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鎖定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是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扣住邁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謀劃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北京市編制的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由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於2017年9月29日發佈並實施。 [1] 
2021年1月,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提請書面審議了《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 [2] 
中文名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發佈機構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
發佈日期
2017年9月29日
實施日期
2017年9月29日
規劃期間
2016年至2035年
規劃範圍
北京市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政策全文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北京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新時期首都發展指明瞭方向。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扣住邁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謀劃首都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新藍圖,北京市編制了新一版城市總體規劃。
本次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貫通曆史現狀未來,統籌人口資源環境,讓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永續利用,同現代化建設交相輝映。堅持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這個“牛鼻子”,緊密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着眼於更廣闊的空間來謀劃首都的未來。堅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剛性約束條件,確定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實現由擴張性規劃轉向優化空間結構的規劃。堅持問題導向,積極迴應人民羣眾關切,努力提升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堅持城鄉統籌、均衡發展、多規合一,實現一張藍圖繪到底。堅持開門編制規劃,匯聚各方智慧,努力提高規劃編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目錄
總 則 [3] 
第一章 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規模和空間佈局 [4] 
第二章 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功能 [5] 
第三章 科學配置資源要素,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 [6] 
第四章 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 [7] 
第五章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讓城市更宜居 [8] 
第六章 加強城鄉統籌,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9] 
第七章 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羣 [10] 
第八章 轉變規劃方式,保障規劃實施 [11] 
附 表 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評價指標體系 [12] 
附 圖 [13-14] 
(各章節具體內容請點擊章節目錄後查看鏈接閲讀)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內容解讀

發展框架
規劃草案的“説明”。“説明”回答了“為什麼編制城市總體規劃”“管什麼用”“怎麼編”“怎麼管”“規劃範圍和年限”等5個問題。“説明”指出,城市規劃分為“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兩個階段。經法定程序批准的總體規劃,是下一步編制詳細規劃的依據。此次總體規劃的規劃範圍為北京市行政轄區,總面積16410平方公里。規劃年限為2016年至2030年,明確到2030年的城市發展基本框架,近期到2020年,遠景展望到2050年。
“説明”之後,是草案的6個章節,涉及戰略定位、空間佈局、資源配置、文化保護、城市治理、保障落實等內容。具體説是: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明確發展目標;調整城市空間佈局,疏解非首都功能,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科學配置資源要素,提高城市發展水平;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強化首都風範、古都風韻、時代風貌的城市特色;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決“大城市病”;轉變規劃方式,保障規劃實施。 [15] 
定位中心
草案顯示,北京的戰略定位是4個“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從發展目標看,到2020年,北京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實現階段性目標,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顯成效,“大城市病”等突出問題得到緩解,優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初步形成京津冀協同發展、互利共贏的新局面。
而到2030年,北京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治理“大城市病”取得顯著成效,首都核心功能更加優化,京津冀區域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2050年,北京全面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京津冀區域實現高水平協同發展,建成以首都為核心、生態環境良好、經濟文化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世界級城市羣
北京城市人口規模,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以後長期穩定控制在2300萬人左右。城鄉建設用地規模,2020年減至2860平方公里左右,2030年減至2760平方公里左右。 [15] 
設立目標
“留白增綠”方面,按照規劃草案,2030年北京全市森林覆蓋率達45%以上。“綠色出行”方面,2030年綠色出行比例超過80%,其中自行車出行比例不低於12.6%。當年中心城區公共交通出行比例42%。2020年軌道交通里程,1000公里左右。
“民生保障”領域,北京2030年養老牀位不低於18萬張;當年醫療衞生機構千人牀位數提高到7張左右;當年人均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7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設施建築面積達到0.45平方米;並將建成公平、優質、創新、開放的教育體系。“空氣治理”方面,PM2.5年均濃度,2020年控制在56微克/立方米左右,2030年達到國家標準35微克/立方米左右。
此外,2020年基本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城市市區全覆蓋。15分鐘內,可以到達公交站點、公共綠地、存自行車庫、配電室、公共廁所、室內體育設施、託老所等任何一種服務設施。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新聞發佈

2017年9月29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發佈會,市規劃國土委、市發改委等6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 [16] 
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答案是,要建設好偉大社會主義祖國的首都、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市規劃國土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與其他城市最大的不同就在“首都”二字,北京的發展建設要處理好“都”與“城”的關係,緊緊圍繞實現“都”的功能來謀劃“城”的發展,以“城”的更高水平發展服務保障“都”的功能。因此北京的一切工作必須堅持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城市戰略定位,“有所為、有所不為”。
北京的城市發展目標也隨之明確,即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相關負責人表示,新總規緊扣“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明確了2020年、2035年、2050年三個階段性目標。
怎樣建設首都?北京提出了“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明確了核心區功能重組、中心城區疏解提升、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平原地區疏解承接、新城多點支撐、山區生態涵養的規劃任務。
同時,新總規高度重視歷史文化名城保護,以更開闊的視角不斷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拓展和豐富保護內容,建立了四個層次、兩大重點區域、三條文化帶、九個方面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
新總規以資源環境為硬約束,確定了人口總量上限、生態控制線、城市開發邊界“三條紅線”。第一條線,是人口總量上限。堅持以水定人,北京市常住人口規模2020年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2020年以後長期穩定在這一水平。第二條線,是生態控制線。到2020年,北京市生態控制區面積佔市域面積的比例要達到73%,到2035年提高到75%。第三條線,是城市開發邊界。到2020年,全市城鄉建設用地規模將由2015年的2921平方公里減到2860平方公里,2035年減到2760平方公里,騰退減量後的用地要更多地用於增加綠色生態空間。
“全市和在京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性,切實維護規劃的嚴肅性、權威性。我們要發揚工匠精神,精心組織實施,一茬接着一茬幹,一張藍圖繪到底,不斷開創首都城市發展新局面。”

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

2020年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確定的近期目標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本市全面推動總體規劃實施,圓滿完成了階段性任務。受市人民政府委託,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上提請書面審議了《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 [2] 
2017年發佈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將三條文化帶列為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體系的重要內容。如今,三條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建設正不斷取得實效,成為首都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打造北京文化金名片增色添彩。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