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鎖定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是於2007年8月正式成立的民辦非營利機構,由首屆“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知名勞動法專家黃樂平律師發起成立,由北京義賢律師事務所作為主辦單位,經北京市司法局批准、北京市民政局登記。義聯通過整合社會專業律師資源,致力於勞動公益法律服務和政策研究倡導,被媒體譽為“國內首家以困難職工、農民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化勞動法律援助機構”,“勞動法律的民間智庫”。 [1] 
中文名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外文名
Beijing Yilian Legal Aid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Labor
地    點
北京
中心宗旨
義助殘弱,仁德所尚
成立時間
2007年8月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機構簡介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國內首家以困難職工、農民工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化勞動法律援助機構”,“勞動法律的民間智庫”。
持草根之精神、行專業之路線,這就是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一個秉持傳統義文化,踐行現代公民權利觀的民間機構。近些年來,中國勞動法制不斷進步,勞工問題卻更趨複雜,義聯始終堅守在第一線,致力於(1)為殘弱勞工提供援助,(2)為政府建言獻策,(3)為社會羣體搭建交流對話和能力發展的平台。義聯期望在艱苦中以執着與智慧探索未來,竭盡自己微薄之力,促進中國公益法律之發展,推動中國法治之進步。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1)義聯始終秉持“應援盡援,一援到底”的宗旨,免費為困難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供專業、及時、優質而高效的法律實務援助,並致力於勞工能力發展以及政策、立法研究與倡導,充分發揮法律援助在服務社會民生、維護社會穩定方面的重要作用。義聯按照司法部、北京司法局的法律援助工作指導精神。近些年來,義聯共代理援助案件1752件,結案1154件,涉案金額41,324,009.45元,受援農民工佔85.1%。除此之外義聯一直重視法律援助諮詢服務;爭取快速,有效地幫助勞動者合法維權;減少訴訟糾紛,義聯先後開通中國工傷損害賠償網,勞動法律援助熱線;電話諮詢解答14726人次;接待諮詢8015人次,網絡諮詢28380人次,並提供代書、法律意見書等共計904件;大量的諮詢,接待和代理案件的工作切實地保障了受助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2)義聯特別注重通過實務總結經驗,重視理論研究的深入。截止當前,義聯團隊已經出版了《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職工維權實戰兵法》、《勞動合同法疑難案例解析》、《中國工傷保險研究》等著作32部,累計發行超過40萬冊。而且,義聯還積極的與《半月談》、《中國社會保障》、《現代職業安全》、《新京報》等期刊、報紙等合作,發表專業文章如案例評析,法律評論等150多篇,積極有效地普及了勞工法律知識,培養了勞工的維權意識。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
(3)義聯還致力於推動勞工政策的完善,先後多次就相關勞動法律法規的起草與修改提交立法建議並獲得採納。黃樂平律師時常説,法律援助若僅僅是停留在援助實務上還是一個非常初級的層次,如何從制度層面上努力改變勞工的生存現狀才是義聯更高的目標,因此,將影響性個案援助與建立創新維權機制相結合,力促政策和法律的完善將會是義聯工作的重要方向。義聯已提出數百條立法建議,被採納的有三十餘條,在民間組織中實屬不易。此外,義聯律師還積極推動政策嚮導,推進中國法制進度,向鐵道部、國土資源部與農業部申請政府信息公開,得到了媒體與社會的廣泛關注,得到的公開信息對公眾安全有重要作用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中心宗旨

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社會公益,賢能多為
義聯,生髮於“義文化”,取意於“義工聯合”。義聯創立的初衷,不是來自於靈感或謀劃,而是緣於真實的人生體驗,更是創建者懷揣俠義精神和公義情懷的人生必然選擇。
義聯諸生,當以義聯宗旨為念。義聯宗旨已明,奮鬥方向可定。我等既非趨求名利之徒,自當不以名利之事為衡;我等素與宦海無涉,權力之評棄如草芥。義聯之事義聯諸君當以何為衡?自當以義助殘弱眾寡為衡,以研究勞工權利深淺為衡,以勞工羣體信任高低為衡。 ——黃樂平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工作領域

專業領域:
職業健康與安全
代表成果:
書籍:《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職業病防治法實務精解》、《職業病法律制度研究》
調研報告:《工傷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2009)》、《職業病調查報告(2011)》、工傷先行支付調查報告系列(2011,2012)、《2012年全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政府信息公開申請表現分析報告》
深度參與的立法:《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防治法》及配套規定
勞動權利
代表成果:
書籍:《新編基本養老保險操作實務》、《無憂勞動合同範本151條精解》、《勞動法理論與實踐(第一期)》
調研報告:《勞動維權現狀與趨勢研究(2007-2012)》
深度參與的立法:《社會保險法》、《勞動合同法》等
公益法倡導
代表成果:
公益上書:7.23動車事故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建議廢止鐵道事故賠償上限
政府信息公開:申請國土資源部公開地下水污染信息;申請農業部公開轉基因食品審批信息
調研報告:《律師社會責任調研報告》
業務領域
(1)為困難職工尤其是農民工提供各種形式的法律援助。
(2)積極開展勞動法律的研究工作,並積極將這些成果轉化為立法建議和政策倡導
(3)為社會羣體搭建交流對話和能力發展的平台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運作模式

義聯自成立以來致力於勞動公益法律服務和政策研究倡導,被媒體譽為“國內首家以困難職工、農民工權益為主要服務對象的專業化勞動法律援助機構”,立足於建設成為“勞工發展社會中堅,勞動政策民間智庫”。通過大量的法律援助工作,義聯培養和鍛煉出一支能吃苦、能戰鬥、能奉獻、有大局觀的法律援助律師團隊。
義聯目前有專職工作人員25名,其中15名為律師,半數以上為碩士研究生學歷,更有2名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均具有突出的實務、研究和項目組織能力。近些年來,義聯人員逐漸擴充、規模逐漸擴大,內部分工也逐漸細化。內設部門發展為法律援助部、科研部、項目部、公益法律部、公共事務部5大部門。其中:
(1)法律援助部負責法律諮詢、案件代理、法律實踐類診所課程教學、法律實務類培訓以及參與實務研究和交流;
(2)研究部負責勞動法律政策研究、社會調查、研究類法律診所課程教學、國內外學術交流等;
(3)項目部負責公益項目策劃、文化交流和傳播、行業信息分享;
(4)公益法律部負責進行義務法律諮詢,並且通過各平台進行普法活動;
(5)公共事務部提供行政、財務、人力資源的支持工作以及中心傳播宣傳工作。
義聯堅持“義助殘弱,仁德所尚”的宗旨,堅持“一二三四五”的發展思路與管理理念,具體如下:
一個目標:為廣大殘弱職工特別是農民工提供優質勞動法律援助。
兩個支撐點:公益與專業相結合;理論與實務相結合。
三個評價標準:是否有利於維護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是否有利於促進和諧社會;是否有利於推動法制進步。
四項能力要求:能幹(辦案),能寫(研究),能説(宣傳),能忍(意志)。
五項基本原則:平等待人,愛心至上;艱苦奮鬥,節儉為要;勇於創新,超越自我;尊重個體,團隊優先;團隊文化,以義為本。
在此基礎上,義聯始終以公益性、專業性為原則,在公益實踐和政策研究中探索適合社會組織發展的可持續之路,在與政府部門、工會組織、公益慈善基金、媒體部門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合作的進程中不斷進步,在深入研究勞動法律實務的基礎上,倡導中國NGO走專業化、法治化之路。通過公益法律服務,不僅為殘弱勞動者、農民工提供公益法律服務,也為成長中的中國公益法律服務標準化發展提供示範。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主要項目活動

1、勞動法律援助:2006年2月,義聯法律援助團隊開通國內第一條免費工傷維權熱線。截至2011年底,電話、來訪、網絡諮詢達68243件,案件代理3402件,代書1605件。2009年至今,義聯執行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項目。
2、工會值班諮詢和調解:2011年,義聯成為北京市總工會第一家直接簽署合作協議的NGO,這是雙方自2009年以來合作的深化。
3、工傷保險和職業病防治法立法倡導:2006年以來,義聯充分參與國務院法制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傷保險意見徵求活動。2011年、2012年,義聯執行兩期“未參加工傷保險職工先行支付制度”項目。2010年以來,義聯參與《職業病防治法》及配套制度的修改和制定工作。2011年前後,義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職業病調研,向100多位全國人大常委寄送職業病防治法立法建議書。
4、勞動維權技能培訓:2007年以來,義聯面向農民工、維權律師、NGO人員開展勞動維權技能、職業病預防、融入城市生活等培訓。
5、中歐社會論壇勞動權益保障工作組:2010年7月,義聯承辦中歐社會論壇勞動權益保障分論壇。中歐專家探討共同面對的問題、挑戰和解決策略。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主要業績

代理大量勞動法律援助案件,非訴諮詢工作也卓有成效,切實保障了受助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義聯自成立以來共代理援助案件1752件,結案1154件,涉案金額41,324,009.45元,受援農民工佔85.1%。2007年,義聯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6件。2008年,義聯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42件。2009年,義聯工受理各類法律援助案件566件。2010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908件,比上一年杜增長60%,是2008年的3.75倍,是2007年的25.22倍。近些年來,義聯共辦結法律援助案件1154件,勝訴案件為1066件,勝訴率達到92.4%,共為當事人挽回各項經濟損失41,324,009.45元人民幣。
除此之外,義聯一直重視法律援助諮詢服務,爭取快速、有效地幫助勞動者合法維權,減少訴訟糾紛。義聯先後開通中國工傷損害賠償網、勞動法律援助熱線,電話諮詢解答14726人次,接待諮詢8015人次,網絡諮詢28380人次,並提供代書、法律意見書等共計904件。大量的諮詢、接待和代理案件的工作切實地保障了受助職工尤其是農民工的合法權益。
解決典型疑難案件,維護職工權益和社會穩定
義聯充分發揮專業優勢,努力鑽研疑難、集體案件,先後援助了一批在業界具有開創意義的疑難案件。如國內首例自殺認定為工傷的疑難行政訴訟案件;新華社多次報道的耗時16年的工傷維權馬拉松再審案,經過再審義聯推翻原判幫助當事人討回公道;北京市首例復轉軍人告單位安置糾紛案;澳大利亞歸國華僑高微軟的工傷認定再審案;被CCTV等多家媒體廣為報道的農民工張先法工傷案,歷時三年零三月,律師外出超過120趟,經過6個程序,幫助當事人索賠到85萬元。此外,義聯自2008年以來累計處理三人以上集體案件59起,直接代理當事人1115人,涉及人數11000多人。其中人數在20人以上的案件有18起,直接代理的當事人最多的達212人。
積極建言獻策,參與立法工作
應多個部委的邀請,義聯專家先後參與《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職業病防治法》等方面的立法研討活動,並提交立法建議15份。
參與農民工政策制定與論證
中心在農民工問題方面的實務和研究成果受到了政府和業界的重視,為及時推進公共政策進一步完善做出努力。2006年8月,中心主任黃樂平律師參加了司法部報國務院《關於農民工問題的調研報告》的立項論證並承擔了部分寫作工作。中心一直關注轉移勞動力的引導性培訓工作,於2006年9月受邀參與國務院扶貧辦“農民工引導性培訓教材”的編寫論證工作並提交了專家意見書,並於2008年參與教材的審訂工作。2008年4月,中心主任黃樂平作為教材審查專家,受邀參加農民工引導性培訓經驗交流會,並從法律、政策、項目可行性方面對教材和培訓活動進行論證。
開展調查研究,引導輿情民意
義聯在總結實務經驗的基礎上,致力於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在進行法律援助的工作的同時將普法宣傳工作向專業深度、制度完善的方向發展。在三年多的時間裏;義聯共出版圖書32部;在全國各地發行40萬餘冊,影響了中國大部分勞動法律師、半數以上地級市的勞動保障幹部。其中義聯編寫的《最新工傷處理操作實務》被譽為“最實用的維權工具書”,作為勞動保障部門的案頭必備工具書。義聯還發表法律援助、勞動實務方面的專業文章160多篇,組織編寫期刊《勞動法實踐與研究》(原名為《勞動維權》)共11期,向有關機構與個人發放了6000多份。
堅持建設勞工法律實務和研究機構的質量標準
義聯自籌備初期就開通了全國第一部工傷維權免費諮詢熱線,為全國勞動者提供法律諮詢,並對所有的諮詢者建立諮詢登記檔案,作為回訪和研究的依據。幾年來,通過法律援助實務和農民工政策、項目的研究,義聯自主研究了一套法律援助監測評估體系,定期對法律援助案件辦案質量進行監測評估,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在國際交流中,積極展示中國法律援助、勞動法律的發展進步
義聯作為首都民間法律援助機構,在代理案件、普法宣傳的工作之外,還非常注重加強國際交流。2010年11月,義聯律師受邀參加歐盟議會訪華代表團召開的勞動權利研討會。會上,義聯律師對於歐方代表提出的關於中國勞動者地位、勞動法律制度、民間法律援助機構的政策等方面作了回答,使歐方代表更深入瞭解中國勞動者權利狀況、公民社會組織發展的狀況,受到歐方代表的高度讚賞。
研究成果
義聯在總結實務經驗的基礎上,重視理論研究的深入,致力於推動法律援助事業的發展。在三年多的時間裏,義聯共出版圖書32部,在全國各地發行40萬餘冊。同時義聯還積極與《半月談》、《中國社會保障》、《現代職業安全》、《新京報》等期刊、報紙合作,發表案例評析、法律評論等專業文章160多篇,積極有效地普及了勞工法律知識,培養了勞工的維權意識。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經典案例

國內首例:義聯成功調解羣體性勞動爭議案件——四十三人集體案
該案件發生於2008年9月下旬。李洪生等43名來自8個省份的農民工在北京福拓公司從事石材加工等工作,2008年8月1日,公司以奧運期間交通管制為由,通知所有工人自2008年8月1日至2008年9月20日回家休息,奧運後再確定開工日期。但是到了2008年9月20日後,公司卻以經營不景氣、經濟困難為由,拒絕工人回到公司上班,也不再支付任何工資。工人們認為公司的做法就是變相辭退員工,鑑於公司持續拖欠工資的違法行為,43名農民工遂集體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
通過海淀區勞動局,李洪生他們找到了義聯律師進行諮詢,在充分了解案件情況後,義聯李嘉健律師認為他們符合法律援助條件,並代理他們向海澱區法律援助中心申請法律援助。海淀區法律援助中心高度重視該案,迅速將案件指派給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提供法律援助,由義聯韓世春律師承辦該案。為了儘快解決工人們的燃眉之急,避免矛盾激化,韓世春律師一面仔細跟工人進行了分析討論,並提出可行的調解方案,又在與單位的接觸中,曉以利害關係,並提出希望為雙方能夠合理處理糾紛,通過調解儘快解決問題。韓律師在研究了多方材料後決定進行調解處理,既幫助農民工儘快拿到賠償,又符合先調再裁的勞動爭議處理原則。他又以其突出的專業水平與豐富的談判技巧最終説服了福拓公司管理層願意接受義聯作為調解方處理該問題。經過漫長及艱辛的先後4次談判、調解過程,2009年2月13日,雙方最終達成和解,43名農民工在義聯律師的主持下,終於拿到了23萬工資和經濟補償金。義聯不僅再次幫助農民工朋友們依法維護了自己的合法權益,也做成了國內首例由法律援助律師成功調解的羣體性勞動爭議案件。
歷時三年一幫到底 法律援助助河南農民工獲得工傷賠償62萬
義聯為河南在京農民工張先法工傷案件提供法律援助代理。面對用人單位、勞動部門、司法機構的重重阻力,在媒體都認為沒有希望的情況下,黃樂平律師一幫就是兩年,最終經二審判決,張先法獲賠85萬元。然而用人單位遲遲未能履行責任,黃律師再接再厲,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終於在2008年9月,歷時三年時間,義聯協助張先法家人獲得62萬的賠償。《工人日報》將此案作為“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經典案例加以報道,新華社、法制日報、京華時報等多家媒體也先後報道此案。
義聯律師代理國內首例“確認自殺為工傷”案件
北京鐵路局職工楊濤上班時碰傷頭部,半月後砍傷妻子孩子後自殺身亡。工傷認定之路相當艱難,其家人慕名找到了義聯。面對這個苦難的家庭,儘管是工傷認定的難題,義聯還是懷着公益的熱忱和專業的精神,決定提供援助。2007年5月開始,黃樂平律師和朱茂林律師為其提供援助代理,至08年8月1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終審判決,判決“撤銷北京市海淀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京海勞社工傷認定,即 2006年12月15日楊濤的死亡不予認定為工傷或視同工傷”。此案引起社會的熱烈關注。多家媒體紛紛報道,其中《檢察日報》於2008年4月9日以《一份試卷,否定了司法精神鑑定》近整版予以報道。
嶽光曉工傷待遇案:堅持,義聯與你同在
2007年9月20日,搬運工嶽光曉和公司的趙經理等人到大興的庫房整理貨架上的貨物,被突然傾斜倒塌的貨架壓成重傷。單位不肯支付醫療費用,後小嶽的家人向勞動部門申請工傷認定,2008年7月,認定為二級傷殘、大部分護理依賴。輾轉下,小嶽的家人找到了義聯,請求義聯提供法律援助。義聯在最短的時間內批覆了向其提供法律援助,並在一天的時間內,義聯準備好了所有需要的資料。2008年11月,經歷了多次與單位的艱苦拉鋸戰後,單位最終願意支付21萬元人民幣賠償金給嶽光曉,雖然對於2級工傷的嶽光曉來説,這些錢只是杯水車薪,但是對這個幾乎陷入絕望的家庭來説,在義聯熱心真摯的大力幫助以及最終拿到的這些錢其實對於他們也是很大的安慰
勞工維權有奇蹟,十六年沉冤昭雪
1992年9月8日,正在值班的許玉林為維護工作場所正常秩序,被不法分子打成重傷。後許家由於無法支付鉅額醫藥費,貽誤治療使許玉林病情惡化,很快出現嚴重精神障礙。1998年7月,許玉林終於在6年後被認定為工傷,傷殘鑑定為四級傷殘。不過煤礦方面並沒有積極為許玉林落實工傷保險待遇,不願承擔工傷醫療費用,遂許玉林病情惡化,於1999年2月27日在家中誤服農藥死亡。許玉林出事後,父親許長海一直為兒子上訪維權直至患病離世。2006年10月,許玉林的大哥許玉寶通過維權熱線找到了義聯,義聯主任黃樂平律師和朱茂林律師高度重視案件,親自代理。該案先後經歷了勞動爭議仲裁、民事訴訟一審、二審,2000年阜新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許家獲賠16萬餘元。許家不服再次提出申訴。2006年11月,在黃樂平律師的努力下,二審法院決定提起再審程序。因為事件的典型性,在中華全國總工會、阜新市總工會和多家國內知名媒體的支持下,黃律師和朱律師在再審一審,單位和許家均不服上訴的情況下,頂着巨大的壓力,進入了再審二審的程序,經過多方努力終於結束了長達2年的再審過程,許家和單位最終達成和解,許玉林獲得共計人民幣63萬的賠償。義聯也成功幫助許家徹底解決了這個一拖就是十六年的案件,真正做到了一心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者遭遇工傷,義聯法援以人為本
2006年11月24日,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早上六點多天還沒亮,摸黑走到二樓工地想穿戴整齊防護設備的李洪一腳踏空,摔成重傷。在住院期間,李洪的家屬多次找到單位,請求單位拿錢救人,工地方才拿出三萬元交到醫院,此後,單位再未支付過任何費用。幾經周折,李洪家人得知了義聯和黃樂平律師後,找到了義聯,並請求提供法律援助。在義聯對包工頭的調查採證後,海淀區人民法院支持了我們的答辯意見,判斷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係。在認定工傷的過程中,勞動局工傷科工作人員曾找義聯瞭解相關的情況,根據他們透露的意見,本案認定工傷有一定的困難,但是可以從中進行調解。為了早日解決雙方之間的糾紛,最大程度上保護勞動者的利益,勞動局在2007年11月27日主持雙方進行調解,作為當事人一方的代理人的義聯參加了整個談判的過程。最終經過了多方的協商,李洪一家終於在義聯律師的幫助下拿到了9萬元的賠付款。事情也終於告一段落了。堅持維權道路,這是義聯的責任之所在,也是義聯的信念之所在。
義聯發揮公信力,主持工傷待遇賠償
蒲友全系北京鐵路局某機械段職工,在工作時被本單位醉酒員工無故扎傷致植物人狀態。勞動部門依法認定其為工傷,單位也依法支付了工傷待遇。蒲友全是家庭主要經濟來源,遂蒲友全的妻子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求侵權人予以賠償,但個人無賠償能力,而單位有賠償能力。在此情況下,蒲友全的家人找到義聯,請求予以法律援助。義聯接受申請後,針對蒲友全的情況,義聯建議蒲的家人與單位進行協商。同時,義聯律師積極與單位取得聯繫,給單位多次做工作,並就補償原則、補償內容和形式等與單位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反覆的協商。本案在經歷了義聯律師多次艱辛的調解後,最終單位一次性支付工傷額外補償23萬元。為蒲友全這樣的殘弱職工和他們的家庭送去生活下去的希望,這也是義聯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社會影響

義聯所獲獎項:
2008年10月,在國務院扶貧辦、民政部與世界銀行合辦的第二屆中國發展市場決賽中,義聯的農民工法律援助項目獲獎。
2009年度北京市唯一的“慈善公益明星集體”
2022年4月,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法律援助部榮獲2022年北京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 [2-4] 
義聯律師所獲獎項:
黃樂平律師:2007年度“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2007年度“全國維護職工權益傑出律師”榮譽稱號
2007年度“北京市法律援助優秀律師”榮譽稱號
2008年度北京市“司法行政系統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2009年度“公益之星”獎
2009年度“慈善公益優秀個人”
朱茂林律師: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韓世春律師:2008年度“海淀區法律援助先進個人”稱號
對於義聯審慎處理羣體性、敏感性案件的出色表現,北京市委市政府給予高度讚揚,市政法委王安順書記批示房山職業病案件“該案辦得好”。
近些年來,共有92家平面、電視媒體400餘次報道義聯,CCTV、新華社、人民政協報、工人日報、法制日報、北京日報、北京晚報等媒體對義聯的工作進行了報道。
來自農民工、困難職工的信任與表揚:
原航天部206所某職工孫某的一句話就代表了大家對義聯的信任,“黃律師説這個案子能告我就告,黃律師説我的案子不能告我就死了這條心,不告了。”
義聯代理的石材農民工在調解獲賠後,送來他們親手製作的石匾——“情繫民工,無償援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