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

鎖定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Beijing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BJSN)於1988年1月成立,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管,是北京地區從事神經科學的基礎與臨牀科技工作者自願組成的學術性團體,是依法成立並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接納的社會法人,是政府神經科學工作者的紐帶和助手,是發展中國神經科學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是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的組成部分。 [1]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下設7個專業委員會、1個顧問委員會,擁有會員600餘人。 [1]  [6] 
中文名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
外文名
Beijing Society of Neuroscience
簡    稱
BJSN
主管單位
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
登記單位
北京市民政局
屬    性
學術性團體
社團地址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
成立時間
1988年1月
現任領導
理事長:吉訓明
監事長:王永剛
秘書長:李雲峯
社會信用代碼
511100005003073913
法定代表人
張嶸
性    質
社會團體 [12]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發展歷史

1987年,由韓濟生教授牽頭,與薛啓冥、任民峯、範少光、匡培根教授等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共同組織籌備成立北京神經科學學會。
1988年1月,經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批准、北京市民政局註冊正式成立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由韓濟生教授擔任學會的第一任理事長;7月,在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學術報告廳召開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成立大會。
1996年,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換屆選舉產生了第三屆理事會,由範少光教授出任理事長。
1999年4月,在北京市宣武醫院召開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代表大會暨1999年學術交流會。
2000年2月,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代表大會召開,進行換屆選舉,產生了學會的第四屆理事會,由王曉民教授擔任理事長。
2004年1月10日,北京神經科學學會選舉產生了第五屆理事會,仍由王曉民教授擔任理事長。
2008年1月12日,北京神經科學學會選舉產生了第六屆理事會,由於常海教授擔任理事長。
2014年6月28日,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換屆選舉產生了第八屆理事會,由軍事醫學科學院李錦研究員擔任理事長。
2017年,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換屆會上,經由會員代表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李錦研究員繼續擔任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理事長,任期三年。
2021年6月20日,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第十屆換屆選舉大會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舉辦。 [2-4]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第十屆換屆選舉大會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第十屆換屆選舉大會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組織體系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機構設置

  • 最高權力機構
該團體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會員代表大會,其主要職責是:
(一)制定和修改章程;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監事;
(三)審議理事會、監事會的工作報告和財務報告;決定重大變更和終止事宜;制定和修改會費標準;
(四)決定其他重大事宜。
會員代表大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會員代表大會須有2/3以上的會員代表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會員代表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會員代表大會每屆三年。召開換屆會員代表大會30日前,應將換屆準備材料送至業務主管單位和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審查,確認符合換屆條件後方可召開。因特殊情況需提前或延期換屆的,須由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上報業務主管單位審查並經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機關批准同意。但延期換屆最長不超過一年。 [5] 
  • 執行機構
理事會在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領導該團體開展日常工作,對會員代表大會負責。
理事會的職責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選舉和罷免理事長、常務副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
(三)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四)向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和財務狀況;
(五)決定會員代表的吸收或除名;
(六)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的設立和辦公住所的變更;
(七)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八)領導該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九)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十)接受監事會提出的對該團體違紀問題的處理意見,提出解決辦法並接受其監督;
(十一)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理事會須有2/3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理事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會議。理事在任職期間兩次缺席理事會視為自動放棄理事資格。
該團體設立常務理事會。由常務理事23人組成。(人數不少於五人,常務理事的人數不超過理事會理事總數的1/3,且為單數)。常務理事從理事中選舉產生。常務理事會在理事會閉會期間行使下列職權,並對理事會負責: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的決議;
(二)籌備召開會員代表大會;
(三)決定會員代表的吸收或除名;
(四)決定辦事機構、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的設立和辦公住所的變更;
(五)決定副秘書長、各機構主要負責人的聘任;
(六)領導該團體各機構開展工作;
(七)制定內部管理制度;
(八)接受監事會提出的對該團體違紀問題的處理意見,提出解決辦法並接受其監督。
常務理事會與理事會任期相同,與理事會同時換屆。
常務理事會須有2/3以上常務理事出席方能召開,其決議須經到會常務理事2/3以上表決通過方能生效。
常務理事會至少半年召開一次會議。 [5] 
  • 組織機構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下設7個專業委員會、1個顧問委員會。 [6] 
機構設置 機構設置 [6]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組織會員

據2024年5月學會官網數據,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擁有會員600餘人。 [1] 
  • 會員分類
該團體由個人會員和單位會員組成。 [5] 
  • 入會條件
申請加入該團體的會員,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單位會員代表:
(一)擁護該團體的章程;
(二)有加入該團體的意願;
(三)在該團體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與專業有關的科研、教學、生產等企事業單位及學術性羣眾團體;
(五)願意參加該團體有關活動;
(六)支持該團體的工作。
個人會員代表:
(一)擁護該團體的章程;
(二)有加入該團體的意願;
(三)在該團體的業務領域內具有一定的影響;
(四)在北京地區從事神經科學(包括神經生物學、神經藥理學、神經發育學、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神經化學、精神病學等與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有關的學科以及與上述學科交叉的其它學科)科技研究、教學與醫療實踐的工作人員與碩士以上在讀學生。(研究生與博士後請註明:學生會員)
(五)在神經科學領域有突出成績;
(六)熱愛該團體工作。 [5] 
  • 入會程序
會員代表入會的程序是:
(一)提交入會申請書;
(二)經理事會討論通過;
(三)由理事會或理事會授權的機構發給會員證。 [5] 
  • 會員的權利
會員代表享有下列權利:
(一)該團體的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二)參加該團體的活動權;
(三)獲得該團體服務的優先權;
(四)對該團體工作的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五)入會自願、退會自由。 [5] 
  • 會員的義務
會員履行下列義務:
(一)執行該團體的決議;
(二)維護該團體的合法權益和聲譽;
(三)完成該團體交辦的工作;
(四)按規定交納會費;
(五)向該團體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 [5] 
  • 退會説明
會員退會應書面通知該團體,並交回會員證。會員一年不交納會費或不參加該團體活動,視為自動退會。
會員如有嚴重違反該章程的行為,經理事會或常務理事會表決通過,予以除名。 [5]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業務資產

  • 業務範圍
開展神經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諮詢服務、人才培訓。 [5] 
  • 經費來源
(一)會費;
(二)捐贈;
(三)政府資助;
(四)在核準的業務範圍內開展活動或服務的收入;
(五)利息;
(六)其他合法收入。 [5]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建設成就

  • 學術交流
2021年5月25日,中俄腦科學與人工智能交叉學術研討會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舉辦。來自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國立大學(MSU)、俄羅斯科學院(RAS)與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積極響應“構建人類衞生健康共同體”倡議,在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框架下推動科技創新務實合作,圍繞中俄兩國腦科學與人工智能領域科研進展、交叉演變新形勢進行深入交流,促進學科融合發展和創新思維碰撞,惠及全人類生命健康。 [7] 
2023年8月26日,北京神經科學學會2023年年會在北京龍泉賓館召開。該次會議由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承辦,共計400餘人參加該次盛會。該次大會是一次高水平的學術交流盛宴,北京神經研究領域的專家齊聚一堂,通過大會特邀報告、分會場報告及壁報展示分享學術成果,彰顯了北京神經科學基礎與臨牀研究的現狀與水平,對推動北京神經科學研究的發展以及促進基礎與臨牀研究的轉化具有重要意義。 [8]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人才培養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獎項設置

  • 徠卡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獎勵基金
2001年,徠卡(香港)儀器有限公司向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捐資10萬元,設立徠卡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獎勵基金(簡稱徠卡基金),以表彰那些業績突出的學會會員。 [3] 
  • 臨牀研究獎、基礎研究獎、科普宣傳獎、學會工作貢獻獎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設立了臨牀研究獎、基礎研究獎、科普宣傳獎和學會工作貢獻獎四個獎項。獎勵評選活動的開展,旨在鼓勵北京地區神經科學工作者立足本職,為神經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與臨牀醫療工作努力奮鬥。 [3]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科普活動

  • 腦科學前沿科技科普化系列活動
腦科學前沿科技科普化系列活動,是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北京科學中心承辦,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協辦。 [9]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文化傳統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形象標識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會徽由神經形成的一個“京”字,外圈為學會的中英文名稱。 [1] 
學會會徽 學會會徽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學會宗旨

該團體的宗旨是該團體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遵守社會道德風尚,恪守公益宗旨,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覺加強誠信自律建設,誠實守信,規範發展,提高社會公信力。負責人遵紀守法,勤勉盡職,保持良好個人社會信用。團結北京地區的神經科學工作者,通過發揮北京地區的研究優勢,建立領域內形態與機能、基礎與臨牀、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學術信息交流平台,促進北京在神經科學領域多出成果、多出人才,達到提高北京地區乃至國家的神經科學研究水平的目的。 [5]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社團領導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現任領導

職務
名單
名譽理事長
理事長
常務副理事長
張嶸
副理事長
陳乃宏、段煉、李雲峯、王剛、張晨
監事長
王永剛
秘書長
李雲峯
副秘書長
高亞、李明、秦海強、伊鳴、張黎明 [10] 

北京神經科學學會歷任領導

屆次
職務
名單
第一屆、第二屆
理事長
韓濟生
第三屆
理事長
範少光
第四屆、第五屆
理事長
第六屆、第七屆
理事長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