人才培養協議。實踐教學學時佔總學時70%以上。 [13] 
(5)五年來帶領學生獲得國際等級獎16項、國家等級獎50餘項。 [13] 
(6)專業建有數字影像創作、傳統文化研究所、虛擬現實創作3個工作室,五年來完成國家級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中央電視台項目6項。2018年,優秀畢業生全程參與張藝謀導演電影《影》的創作。 [13] 
就業前景:畢業生重點面向傳媒、影視、互聯網、設計、遊戲、廣告、展演等行業中的企事業單位的媒體類設計類崗位,亦不乏自主創業優秀人員,幾年來就業率98%,考研及留學率10%。 [13] 

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所獲榮譽

2021年6月17日,北京聯合大學藝術學院黨委被評為“北京市先進基層黨組織”。 [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