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勸退

(漢語詞語)

鎖定
勸退是指勸告使退出(某一職位或團體等):對長期不起作用的人員予以“勸退” [1]  。勸其退學(或退出)。 一般指在校期間由於嚴重違反學校紀律,且屢教不改,或參與嚴重的打架鬥毆事件、違法亂紀等行為才能用。
可由學校領導人發起,由各個主任通過而給與學生的處分。勸退是實際上也是要求學生退學,但是語氣較緩和,是比強制退學(開除)略輕一級的處分。有些省市已經禁止學校勸退學生。
中文名
勸退
外文名
Persuade sb. to resign from a official position
拼    音
quàn tuì
注    音
ㄑㄩㄢˋ ㄊㄨㄟˋ
釋    義
勸其退學(或退出)
類    型
學校或單位的處分
名詞介紹
九年義務教育學校,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除重大違紀情況外(如違反國家法律、危害民族利益等行為)是不允許勸退的。而高中三年,由於並不屬於國家義務教育規定範圍內,所以學校是有權利對學生進行勸退的,一般情況下,校方會根據學生一學期或一年的違紀情況對其進行適當處理,超過一定的底線會對學生進行勸退。某些市縣的高中管理嚴格會進行資金抵押,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再行處理。勸退後,一般會被要求寫檢討書,在家進行反省,反省期間不允許返校。經過家長、班主任、組內主任、學校主任確定其確實已經進行深刻反省以後,可以考慮准許回校學習。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