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匍莖通泉草

鎖定
匍莖通泉草(Mazus miguelii Makino),通泉草科通泉草屬植物,常生長在較為潮濕的草地,從低海拔的荒地、溝渠旁,都很容易發現它的身影。潮濕之地常常意味着泉水水源在附近,因此可能是“通泉”命名的由來。
台灣為校園常見植物。
中文名
匍莖通泉草
拉丁學名
Mazus miguelii Makino [5]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通泉草科
通泉草屬
匍莖通泉草
分佈區域
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福建、台灣

匍莖通泉草形態特徵

匍莖通泉草線稿圖 匍莖通泉草線稿圖
幼苗:子葉闊卵形,先端急尖,葉基近圓形,有長柄。下胚軸較短,上胚軸明顯,淡紅色,無毛。初生葉對生,卵圓形,先端急尖,葉基圓形,有長柄。後生葉為闊橢圓形或卵形,先端鈍尖,葉緣具疏鋸齒。 [6] 
成株:主根短縮,鬚根多數,纖維狀叢生。莖有直立莖和匍匐莖,直立莖傾斜上升,高10釐米至15釐米,匍匐莖花期發出,長15釐米至20釐米。基生葉常多數成蓮座狀,倒卵狀匙形,邊緣具粗鋸齒。莖生葉在直立莖上的多互生,在匍匐莖上的多對生,有短柄。花和子實:總狀花序頂生,花稀疏,下部的花梗長達2釐米,越上越短。花萼鍾狀漏斗形。花冠紫色或白色而有紫斑,上有棕色斑紋,並被短白毛,花冠易脱落。蒴果卵形至倒卵形或球形微扁,綠色,稍伸出萼管,開裂,種子細小而多數。 [1] 

匍莖通泉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米以下的潮濕的路旁、荒林及疏林中。 [3] 

匍莖通泉草分佈範圍

匍莖通泉草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福建、台灣。日本也有。

匍莖通泉草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
門拉丁名
Angiosperms
綱中文名
綱拉丁名
Dicotyledons
科中文名
科拉丁名
Scrophulariaceae
科號
213
種拉丁名
Mazus miquelii Makino
種中文名
匍莖通泉草 [4] 
引種地點
重慶石柱
引種時間
20041009
引種號
40580
引種材料
鑑定人
趙子恩
Id
2794
栽培地點
引種過渡圃
引種數量
7株苗
栽培方式
盆栽
生長性狀
藤本

匍莖通泉草危害特點

匍莖通泉草,多年生小草本。果期2至9月份。匍莖和種子繁殖。生田邊、路旁濕地,為一般性雜草。 [1] 

匍莖通泉草治理策略

防除匍莖通泉草應採取農藝措施和化學除草相結合的方法。
1、農藝措施主要有:一是建立地平溝暢、保水性好、灌溉自如的水稻生產環境;二是結合種子處理清除雜草的種子,並結合耕翻、整地,消滅土表的雜草種子;三是實行定期的水旱輪作,減少雜草的發生;四是提高播種的質量,一播全苗,以苗壓草。
2、化學除草,多數地方採用一次性封殺,就是在播種(催芽)後1至3天內,畝用40%“直播青”可濕性粉劑60克,兑水40公斤至50公斤,均勻噴霧,施藥時田板保持濕潤。3天后恢復正常灌水和田間管理。通過化除後,如果後期仍有一定量的雜草,可採取針對法進行補除。
如以稗草、千金子為主的田塊,在雜草3至5葉期,可用10%千金乳劑50毫升加水30公斤,用針對法進行莖葉噴霧。用藥前一天田間必須放幹水,藥後2天再恢復正常管理。
如以莎草、闊葉雜草為主的田塊,在播後30天左右,畝用10%水星可濕性粉劑20克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兑水30公斤針對法噴霧。水漿管理同上。
如田間各種雜草共生,可用48%苯達松水劑75毫升至100毫升加20%二甲四氯水劑150毫升混用,採用針對法噴霧。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