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勃,漢語一級字 [6]  ,讀作bó或bèi,其本意為排,推動。 [5] 
中文名
拼    音
bó;bèi
部    首
五    筆
FPBL(86)FPBE(98)
倉    頡
JDKS
鄭    碼
EDYY
區    位
1810
四角號碼
44427
筆順編號
124552153
部外筆畫
7
總    筆
9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52C3 [1] 
注    音
ㄅㄛˊ;ㄅㄟˋ

詳細釋義

詞性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動詞
形聲。從力,孛( bèi )聲。本義:排,推動
push
勃,排也。——《説文》
勃,展也。——《廣雅》。今蘇俗語以力旋轉物曰勃。
勃鬱(風迴旋的樣子;鬱結);勃屑(即勃窣)
形容詞
興起;旺盛
vigorous
氣噴勃以布覆兮。——馬融《長笛賦》
勃勃,盛也。——《廣雅》
勃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非十二子》。注:“興起貌。”
蓬勃(繁榮;旺盛);勃騰騰(煙氣上升的樣子;怒氣上升的樣子);勃勃(煙氣上升的樣子)
通“悖”。乖戾
stubborn
徹志之勃,解心之謬。——《莊子·庚桑楚》
利在故新相反,前後相勃。——《韓非子·定法》
勃亂(行止違背常理);勃逆(叛逆);勃谿(相爭吵。今婆媳不和叫婦姑勃谿)
變容、變色的樣子
change countenance
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論語·鄉黨》
勃如(臉色變成莊重的樣子);勃然(發怒變色的樣子;突然;興起的樣子)
名詞
粉末;粉狀物
powder
有黃黑勃,着之污人手。——《農政全書·種植》
-
-
-
-
bèi
-
同“悖”,違背事理,惑亂糊塗。
-
-
-
(參考資料: [1-3]  [5]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字部】勃 ·康熙筆畫:9 ·部外筆畫:7
《唐韻》《韻會》《正韻》蒲沒切《集韻》薄沒切,𠀤音孛。《説文》排也。從力,孛聲。《徐曰》勃然興起,有所排擠也。
又《玉篇》卒也。《韻會》勃卒,旋放之貌。
又變色貌。《論語》色勃如也。
又姓。《韻會》梁武帝攺豫章王姓勃氏。
通作渤。《前漢·地理志》薊南通齊趙勃碣之閒。《注》師古曰:勃,勃海也。
又《韻補》葉皮列切,便入聲。《蘇轍·滕王閣詩》餘思屬江湖,登臨寄遺堞。驕王應笑滕,狂客亦矜勃。《注》王勃,唐人。 [3-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