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勝公寨

鎖定
勝公寨位於湖南花巖溪景區東北部,原名勝公山,海拔207.1米,地勢險要,過去為兵家必爭之地,後改名為勝公寨。山北有躍進湖,山南有五溪湖環繞。山上竹林茂密,濃蔭掩映,風光綺麗,登山眺望,眼前展現出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近處可看到碧綠的湖水和湖中青螺似的小島,遠處可隱隱約約看到常德古城,常會使人想起海市蜃樓之説。
中文名
勝公寨
地理位置
湖南花巖溪景區
原    名
勝公山
景觀類型
自然景觀

勝公寨人文歷史

勝公寨山頂有兩塊平地,清代以來曾三次在此建寺。清道光年間建寺後,清兵恐為太平軍所得,將寺毀滅。同治六年(1867年),當地鄉民又集資建寺,寺頗宏偉,分正殿、天虎堂和觀音殿三進,寺前有戲台。1918年,寺為匪據,北兵馮玉祥率部剿匪時又將寺焚燒。此後,第三次建寺因管理不善,年久失修而於抗日時期自行倒塌。現在山頂寺廟和戲台原址沿有遺蹟可尋。

勝公寨當地民俗

勝公寨刺繡挑花

主要在布面上挑繡各種動、植物形象,做工精細、配色自然,形象逼真。1980年,石門縣、桃源縣、澧縣的民間刺繡鞋墊參加過北京全國民間藝術展覽。

勝公寨印染

始於漢代,明清時流行。以藍印花包袱、牀單、門簾、窗簾突出。色彩純正、圖案雅緻、經久不脱。1987年石門縣民間藍印花門簾、桃源縣民間藍印花窗簾參加過北京全國民間美術品展覽。

勝公寨雕刻

已有兩千多年曆史,以桃源縣、澧縣突出。石雕、木雕、竹雕、角雕、根雕、卵雕為多。澧縣的餈粑印模木雕於1987年參加過北京全國民間藝術晶展覽,桃源縣的桃花石雕仿“天安門座獅”定名為“神州牌對獅”,遠銷日本、歐美等國。

勝公寨剪紙

常德民間剪紙,夏時開端,唐代發展,清末流行。武陵區、桃源縣、澧縣等地有人開店立號營業,收徒傳藝。新中國成立後,剪紙藝術得到發展。澧縣民間剪紙藝術,1982年和1984年被錄像播放。武陵區的剪紙“小孩和鳥”等、桃源縣剪紙“人物八位”,1980年參加過全國民間藝術展覽。

勝公寨繪畫

常德民間繪畫古來有之,常見為龍鳳山水形象。新中國成立後,民間繪畫逐步發展。澧縣餘家台農民有300多人具有繪畫技巧,創作畫稿5,000多件,有12件參加湖南省美展,2件參加全國美展。桃源縣聾啞青年丁明,在無聲的世界裏進行美術創作,先後有300件作品參展。1999年在北京舉辦個人美展,展出作品140多件。他創作的大型油畫《恐怖》人選徐悲鴻國際藝術研究中心,被中國歷史博物館展出和收藏。石門農民畫家曾漢章創作國畫6,000多幅,其中參展作品100件,8件作品獲省以上獎。

勝公寨特產

到常德購物要去“湖南第一街”步行街,500米長的商業步行街是湖南省第一條步行街,裝飾精美,商店林立,精品雲集,各種服務設施完備。華燈初上時,步行街宛如一條五光十色的彩練與武陵閣、武陵大道交相輝映,美不勝收,是常德城內購物的絕好去處。
到常德可以買以下特產:
桃源茶葉、桃源獼猴桃、桃源蜜柚、九溪湘蓮、九溪橘紅、醴陵釉下彩瓷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