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包座戰役

鎖定
包座戰役是1935年8月紅四方面軍的第4軍、第30軍與國民黨軍隊在包座進行的一場戰役,此役是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之後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共斃傷敵師長伍誠仁以下官兵4000餘人,俘敵近千人,繳獲各種槍械1500餘支,並繳獲大批糧食、犛牛和馬匹等。戰役的勝利掃清了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户,使得國民黨軍企圖把紅軍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 [1-2] 
名    稱
包座戰役
發生時間
1935年8月
地    點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若爾蓋縣包座鄉達清村
參戰方
紅軍和國民黨
結    果
紅軍勝利,國民黨軍49師覆滅
參戰方兵力
中國工農紅軍第30軍1萬人 [5] 
參戰方兵力
國民黨軍胡宗南部49師9000人 [5] 
傷亡情況
國民黨傷亡四千餘人
主要指揮官
程世才 [4] 
李先念 [4] 
徐向前 [6] 
伍誠仁
胡宗南

包座戰役歷史背景

1935年6月,中央紅軍翻過長征路上第一座大雪山——夾金山,在四川西北部的懋功地區(今小金縣)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會師,這本來是中國革命進程中的一件大好事。但是黨中央和毛澤東很快就發現以原中央特派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身份統領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有野心,想奪取黨和全部紅軍的領導權。黨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同張國燾進行了艱鉅的鬥爭。8月上旬,紅軍總部決定紅一、紅四方面軍混編成左、右兩路軍,右路軍由徐向前、陳昌浩指揮,由紅一方面軍的一軍、三軍,紅四方面軍的四軍、三十軍及軍委縱隊一部和紅軍大學組成;左路軍由朱德總司令指揮(實際上是由當時任紅軍總政委的張國燾指揮)由紅四方面軍的九軍、三十一軍、三十三軍,紅一方面軍的五軍(由紅五軍團改稱)、三十二軍(由紅九軍團改稱)及軍委縱隊的一部組成。兩路紅軍分別沿班佑、阿壩北上,然後在巴西會合。
8月下旬,右路軍在黨中央、毛澤東等率領下,從毛兒蓋地區出發,跨越大草地,向班佑、巴西前進。經過整整一個星期的艱苦行軍,終於勝利地走出了荒無人煙的茫茫草海,到達草地邊緣的巴西、班佑一帶。紅軍打進巴西,向東走約百餘里,便到了包座(今若爾蓋縣境內)。
包座,地處松潘以北,一條包座河流貫其間,將它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包座位於包座河東岸,下包座位於包座河西岸。沿着包座河是溝通松潘到甘肅南部白龍江沿岸的松甘故道,從松潘沿着松甘故道到白龍江後,可經臘子口岷縣,也可以沿白龍江往下游到胡宗南軍的腹地西固(今舟曲縣)和武都(今隴南市)。這裏羣山環抱,森林密佈,地勢極為險要,是國民黨嫡系將領胡宗南所率部隊的重要補給線,四周佈滿碉堡。這裏既是紅軍從四川進入甘南的必經之地,也是敵我必爭之地。
當胡宗南發現紅軍即將走出草地時,便急忙調遣其主力進行阻攔。他除了早已派遣一個團駐守在上、下包座之外,並調原駐漳臘的第四十九師速向包座增援。
為了開闢向甘南前進的道路,中革軍委決定奪取包座,消滅當面之敵。 [2] 

包座戰役戰役過程

當時,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考慮紅一方面軍的一軍和三軍在長征中減員較多,因而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建議,攻打包座的任務,由紅四方面軍的三十軍、四軍承擔。中央批准了這一建議。
毛澤東親自向紅三十軍政委李先念、軍長程世才等交待任務。毛澤東把一幅北上路線圖鋪在地上,就佔領包座、打開北進甘南通路和北上建立根據地等問題,向他們作了具體指示。此時獲悉國民黨第四十九師的先頭部隊,距包座只有40餘里。毛澤東和徐向前等決定,在敵援兵未到來之前,速戰速決,首先消滅包座守敵,控制要點,然後集中兵力打援。
徐向前親自指揮包座戰鬥。他不顧連日過草地的疲勞,親自帶領有關人員,到距包座、求吉寺(救濟寺)幾百米的地方勘察地形,偵察敵情。
徐向前等鑑於包座守敵只有一個團,而增援的敵軍卻有一個師,根據敵情具體決定:圍困包座守敵,集中紅軍主力打擊前來增援的敵第四十九師,最後全殲包座敵人。於是,調遣紅三十軍第二六四團進攻上包座大戒寺的守敵,而以紅三十軍主力準備殲敵援兵;以紅四軍第十師進攻下包座求吉寺的守敵。徐向前的指揮所就設在上、下包座之間的一座山頭上。
8月29日,黃昏紅四軍第十師向求吉寺發起猛攻,很快掃清了外圍據點,突進寺內。敵人拼死頑抗。十師師長王友鈞親自端起機槍,架在警衞員肩膀上向敵人掃射,掩護部隊衝擊,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4歲。最後我軍殲敵一個多營,佔領了求吉寺。
30日,夜援敵第四十九師的先頭部隊,進到大戒寺以南。第四十九師原是福建軍閥張貞的部隊,在中央蘇區就吃過紅軍的虧,知道紅軍的厲害。其時四十九師為胡宗南的主力,師長伍誠仁黃埔軍校一期生,共有一萬二千多人,裝備精良,戰鬥力較強。為了誘敵深人,紅軍與敵稍稍接觸後,即向大戒寺東北方向後撤,讓敵人進到大戒寺。敵人非常小心怕中伏擊,先以一部分兵力搜索前進,奪佔有利地形,主力隨後跟進。徐向前與程世才研究決定,令紅三十軍主力在山上隱蔽,以正面一個團進行節節抗擊,繼續誘敵深人。因我軍隱蔽很好,敵人摸不清情況,加以離包座只有十幾里路了,敵人急於進到包座,乃加速向前推進。31日下午,敵人主力終於全部進入紅軍的伏擊圈,指揮部發出了總攻擊令。紅三十軍主力一萬三千多人,以鋭不可當之勢向敵人衝殺過去,將敵人的師部和各團分割成三截,包圍在包座河的兩岸。
敵人遭紅軍突然襲擊,急忙搶佔山包,利用樹林作掩護,拼命進行反擊。
紅軍雖在總數上略優於敵人,但過草地後體力消耗很大,裝備又比敵人差,要殲滅數量幾乎相等的敵人,戰鬥任務是十分艱鉅的。我軍所有預備隊和機關幹部、宣傳員、炊事員、飼養員,都拿起槍同敵人搏鬥。徐向前和軍的領導人離開了指揮部,到前沿直接指揮。紅軍戰士們衝進敵羣,以手榴彈和刺刀同敵人拼殺,打得極為英勇,犧牲得也極為壯烈。有個戰士,一隻胳膊打斷了,另一隻手裏還緊握着大刀。還有個戰士左臂中彈,他就用右手揮舞大刀,連續砍倒三個敵人,不幸胸口又中一彈,壯烈犧牲。六七里長的戰場上,槍炮聲、手榴彈爆炸聲、吶喊聲和衝鋒號聲響成一片,山鳴谷應,聲震長空。紅軍戰士的英勇戰鬥精神,足以驚天地而泣鬼神。
敵師長伍誠仁見情況危急,再三急電胡宗南求援。但是,遠水不解近渴。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七八個小時,紅軍終於將被截成三段的敵人全部殲滅。那些困守在大戒寺後山碉堡內待援的敵人,在紅軍的聲威和政治攻勢下,全部繳械投降。

包座戰役戰役結果

包座之戰,紅軍全勝,共斃傷敵師長伍誠仁以下官兵四千餘人,俘敵近千人,繳獲各種槍械一千五百餘支,並繳獲大批糧食、犛牛和馬匹等。勝利的捷報傳來,毛澤東熱烈地讚揚説:“四方面軍幹部戰士英勇善戰,打得好。”
為了對近千名俘虜兵進行爭取教育,紅軍總政治部派周士第、王盛榮、王觀瀾去做工作。他們向俘虜兵講解了共產黨的北上抗日主張和紅軍的俘虜政策,説明:願當紅軍的,歡迎;願意回家的,依各人家鄉遠近發給路費。結果有百分之七十的人蔘加了紅軍,願意回家的俘虜兵也紛紛表示不再替國民黨當兵打仗。 [2] 

包座戰役歷史意義

這次戰役的勝利,紅軍佔領了上、下包座,也掃清了北上的障礙,打開了向甘南進軍的門户,使得國民黨軍企圖把紅軍困在草地的陰謀徹底破產。 [1] 

包座戰役戰役遺址

位於若爾蓋縣求吉鄉和包座鄉,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6公里。分上、下包座,多為高坡、森林地帶,拒松(潘)甘肅故道要衝。遺址存有國民黨軍修築的地堡、戰場及國民黨軍指揮部達戒寺。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