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摺疊

(郝景芳創作中篇小説)

鎖定
《北京摺疊》是科幻作家郝景芳創作的中短篇小説,收錄在小説集《孤獨深處》中。 [1]  首次發表於2012年12月。
該小説講述北京在未來按照社會階層被分成三個空間,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老刀,為了讓自己的養女可以接受教育,冒着生命危險穿梭在三個空間之中為人送信。在此過程中,他看到了上層嫁入豪門的年輕女性對中層依靠讀書改變命運的年輕大學生的玩弄,也被從第三空間奮鬥到第一空間的好心人出手相救,在歷經艱險之後終於回到第三空間。 [2] 
《北京摺疊》中設定了三個互相摺疊的世界,隱喻上流、中產和底層三個階層。整個城市尺度的空間和時間雙重摺疊意象恢弘,映射出當代社會中人們對於階層割裂趨勢的深切焦慮。 [3] 
2016年8月21日,《北京摺疊》獲得第74屆雨果獎最佳中短篇小説獎。 [4] 
作品名稱
北京摺疊
外文名
Folding Beijing
作    者
郝景芳
創作年代
2012年
作品出處
《孤獨深處》
文學體裁
中短篇小説
發表時間
2012年12月
字    數
21000
ISBN
9787533966409 [16] 

北京摺疊內容簡介

大地的一面是第一空間,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清晨六點到第二天清晨六點。空間休眠,大地翻轉。翻轉後的另一面是第二空間和第三空間。第二空間生活着兩千五百萬人口,生存時間是從次日清晨六點到夜晚十點,第三空間生活着五千萬人,生存時間是從十點到清晨六點,然後回到第一空間。時間經過了精心規劃和最優分配,小心翼翼隔離,五百萬人享用二十四小時,七千五百萬人享用另外二十四小時。在第三空間,垃圾工老刀一頓早飯要花一百元,老刀一個月工資一萬元,而他希望能讓自己撿來的孩子糖糖,上一月一萬五學費的幼兒園,為了這個花費,他寧願冒險去其他空間送信 [5] 

北京摺疊創作背景

《北京摺疊》是郝景芳在2012年年底完成的,初稿只用3天時間就寫完了,最初發表於論壇水木社區的文化人文區中的科學幻想區。
談到《北京摺疊》,郝景芳曾透露,創作的契機就是生活所見。她曾經租住在北京北五環外的城鄉結合部。樓下就是嘈雜的小巷子、小飯館和大市場。郝景芳想,“有一些人是可以藏起來的,藏在看不見的空間。然後再幾個小時後又進入另一個世界。我會覺得北京是幾個不同空間疊加在一起,就進行了更誇張的衍伸。”有了這樣的想法,她創作出了《北京摺疊》。 [6] 

北京摺疊人物介紹

老刀
老刀在城市模型中的命運因“大地不仁”的上帝視角,被籠罩了一層生命存在的悲觀主義,這也是千萬普通人共同的悲傷所在。倘若此前的快樂是因矇蔽而無知無慮,那麼意識到自身終將泯滅於歷史浪潮後,依然不自棄的努力正是生命的堅強所在。 [7] 
依言
依言是温室裏的嬌嫩花朵,沒有抵禦風暴的能力,她也許有可能離開,但可能性太小了,她的雙腿扎進泥土,拔出來就是傷筋動骨,或者面目全非。依言的內心也在掙扎,但她明白,秦天無法給她她想要的一切。雖然吳聞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樣生得默默無聞,毫無特色,年紀也偏大,但他對依言很好,父母放心,又有權有勢,於是足夠多的物質財富就成為締結婚姻最大的籌碼。而秦天對於依言來説,是精神伴侶,是閒適生活裏的偶遇的一束光,她喜歡他,她知道她的婚姻令人尷尬,所以撒了謊,可一旦説謊就無法再説出真相。她遊離在物質與愛情的泥沼,面對兩個男人的親吻都嘗試過無力的拒絕——她明白她拒絕不掉,無法拒絕。 [17] 
老葛
老葛則體現了規則之外的温暖,不惜動用職權為老刀做掩護,收留他,請他吃飯睡覺休息。他是第三空間的少數代表,通過吃苦和學習,考上了軍校,機遇也不錯,轉行給政府企業做後勤保障,成為高級藍領。在第一空間待久了他的處世也有圓滑和世故的成分,看慣了,知道事情是無法改變的了,就説“也只能當那麼回事了”,有種無力的悲愴感。 [17] 
糖糖
生在第三空間的糖糖,在人生的跑道上一開始就是沒有選擇的,她要麼足夠天賦異稟刻苦努力被伯樂選走,要麼半途而廢,從此成為芸芸眾生的一份子。 [17] 
其他人物
第二空間的研究生秦天準備畢業就去申請聯合國新青年項目,如果能入選,就能去第一空間工作;
第一空間的闊太太依言在一家銀行擔任總裁助理,不是為掙錢,是為了消遣時間,她每天只工作半天,拿半薪,其餘的時間自己安排,可以學一些東西。第一空間像她這樣的太太很多,半職工作也很多。中午她下了班,下午會有另一個太太去做助理。 [8] 

北京摺疊作品鑑賞

北京摺疊作品主題

對階級固化的隱喻
該書以科幻的形式書寫了一個現代城市的寓言,是對中國城市化進程中階層區隔固化和貧富懸殊的嚴肅思考。《北京摺疊》與其説是科幻,不如説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會隱喻:頂層操控規則,中層高節奏工作,而底層的窮人,將連被剝削的價值都不再會有。 [9] 
影射現實
小説以老刀的見聞經歷為情節發展主線,影射了眾多的社會民生問題和當下的社會現狀,有社會底層小人物維持生計的步履維艱,有青年人為自己所做的職業規劃,體現出現代社會的價值追求。
文中以糖糖上幼兒園的情節表現了作者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思考。老刀每天省一頓早飯錢,需要攢一年才夠糖糖兩個月的幼兒園學費。但交得起學費並不意味有學上,“前面的名額早用錢買斷了,只有最後剩下的寥寥幾個名額分給苦熬排隊的爹媽。這只是一般不錯的幼兒園,更好一點的連排隊都不行,從一開始就是錢買機會。”父母為支付子女教育的高費用承擔着難以言説的苦楚。金錢幾乎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也成為人的行為動機。在和老刀的談話中,第二空間的大學生張顯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先去銀行掙錢,然後靠着第三空間的管理經驗升到第一空間。
《北京摺疊》中人物沒有刻意展現出人性的惡,文中沒有“反派”形象,所有人的動機都是友善的。但他們也不是完美的化身,自私與同情同在,虛偽與友善共存。每個人以自己的慾望為出發點,所有的決定是時代環境下必然又無奈的選擇,無關善惡卻真實地表現了人性的多面和複雜。 [7] 
對工具人的反思
《北京摺疊》作為科幻現實主義小説,意義在於將社會現狀通過較遠的距離呈現,因距離造成讀者對現狀的沉思。現代社會飛速的發展造成生活節奏快速、壓抑,整個社會追求的是經濟的發展,人只是作為勞動力數字的組成存在的現狀越來越嚴重,生命存在的價值彷彿只有數字來衡量。打工詩人許立志一躍而下,詩才是他存在過的證明,才是他真正作為人存活時刻的證明。
反思應該是個體生存的證明,而當社會進入到現在這個階段,個體成為社會的自動化機能存在,個人唯一需要做的活動是隨波逐流,生命的意義不存在了。“我們雖在這個社會中觀察和生活,我們卻彷彿被移到了離我們自身的人類存在無限遙遠之處,就像遠離我們的無窮小和無窮大的東西一樣,即使藉助最精密的儀器來觀察,它們也遠非我們所能經驗。”無法理解世界造成了人的無知和迷茫,索性世界演變成不需要理解,只需要生存在其中的人維持世界的結構罷了,人實際上成了工具。
一方面作者着重書寫的是維持社會結構的方面,社會結構下人的生存境況,勞動是人需要做的所有活動,維持生命的延續;另一方面老刀的體驗反駁了生命的存在意義僅僅維持在生存層面。真實地生存在世界上是作者指向的生存方式,真實地體驗世界、感受情感併為了生命意義努力,作品悲觀的書寫之下推崇的是積極的生活觀念。 [18] 
對科技的擔憂
文中對於科技的描寫比比皆是,作者運用科幻的手法向讀者展現了未來科技高度發達的北京城。“直到走到園門邊上,他才發現有兩個小機器人左右逡巡。”“兩個小機器人悄無聲息擋在他面前,扣住他的小腿。”“然後異常同步地向最近的房子駛去,平穩迅速,保持平肩。”文中這幾句對未來的科技安保手段進行了描寫,同時也隱含了小機器人取代保安這一職業。城外那幾公里的廠區中沒幾個人工作人員,農場也一樣。規模巨大大農場有着幾千畝耕地地,全部機械化耕種,用不了幾個農民。老葛對老刀的這段話,向我們揭示了機器取代人工這一發展潮流。現實生活中在快遞行業出現的快遞分揀機器人,它們在地面上有序“穿梭”,將一件件包裹運送到指定位置,完成分揀,採用相機+二維碼精確定位,紅外、超聲波避障,具有急停按鈕和碰撞海綿,讀碼準確率在99.99%以上,讀碼速度少於1秒,沒電了還能像掃地機器人一樣自動充電,最多1.5小時充滿,可連續工作8小時,每小時處理包裹可達2萬單,減少日常倉內作業人員70%。快遞分揀機器人出現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工作出錯率的同時,取代了大部分快遞分揀員的工作。書中提到的是農場裏的機器和安保巡邏的機器巡邏員,都在向讀着暗示未來社會中許多工作都可能會被機器人取代,在科技時代,人類的生活將會發生鉅變。科技的進步改變了固有的生產方式,進而引發社會分工改變,機器取代人工,是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表現。文中對機器取代人工的描寫,傳遞出作者的悲觀和對科技的不信任感,表達了作者對未來社會的擔憂。 [19] 

北京摺疊藝術特色

《北京摺疊》的筆觸踏實淡定。一般的反烏托邦小説,情節基本是上層壓榨下層,下層在隱忍中醖釀反抗,直至衝突爆發,下層終於推翻上層或是被上層鎮壓。但郝景芳卻以去戲劇化的方式,在平鋪直敍中娓娓道來,只為了向讀者展示她眼前的這座城。
這個被人為區隔的三層空間裏並沒有激烈的衝突,老刀為了給人送信,從第三空間到了第二空間,又來到了第一空間,之後帶着第一空間的回信又回去了。沒有生死抉擇,也沒有天人交戰,好幾次在老刀即將有可能面臨危機或波折的時候,之後的劇情卻又波瀾不驚地滑過去了。老刀路過的、看到的,都是平凡的人、事、物,但這種平凡反而營造出了最貼近真實的氛圍。正因為情節的平淡和作者的剋制,讀者才不會被戲劇衝突吸引過多注意力,更能純粹地體味這個社會帶給人的感受,真實得令人膽寒。這種真實感,正是《北京摺疊》吸引人的首要因素。 [10] 

北京摺疊作品影響

獲獎
2016年8月21日,該作品獲第74屆雨果獎頒獎中短篇小説獎。 [12] 
2017年12月,該作品獲第十七屆百花文學獎開放敍事獎。 [13] 

北京摺疊作品評價

當代作家劉慈欣:“她寫得很好,我知道,她的中短篇小説《北京摺疊》寫得很好,跟她其他的科幻作品都不一樣。” [11] 

北京摺疊出版信息

2014年,這篇小説被《文藝風賞》、《小説月報》等文學刊物選中刊發,之後又引起了《三體》英文版譯者、科幻作家兼翻譯家劉宇昆的注意,他把《北京摺疊》譯成英文,收錄於《看不見的星球:中國當代科幻小説選集》中,該書於2015年11月在美國上市。 [4] 

北京摺疊作者簡介

郝景芳,天津人,200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物理系,2006—2008年就讀於清華大學天體物理中心。 [14]  她曾於2002年奪得過第四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一等獎。從大學時期便開始創作科幻小説,曾以《穀神的飛翔》獲2007年首屆九州獎暨第二屆原創之星徵文大賽一等獎,憑藉《祖母家的夏天》獲2007年《科幻世界》科幻小説銀河獎讀者提名獎,出版過科幻長篇小説《流浪瑪厄斯》和《回到卡戎》。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