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勾兒茶

(鼠李科勾兒茶屬植物)

鎖定
勾兒茶(Berchemia sinica C. K. Schneid.)是鼠李科勾兒茶屬 [5]  藤狀或攀援灌木。 [6]  高達5米,葉紙質或厚紙質,在長枝上互生,在短枝頂端簇生,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圓或鈍,常有小尖頭,基部圓或近心形,下面脈腋被短柔毛;葉柄細,帶紅色,無毛,花梗長2毫米;核果圓柱形,基部稍寬,宿存花盤皿狀,熟時紫紅或黑色; [7]  花期6-8月;果期翌年5-6月。 [6]  勾兒茶一名始載於《陝西中草藥》。 [8] 
勾兒茶產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常生長於山坡、溝谷灌叢或雜木林中及海拔1000-2500米處; [6]  性多喜光,在野生狀態常混生灌叢中,常因攀援高居灌叢之上,宜搭棚架或叢植作掩護物,對土壤不甚選擇,較耐早,生長亦較迅速;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分根繁殖、壓條繁殖和插條繁殖。 [9]  勾兒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10] 
勾兒茶味苦澀無毒,具有止血,散血,通經,解毒,壯筋骨的功效, [11]  主治勞力過傷(渾身疼痛)、虛寒型腰腿痛、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水腫、血小板減少症、坐骨神經痛、退行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骨結核、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12] 
中文名
勾兒茶
拉丁學名
Berchemia sinica C. K. Schneid. [2] 
別    名
槍子柴
牛鼻足秧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薔薇目
鼠李科
勾兒茶屬
勾兒茶
分佈區域
中國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湖北

勾兒茶植物學史

勾兒茶一名始載於《陝西中草藥》。 [8] 

勾兒茶形態特徵

勾兒茶為藤狀或攀援灌木,高達5米。 [1] 
枝:幼枝無毛,老枝黃褐色,平滑無毛。 [1] 
花:花芽卵球形,頂端短鋭尖或鈍;花黃色或淡綠色,單生或數個簇生,無或有短總花梗,在側枝項端排成具短分枝的窄聚傘狀圓錐花序,花序軸無毛,長達10釐米,分枝長達5釐米,有時為腋生的短總狀花序;花梗長2毫米。
葉:葉紙質至厚紙質,互生或在短枝頂端簇生,卵狀橢圓形或卵狀矩圓形,長3~6釐米,寬1.6~3.5釐米,頂端圓形或鈍,常有小尖頭,基部圓形或近心形,上面綠色,無毛,下面灰白色,僅脈腋被疏微毛,側脈每邊8~10條;葉柄纖細,長1.2~2.6釐米,帶紅色,無毛。 [1] 
果:核果圓柱形,長5~9毫米,直徑2.5~3毫米,基部稍寬,有皿狀的宿存花盤,成熟時紫紅色或黑色;果梗長3毫米。花期6~8月,果期翌年5~6月。 [1]  [13] 

勾兒茶成都市即可

勾兒茶產於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雲南、貴州、湖北等地,常生長於山坡、溝谷灌叢或雜木林中及海拔1000-2500米處; [6]  性多喜光,在野生狀態常混生灌叢中,常因攀援高居灌叢之上,宜搭棚架或叢植作掩護物,對土壤不甚選擇,較耐早,生長亦較迅速。 [9] 

勾兒茶繁殖方法

繁殖方式一般為種子繁殖、分根繁殖、壓條繁殖和插條繁殖。 [9] 

勾兒茶主要價值

據《中國苗族藥物彩色圖集》記載,勾兒茶“清熱利濕,止咳。治受寒發熱不退,病後體虛,幹血癆,咳嗽。”具有清熱利濕,活血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治熱淋,黃疸,痢疾,帶下,崩漏,跌僕損傷,風濕疼痛,癰腫瘡毒。其嫩葉可代茶,枝可供做牛鼻圈。 [3-4] 
勾兒茶味苦澀無毒,具有止血,散血,通經,解毒,壯筋骨的功效, [11]  主治勞力過傷(渾身疼痛)、虛寒型腰腿痛、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腎炎、水腫、血小板減少症、坐骨神經痛、退行性關節炎、跌打損傷、骨結核、月經不調、閉經等症狀。 [12] 

勾兒茶保護現狀

勾兒茶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無危(LC)。 [10] 
勾兒茶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