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玉祥

(舞蹈協會主席)

鎖定
包玉祥,滿洲裏市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舞蹈協會主席。1955年出生,呼倫貝爾陳巴爾虎旗人,是出生在一個蒙古族家庭。從小受父母和周圍環境的影響,能歌善舞,傳承了父母的基因,使在馬背民族成長起來了包玉祥一路高歌,事業有成。 [1] 
中文名
包玉祥
國    籍
蒙古
出生日期
1955年
職    業
舞蹈協會主席

包玉祥舞蹈工作者

包玉祥高中畢業後,響應了當兵光榮號召入伍從軍,經過部隊大熔爐的洗禮,又考入中等專業學校,走向社會後分配到陳旗教育系統,之後到人民銀行工作,先後擔任管理科長、工會主席職務,發揮應有的作用。退居二線後,一直活躍在羣眾文化藝術領域之中,發揮了餘熱。由於有民族舞蹈的基礎,入門較快。在啓蒙老師加格達奇趙老師、牛老師的精心裁培和輔導,在國標舞的路上走的順暢。並先後到齊齊哈爾富拉爾基學習取經,拜訪外教俄羅斯國標舞教授謝爾蓋先生,使之在國標舞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提高。並擔任陳旗國標舞協會主席。
有耕耘就會有收穫。包玉祥在國標舞的大舞台上,獲呼倫貝爾“文達杯”個人單項國標舞一等獎。多次獲呼倫貝爾國標舞大賽一等獎;東北三省暨華北地區國標舞大賽兩次一等獎;遼寧錦州市、吉林長白山國標舞擂台賽一等獎。 [1] 
在呼倫貝爾國際標準舞展演活動中結識了原滿洲里國標舞協會主席劉鳳斌先生,包玉祥被聘為滿洲裏市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舞蹈協會副主席。2011年9月市文化局批文包玉祥為滿洲裏市國際標準舞(體育舞蹈)舞蹈協會主席,走馬上任的包玉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緊鑼密鼓地籌備呼倫貝爾地區國標舞展演。通過3個月籌備於2011年12月24日,來自全呼倫貝爾地區20多個單位500餘國標舞愛好者歡聚滿洲里,這也是呼倫貝爾地區歷史上第一次國標舞的空前盛會。

包玉祥民國軍閥

包玉祥(?-1925),甘肅人,行伍出身,為長官李長清所賞識。1924年陸洪濤升任甘肅督軍後,將省直屬部隊編為甘肅陸軍第一師,自兼師長,下轄兩個旅,李長清為第二旅旅長,下轄兩團,任命包玉祥、姚廷相為團長。
1925年3月,陸洪濤中風卧牀,李長清在與張兆鉀達成攻守同盟後,即夥同手下親信團長包玉祥,率兵入省督軍府,李長清從陸洪濤處強索師長印信,自任甘軍第一師師長,提拔親信團長包玉祥為旅長。
1925年7月,北洋政府發表馮玉祥為督軍,馮玉祥令第二師師長劉鬱芬前赴甘肅,代行督軍職務。
劉鬱芬等到蘭州後,就駐紮在督署。當時,李長清為甘肅陸軍第一師師長,駐紮蘭州城郊。當時,李長清的基本部隊包括包玉祥一旅———兩團,炮兵、騎兵、輜重兵各一營,手槍隊一連。其駐軍地為東校場、東稍門、火藥局等處。 [2] 
1925年11月13日,劉鬱芬下請柬約請李長清部營長以上軍官赴督署會餐, [3]  到了督署後的李長清等人被一一分隔開了,李長清身邊就留了個包玉祥。等到李長清、包玉祥和魏紹武三人被請到督署參謀處後面的方圃休息時,突然間劉鬱芬的手槍隊荷槍實彈地蜂擁而入,將槍口指向了李長清、包玉祥和魏紹武三人,旋即,他們三人又被五花大綁押赴督署後花園後,魏紹武后來被釋放了,據他説李長清、包玉祥被抓後的3天即連同榮升華連升被活埋於督署後花園。李長清已被士兵用繩勒項絞死,丟在土坑內。而那一刻包玉祥、華連升也被綁在坑邊,尚未身亡,包玉祥張口大罵,遂聽蔣鴻遇命令士兵用槍托將包玉祥、華連升亂打之後也一併拋在坑裏。後用土填埋了坑。
1931年即民國20年,馬鴻賓任甘肅省政府主席時,李長清、包玉祥家屬請求在原督署後花園尋掘屍骨未得。1937年抗戰期間,省政府在後花園城牆下修建防空地下室時,於當年11月12日挖出三具屍體,並有鐐銬等物。後經李長清之兄李芝軒辨認出其弟李長清頷骨所鑲金牙及所穿狐皮背心碎片,才確信無疑。因三具屍骨混雜,無法具體分辨,隨後便合葬為一冢。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