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勝浦街道

鎖定
勝浦街道,隸屬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由蘇州工業園區代管。 [1] 
2021年10月28日,蘇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將斜塘街道的鳳凰城、鍾南、星辰南、星辰北、錦溪北、錦溪南、菁華、瀾溪8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和唯亭街道的汀蘭、亭南2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劃歸勝浦街道管理。行政區劃變更後,勝浦等5個街道仍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代管,勝浦街道行政區域面積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1萬人,户籍人口7.06萬人,街道辦事處辦公地址在中勝路8號。 [2] 
截至2023年末,勝浦街道下轄23個社區。 [3] 
中文名
勝浦街道
外文名
Shengpu Subdistrict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
地理位置
蘇州工業園區東部
面    積
69 km² [2] 
下轄地區
23個社區 [3] 
政府駐地
中勝路8號
電話區號
0512
郵政編碼
2150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17.1 萬(截至2021年10月常住人口) [2] 
火車站
蘇州園區站
車牌代碼
蘇E、蘇U

勝浦街道建制沿革

據毗鄰的草鞋山出土文物表明,遠在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今勝浦地區古屬吳。
春秋晚期(約公元前500年),今勝浦地區為吳國地域。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推行郡縣制。今勝浦地區屬會稽郡吳縣。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割吳縣地置長洲縣。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析長洲縣地置元和縣。宣統三年(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裁蘇州府及長洲縣、元和縣、吳縣3縣,設蘇州。今勝浦地區屬蘇州。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蘇州改稱吳縣,設7市21鄉。今勝浦地區的東十九都隸屬吳縣甪直鄉,半十九都、南十九都、上二十一都隸屬吳縣唯亭鄉。
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吳縣實施區、鄉制。今勝浦地區的東橫港鄉、牛草圩鄉、西江田鄉、河田鄉、宋巷鄉、三家村鄉、戴家田鄉、南洲鄉、趙家灣鄉、鄧巷鄉、吳巷鄉仍隸屬第九區(唯亭),大港鄉、南里鄉、北里鄉、張塢鄉、前戴鄉、江田鄉、浦北鄉隸屬第十區(甪直)。
民國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吳縣重新調整分區和劃分鄉鎮。今勝浦地區的金沙鄉、青邱鄉為第九區管轄,淞北鄉為第十區管轄。
民國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吳縣並編區、鄉鎮,吳縣設9區138鄉鎮。今勝浦地區的金沙鄉、青邱鄉、淞北鄉屬淞北區。
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2月,吳縣並編鄉鎮。金沙鄉、青邱鄉、淞北鄉及江邊鄉(今斜塘地區)4鄉合併成淞北鄉。是年5月,吳縣將淞北、淞南兩區併為吳淞區。今勝浦地區屬吳淞區淞北鄉。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吳縣下轄8區48鄉鎮。今勝浦地區屬淞北區淞北鄉。11月,吳縣改建新鄉。在今勝浦地區設置勝浦鄉、嘉浦鄉、淞北鄉,均屬淞北區管轄。
1950年3月,吳縣增建唯亭區,勝浦鄉、嘉浦鄉、淞北鄉改屬唯亭區管轄。
1956年3月,吳縣小鄉並中鄉。嘉浦、勝浦兩鄉合併為勝浦鄉,淞北、吳淞(今斜塘地區)兩鄉合併為吳淞鄉,仍屬唯亭區。
1957年,吳縣撤區並鄉,吳淞鄉的一部分合並給勝浦鄉。勝浦鄉為縣屬鄉。
1958年,勝浦鄉更名為勝浦人民公社。
1983年,勝浦人民公社撤銷,恢復勝浦鄉建制。
1994年3月,撤鄉建鎮,為勝浦鎮。5月,勝浦鎮成建制劃歸蘇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由市政府派出機構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行使行政管理權,沿續至今。
2012年,撤鎮建街道。

勝浦街道行政區劃

勝浦街道區劃詳情

今勝浦地區,在民國以前,一部分屬元和縣依仁鄉,另一部分屬元和縣吳宮鄉。民國元年(1912年)分屬吳縣唯亭鄉和甪直鄉。民國十八年(1929),分屬吳縣第九區和第十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改屬吳縣淞北區。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吳縣吳淞區。新中國建立初改建新鄉時,始建制勝浦鄉,屬吳縣。1957年撤區並鄉,仍保留勝浦鄉名。1958年鄉改建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制。1994年撤鄉建鎮。是年,勝浦鎮成建制從吳縣劃歸蘇州工業園區。

勝浦街道清以前行政區劃

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析吳縣地置長洲縣。今勝浦地區的東十九都、南十九都、半十九都隸屬長洲縣依仁鄉,上二十一都隸屬長洲縣吳宮鄉。
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長洲縣地置元和縣。今勝浦地區隨則分別改屬元和縣依仁鄉(仁義裏)、吳宮鄉(寶座裏)。此建制一直延續到民國元年(1912年)。

勝浦街道民國行政區劃

民國元年(1912年)1月,依據“江蘇暫行地方制”,將清代蘇州府吳縣、長洲縣、元和縣合併為吳縣。吳縣劃分為7市21鄉,撤吳宮鄉、依仁鄉,另設唯亭鄉、甪直鄉,市鄉之下仍沿用清代的都圖。今勝浦地區隸屬吳縣,原依仁鄉的東十九都內8個圖為甪直鄉所轄,原依仁鄉的半十九都、南十九都和吳宮鄉的上二十一都共21個圖由唯亭鄉所轄。
民國十八年(1929年)8月,廢都、圖,實施區、鄉制。今勝浦地區內原依仁鄉的半十九都、南十九都和吳宮鄉的上二十一都共21圖,設東橫江鄉、牛草圩鄉、南盛鄉、西江田鄉、河田鄉、宋巷鄉、三家村鄉、戴家田鄉、南洲鄉、趙家灣鄉、鄧巷鄉、吳巷鄉等12個鄉,隸屬吳縣第九區(即唯亭區),區公所設在唯亭鎮。在原東十九都8個圖設大港鄉、南里鄉、北里鄉、張塢鄉、前戴鄉、江田鄉、浦北鄉等7個鄉,隸屬吳縣第十區(即甪直區),區公所設在甪直鎮。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江蘇省政府通過《江蘇省各縣整理自治區域辦法》,重新調整分區和劃分鄉鎮。今勝浦地區的東橫江、牛草圩、南盛、西江田、宋巷、三家村等6個鄉合併為金沙鄉,戴家田、南洲、趙家灣、鄧巷、吳巷等5個鄉合併為青邱鄉,大港、南里、北里、張塢、前戴、江田、浦北等7個鄉合併為淞北鄉,河田鄉隸屬問潮鄉(今唯亭地區)。金沙鄉、青邱鄉、問潮鄉歸第九區(即唯亭區)管轄,淞北鄉歸第十區(即甪直區)管轄。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2月,吳縣並編鄉鎮。金沙、青邱、淞北及江邊(今斜塘地區)4個鄉合併成淞北鄉,隸屬吳淞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27日,吳縣解放,今勝浦地區也同時解放。

勝浦街道區劃

2021年10月28日,蘇州市人民政府批覆同意將斜塘街道的鳳凰城、鍾南、星辰南、星辰北、錦溪北、錦溪南、菁華、瀾溪8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和唯亭街道的汀蘭、亭南2個社區居委會區域,劃歸勝浦街道管理。行政區劃變更後,勝浦等5個街道仍由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代管,勝浦街道行政區域面積6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1萬人,户籍人口7.06萬人,街道辦事處辦公地址在中勝路8號,管理金苑、園東、吳淞、新盛花園、市鎮、浪花苑、聞濤苑、濱江苑、興浦、亭南、青年匯、汀蘭、鳳凰城、鍾南、星辰南、星辰北、錦溪北、錦溪南、菁華、瀾溪20個社區居委會。 [2] 

勝浦街道人口

截至2021年10月,勝浦街道常住人口17.1萬人,户籍人口7.06萬人。 [2] 

勝浦街道地理環境

勝浦街道位置境域

勝浦街道位於蘇州工業園區東部,即北緯31°17′~31°20′,東經120°47′~120°51′處,東為崑山市正儀鎮,南為吳淞江,隔江為甪直鎮,西為斜塘街道,北為唯亭街道,全境東西最寬處7.7公里,南北最長處6.97公里,總面積35.8平方公里。

勝浦街道氣候

勝浦鎮地處北亞熱帶,具有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氣候温和,無霜期長,年平均温度:15.8℃(最高35℃,最低-3℃),無霜期長達230天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76% ,平均降水量:1076.2mm,年平均氣壓:1016hpa,年平均風速:2.5米/秒,風向:秋冬季及初春多北風或西北風,晚春及夏季多東南風。

勝浦街道水文

蘇州素以“水天堂”而著稱。蘇州80%水體達到二類以上。勝浦位於蘇州東畔,河網縱橫貫通,青秋浦、沽浦、新浦、尖浦、界浦“五浦”及尼江、章江、褚江“三江”勾勒着勝浦“秀水布四方”的親水環境。

勝浦街道地形地貌

勝浦街道全境成土母質,地質特點:較硬,地耐力較強。區內土地承載力為每平方米20噸以上,土質以粘土為主,地勢平坦,自然坡度較小,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勝浦鎮全境南北最長處有6.97公里,東西最寬處為7.7公里,呈不規則多邊形。總面積35.8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佔86.5%,水域面積佔13.5%,田面高程4米(均以吳淞零點計算),最高處4.05米,最低處3.50米,屬半高田地區。

勝浦街道自然資源

勝浦街道各村落間樹木鬱鬱葱葱,喜鵲、烏鴉等常築巢棲息;吳淞江邊的荒灘蘆葦較多,野鴨、翠鳥等常成羣活動;鄉間的荒墳和雜草、灌木叢生之處,豬獾、刺蝟、黃鼠狼、野兔等也常出沒其間。
水產資源: 鱉、烏龜、青魚、草魚、鯉魚、鯽魚、鰱魚、鯰魚、紅鰭、鰻鱺、河蟹。
植物資源: 白梅、紅梅、臘梅、重瓣紅葉桃、月季、薔薇、羊毛草、紫羊茅草、黑麥草、野牛草、水蓼。

勝浦街道交通

勝浦街道水陸交通物流網絡較為便捷,南傍吳凇江、蘇滬機場路,北靠滬寧高鐵、滬寧高速公路、312國道、園區海關、物流中心,東有界浦河,西有青秋浦,吳淞江大橋對接了吳中區,界浦河大橋對接了崑山市,蘇勝大橋、港田大橋則讓勝浦與園區中新合作區及崑山緊密相連。

勝浦街道經濟發展

2013年,勝浦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同時,勝浦主動接受園區輻射,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經濟社會保持了較快的發展勢頭。至2014年,累計引進內外資企業千餘家,涉及造紙、機械、電子、紡織、物流等行業,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2014年,街道實現新口徑公共財政預算收入7.45億元,到賬外資9098萬美元。
分別於2004年、2005年成功創建了“國家衞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2012年,街道已建成動遷社區全部完成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四個社區被命名為“蘇州市和諧示範社區”,五個社區成功創建省級綠色社區。
2011年,全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86億元,比2007年的40.5億元增長了1.32倍,年均遞增23.4%;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38億元,比2007年2.49億元增長了1.96倍,年均遞增31.2%;新增註冊內資48.42億元,比2007年的20.5億元增長了1.36倍,年均遞增24%;四年累計註冊外資12.3億美元,利用外資4.01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65.1億元。2011年,全鎮各項指標增幅均位列園區三個鄉鎮的首位。
產業結構優化明顯。在資源瓶頸日益凸顯的形勢下,我們積極開展三產招商,促進服務業發展。四年來,全鎮累計引進內、外資項目1039個,其中服務業項目496個,佔比近48%。2011年,全鎮實現工業增加值57億元,服務業增加值36.9億元,比2007年的30.5億元和10億元分別增長了86.9%和269%。二、三次產業比重由2007年的77︰23調整為61︰39,三產比重增加了16個百分點。此外,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實現全覆蓋,全鎮服務業業態逐漸完善,檔次不斷提升。

勝浦街道社會事業

勝浦街道科技

截至2011年申請發明專利1393件(其中發明421件);申報並認定各級高新技術企業55家、各級高新技術產品43個、省民營科技企業58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成功認定外資研發機構6個;簽約產學研合作項目14個;成功認定園區科技領軍人才項目3個。

勝浦街道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完成填土236萬立方米,新建市政污水管網5.4公里,開通天然氣10340户(套),新建改建駁岸5.6公里、道路5.8公里,亮化道路11.45公里,新增道口交通信號燈68個、公交候車亭8個、公交線路2條,實現了蘇勝路與崑山元豐路、中勝路與園區港田路的對接通車。

勝浦街道社會保險

2011年全鎮一次性補繳率達81.51%,鎮財政累計承擔一次性補繳資金4306.1萬元、醫療補貼502.1萬元,累計1138人辦理了養老退休手續;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參保率達100%。四年來,鎮累計發放被徵地農民保養金、待安置人員生活費19291萬元,承擔醫保保費補貼1097.4萬元;成立了園區公積金管理中心勝浦辦事處、勝浦鎮博愛互助中心。

勝浦街道教育

2011年中考成績顯著提高,體育、藝術得到全面發展,舞蹈、象棋、三模等特色項目在市、區各類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全鎮義務教育入學率和畢業率均達100%。
社區教育方面,山歌、二胡、蘇州話、太極拳等特色培訓班開班教學;勝浦老年大學掛牌成立並順利開班,累計招收老年學員370人;現代文明“勝浦三園”,學校、家庭、社區“三教牽手”等社區教育特色項目成效顯著,被評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

勝浦街道文化

太極拳、打連廂、廣場舞大比拼、書場演出、數字電影“四進工程”等活動形成常態,自編的連廂節目獲得“江蘇省五星工程獎”金獎;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傳承和保護傳統非物質文化,“勝浦三寶”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功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蘇州市老年人體協工作示範鄉鎮”、“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保護示範基地”等榮譽稱號。

勝浦街道歷史文化

“勝浦三寶”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勝浦成功獲得“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學習型社區示範街道”等榮譽稱號。

勝浦街道宗教信仰

舊時,勝浦地區庵觀寺廟較多,封建宗法思想較濃,民間信仰佛教較多,道教次之,部分村落和漁民中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解放後,和尚、尼姑、道士大多相繼還俗,寺廟改作他用。“文化大革命”期間,宗教活動停止。1979年以來,宗教政策得到落實,宗教活動又頻頻展開。

勝浦街道佛教

建國前夕,今勝浦地區各村大都有大小廟宇。每年逢時逢節及神佛誕辰之期,善男信女聚集寺廟燒香拜佛,農村老年婦女大多信佛,參與一些佛事活動。部分村民篤信佛教,家中設立佛堂,吃齋唸佛,在家修行,成為農村的“佛頭”,為婚喪事家組織一些佛事活動。
建國後,廟宇因失修失管,部分坍塌、拆除,部分改作糧庫、學校,堆放生產用具等。菩薩、神像全毀,佛教活動基本上停止。80年代,一些“佛頭”故態復萌,重新活動,隨後農村老年婦女信佛者漸多,佛事活動亦漸增多,農村婦女燒香頗盛。

勝浦街道道教

民國二十年(1931年),吳縣道教協會在唯亭聖堂設立辦事處。建國前,前戴、二百畝、北里巷、索路、陸巷、東橫江、錢家浜、西橫江、中江田等自然村有在家道士多人。道士有家室,從事民間打醮、喪事、鎮宅、驅邪等道教活動,做法事時,穿戴道服道帽。道士擅長吹打樂器,熟悉齋醮儀式,以唱曲、畫符為謀生手段。
建國後,道教法事一度停止,大部分在家道士轉業改行。
80年代起,道教又有活動。至1999年,勝浦境內7個散居道士由蘇州道教協會、正一散居道士管理委員會發給道士證。這些道士主要分佈在龍潭、西港、前戴、北里、大港等村。

勝浦街道基督教

民國三年(1914年),由基督教監理公會在北里巷始建基督教堂一所及住宅,隸屬於蘇州天賜莊約翰堂,有教民百餘人。抗戰後,停止活動。建國後,教堂停止傳教。基督教堂因失修失管,房屋門窗不能開閉,門楹腐爛,牆坍壁倒,一度成為村委、大隊開會的會堂,至今教堂遺蹟仍在。

勝浦街道天主教

清末天主教傳入今勝浦境內,勝浦境內一部分漁民信奉天主教,教民至今每逢週五瞻禮日,不論晴雨仍到蘇州、崑山、上海等一些開放的天主教堂參加活動,守齋唸經。
信天主教的男女結婚,首先到教堂舉行禮拜後,才能回家舉行結婚儀式。儀式完畢,上漁船時,必船梢泊岸。

勝浦街道所獲榮譽

2004年、2005年成功創建了“國家衞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2012年,街道已建成動遷社區全部完成新農村示範點建設,四個社區被命名為“蘇州市和諧示範社區”,五個社區成功創建省級綠色社區。此外,社區教育成效初顯,農民市民化進程進一步加快;社區衞生服務水平顯著提高,“十五分鐘健康圈”基本形成;文體事業全面開花,廣場文化和羣眾文體活動形成常態;“勝浦三寶”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勝浦成功獲得“全國社區教育示範鄉鎮”、“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學習型社區示範街道”等榮譽稱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