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

鎖定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是一個非公募型的基金會。
2021年11月,被評估為3A級社會組織。 [4] 
中文名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
類    型
基金會
國    家
中國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基金會簡介

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的前身是1996年3月在武漢大學籌組的董輔礽經濟科學獎勵基金。
2004年7月30日董輔礽先生去世以後,原獎勵基金根據2004年6月1日國務院正式頒佈實施的《基金會管理條例》有關規定開始籌建基金會,並於2004年12月31日獲批成立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
基金會以推動經濟科學的創新與進步為宗旨,主要開展評獎教、學、研成果,資助、組織學術活動,開展教育培訓、考察交流、出版等活動。基金會的登記主管單位為北京市民政局,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社科聯。註冊資金200萬元人民幣,為非公募型基金會。
2005年3月27日,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出資發起人大會暨第一屆理事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選舉產生了由經濟理論界、企業界、研究機構和社會知名人士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會長:于光遠,執行會長:田源,理事長:關敬如,秘書長:於力傑。同時,會議還決定在理事會下設立專家評審委員會(主席:厲以寧)、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華生)和籌資委員會(主任委員:毛振華)。
2007年8月29日,基金會召開理事會對基金會進行了部分人事調整,投票表決產生了新的組織機構:名譽會長:于光遠、厲以寧、劉鴻儒、江平、蕭灼基;會長:陳東昇,副會長:華生、楊雲龍;名譽理事長:劉藹年;理事長:毛振華,副理事長:王忠明、關敬如;常務理事:林義相、曾文濤、宮曉冬;秘書長:沈曉冰,副秘書長:李剛、陳東、張洪濤、邢瑩瑩。
除每年將組織若干次理論研討活動,資助一些重大研究項目和交流活動外,基金會還將設立“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獎勵在中國經濟理論創新方面做出重大原始創新性成果,對中國經濟改革發展實踐產生指導性正面作用的經濟學家。 [1]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機構評級

2021年11月,被評估為3A級社會組織。 [4]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基金會活動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第一屆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

經過積極地組織和籌備,2012年10月27日下午2點,第一屆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在北京西城區中郵苑賓館519會議室召開。本屆沙龍由由宋寧承辦,宋寧主持會議並做主題發言,與會人員就《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與展望》和《中國國際戰略問題》兩個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活動由宮曉冬倡議召開,並做了大量組織聯繫工作。
與會人員認為學術沙龍是要貫徹董老師為國家,為國家的繁榮,為國家的進步做貢獻,在學術上求實求真,在做人上要守身為大的精神。董老師的學生應該本着這種宗旨來做事來做學問來做人,來考慮和思考關乎國家、民族的重大問題。
會議討論過程中,各位參會人員,積極參與,暢所欲言,做到了“學術有爭論、研究無禁區”。不僅僅研討了本屆沙龍的兩大主題,並且對由此延伸的一系列中國面臨的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激烈的討論。與會人員享受了一次暢快淋漓的精神盛宴。
第一屆沙龍參會人員有:宋寧、楊雲龍、毛振華、聶慶平、林義相、關敬如、宮曉冬、羅仲偉、張立文、馬險峯、張敬國、邢瑩瑩、陳勇、馬欣原、袁增霆、孫秋鵬。會後參會人員共進晚餐。 [2] 

北京市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第二屆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

繼第一屆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成功召開後,2013年1月13日下午2:30分,董輔礽經濟科學發展基金會與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董門弟子內部學術沙龍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410會議室召開。本屆沙龍由楊雲龍主辦,楊雲龍主持會議並做主題發言,與會人員就《中國土地制度改革》和《中國新政展望》兩個議題展開了激烈討論。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土地制度問題是中國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要解決的深層次問題之一。就土地改革方向,與會人員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政府壟斷土地徵收和一級市場供給不具有合理性,應當賦予農民真正地土地交易權,自由面對土地使用者,自由交易,政府只要做好土地使用規劃和監管,政府可以就土地增值部分徵税;另一種觀點認為,土地增值收益不能歸目前的土地使用者,應當學習台灣“替地”模式和日本、韓國等國的方式,將土地增值收益在全社會分配,主要分配給進城農民,為城鎮化提供資金支持。
會議討論過程中,不僅僅研討了本屆沙龍的兩大主題,並且對由此延伸的一系列中國面臨的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展開了深入、激烈的討論。
第二屆沙龍參會人員有:楊雲龍、華生、辜勝阻、毛振華、宋寧、王忠明、聶慶平、關敬如、宮曉冬、羅仲偉、李剛、邢瑩瑩、馬欣原、孫秋鵬。北大經濟研究所梁雪等列席會議,並承擔了會務工作。會後參會人員共進晚餐。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