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化學地理學

鎖定
化學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境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佈、遷移轉化規律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 地理環境是一個複雜的多級開放系統,其形成過程不僅包括貫穿於各地理要素和結構單元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也包括地理環境與外界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化學地理學研究有助於瞭解這些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方向和強度。
中文名
化學地理學
外文名
chemical geography
研    究
地理環境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分佈
起始年份
1936年
研究內容
物質和能量的交換方向和強度

化學地理學主要內容

化學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
化學地理學是介於環境地球化學和自然地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學科,屬於綜合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主要介紹自然地理各圈層中化學元素的丰度和分配特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遷移轉化規律。人類活動對各圈層中化學元素和化合物遷移轉化過程的影響,也包括一些自然環境中發生的重要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影響。
具體地説包括以下內容:化學地理學及環境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大氣環境、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環境、岩石圈及其表生環境、地理環境與人類健康、全球環境問題、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化學地理學及環境地理學研究方法。為控制、治理、改造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部門化學地理
研究各個自然地理要素的化學組成和化學元素的分佈、遷移轉化規律,如土壤及風化殼化學地理、水文化學地理、大氣化學地理、生物化學地理和醫學化學地理。
2、區域化學地理
綜合研究一個區域地理環境各不同結構單元的化學組成、結構及其形成過程與空間分異規律的學科。是在部門化學地理的基礎上進一步綜合的產物,具有綜合性與區域性特點。在不同區域環境中因受控環境因子地位與作用的不同,其研究特點也有一定差異。
20世紀50年代以來,中國在乾旱少雨、土壤鹽漬化重的西北地區,偏重於以水鹽動態為主 的研究工作,在高温多雨的華南地區以風化殼與生物化學地理方面的研究較為深入系統。
70 年代以來,以環境污染與地方病為主要對象的微量元素化學地理研究進展很快。
當前區域化學地理研究的內容主要有:
自然地理環境的基本化學組成及其形成因素分析;
②在特定環境條件下,各種化學元素在氣、水、土、生物間的遷移轉化過程與遷移機理;
③化學元素的空間分異規律及其類型組合的化學地理區劃問題。
3、普通化學地理
從總體上對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之間複雜的化學元素遷移轉化過程進行分析,闡明各圈帶間的地球化學聯繫,以及地理環境的化學演化等,研究化學地理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進行化學地理區劃。它建立在部門化學地理和區域化學地理的基礎上,反過來又指導部門化學地理和區域化學地理。 [1] 

化學地理學形成發展

20世紀30年代,地球化學的發展為化學地理學的產生創造了條件。1936年,蘇聯А.А.格里戈裏耶夫提出建立自然地理學的新分支──化學地理學的倡議。蘇聯Б.Б.波雷諾夫把景觀學的研究建立在地球化學的基礎上,在40年代中期確立了地球化學景觀的概念,提出了地球化學景觀的研究方法,並對某些景觀和風化殼作了簡要的地球化學描述。繼格里戈裏耶夫和波雷諾夫之後,一些蘇聯學者在水文化學地理、景觀地球化學、環境地球化學和生物地球化學等方面作了較多研究,其中元素遷移轉化規律、生物地球化學省學説和生物地球化學區劃等理論都成為化學地理學的重要理論。 [2]  [4] 
在中國,化學地理學作為一門學科主要是50年代及其以後發展起來的,它的基礎是景觀地球化學和生物地球化學。50年代,中國開始引進景觀地球化學和生物地球化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50~60年代,化學地理學的主要研究內容是揭示地理環境中大量元素的化學地理規律,並用以探討鹽鹼土改良問題、鹽湖形成問題,以及農業區劃和農業生產中的有關問題。化學地理學成為60年代中國自然地理學發展的三個新方向之一。從60年代末起,化學地理工作者開展了克山病、大骨節病等地方病和癌的化學地理病因研究,以及環境污染物的化學地理研究。80年代以來,又開展了地理環境化學演化的研究和污染物在地理環境中遷移轉化過程的研究,還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性腫瘤地圖集》(197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病與環境圖集》(1988)和區域水土環境背景值圖集的編制工作。在其他國家,具有化學地理性質的研究大都分散進行,沒有把化學地理學作為地理學的分支學科來發展。 [2] 

化學地理學方法

化學地理學除運用野外考察、定位觀測等地理學研究方法外,還廣泛使用化學試驗分析方法。70年代以來,遙測、遙感、模擬實驗(化學的和數學的)和系統分析方法開始應用於化學地理學。化學地理學已從靜態描述進入動態的研究,從形態的描述到規律性的探討,並開始對地理環境中物質的時空變化進行預測預報。

化學地理學意義

化學地理學是適應社會實踐需要而誕生的一門新興科學,在中國它的發展歷史雖不很長。但卻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因而,總結過去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明確今後的發展方向,對促進化學地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化學地理學通過對各地理要素的化學組成、結構和形成演化的研究,以及綜合性的區域化學地理研究,服務於工業、農業和衞生保健;通過對化學地理異常及其引起的地方病的研究和對環境污染的研究,探索地方病和環境污染的防治途徑和改善措施。 [3] 

化學地理學區別

文化地理學的研究是考古學、歷史學、人類學和自然地理學的多變的複合。由於一個地區的文化體系有它的歷史傳統,歷史地理學與文化地理學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它們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形成文化—歷史地理,但文化地理學對歷史地理學的依靠更多。由於文化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地理學和社會地理學有互相交叉的研究課題,所以歐美國家有時將兩者合稱為社會文化地理。從它的研究內容來説,是屬於狹義的人文地理學。
理論地理學力圖揭示地理學整體本質。它已經或正在證實,地理系統的空間結構、空間組織、空間有序和空間行為等,能夠很好地耦合於自然地理過程和人文地理過程之中。它以認識地理區域的整體表現、集合效應和宏觀趨勢等作為有別於相鄰學科的研究目標。
參考資料
  • 1.    唐永鑾. 化學地理學發展新階段[J]. 地理科學, 1981(1):24-31.
  • 2.    劉培桐, 王華東. 關於在我國開展化學地理研究的幾點意見[J]. 地理學報, 1960(2):65-73.
  • 3.    章申. 化學地理研究的回顧,近期進展和瞻望[J]. 地理學報, 1994(s1):577-588.
  • 4.    圖文詳情  .科普中國[引用日期2021-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