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助學微民星

鎖定
助學微民星即專注於公益助學的草根愛心人士。當前,很多像加多寶、聯想等愛心企業和社會團體通過自身努力,擁有了喚起民眾參與公益事業的強大號召力。在他們的帶動下,全國各地不斷湧現出愛心人士為貧困學子捐善款和獻愛心。新浪微公益*愛心助學微羣通過“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引發了網民的廣泛關注,也引發了他們參與助學的熱情,助推了社會化公益助學熱潮。7月15號,在網友們的熱心舉薦之下,三位“助學微民星”被推舉出來。他們分別是90後傳承大愛的王春暉、博愛乾媽王志航以及堅持助學的田成志。
中文名
助學微民星
來    源
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
定    義
專注於公益助學的草根愛心人士
代表人羣
白芳禮,阿里木,胡忠、謝曉君夫婦

助學微民星來源

“助學微民星”一詞的提出,來自於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公益助學微羣(微公益*愛心助學)發起的“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 [1]  ,該活動號召大家推薦身邊的助學人物,通過網友的踴躍參與,營造“人人公益 全民助學”的公益助學氛圍,進而帶動愛心網友共同關注公益助學,一同加入到公益助學大軍中。

助學微民星標準

以個人名義參與公益助學的民間草根愛心人士;曾受過資助,或以“愛心傳承”為出發點踐行公益助學的人;有過無償公益助學經歷,並長期堅持;助學故事真實,有根可尋。

助學微民星代表人羣

隨着媒體的鏡頭聚焦在致力於公益助學的愛心人物,大家也越來越關注身邊默默做着公益助學愛心行動的普通人。他們是助學老人白芳禮,他們是羊肉串大叔阿里木,他們是支教夫妻胡忠謝曉君夫婦。他們是年過八旬的老人,他們是十幾歲的孩童,他們普通而可愛,他們簡單而有愛,他們低調而博愛,他們不富有,但他們單純而堅持。像他們一樣默默做着實事,卻不為大眾所知的草根公益助學踐行者,用他們的博愛、堅持、傳承、純粹帶動身邊的人一起參與到公益助學的隊伍中,他們是最可愛的“助學微民星”。

助學微民星評選結果

“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一經推出,就獲得了新浪微羣平台的認可及主動推廣擴散。“尋找助學微民星”活動被推薦到新浪微活動首頁。引發了更多網民的關注,同時也引發了他們參與助學的熱情,助推了社會化公益助學熱潮。7月15號,在網友們的熱心舉薦與關注之下,三位“助學微民星”被舉薦出來。他們分別是90後傳承大愛的王春暉、博愛乾媽王志航以及堅持助學的田成志。
王春暉儼然是孩子們的大哥哥 [2] 
王春暉講學中 王春暉講學中
90後的王春暉,來自中國地質大學的一名普通大學生。才上大一的他,已然成為支教社團的領隊。所以格外受到微羣成員的關注。據瞭解,他曾受到過加多寶的資助,他是想通過支教這種公益方式,將大愛傳承下去。而且目前王春暉對於公益的傳承,也不是一個人的戰鬥,已是中國地質大學支教社團領隊的他在傳承公益大愛的同時,也成功地把個人的公益堅持,變成羣體的堅守。
博愛乾媽王志航 [3] 
博愛乾媽王志航合照 博愛乾媽王志航合照
助學微民星中,王志航的助學事蹟也很令人欽佩。一個五旬的女人為了幫助地震後傷殘截肢的孩子走出陰霾,不惜賣掉成都市中心的大房子,甚至無奈地犧牲了婚姻。房子和婚姻對於她這樣年歲的女人而言,意味着什麼,是可想而知的。可自從當了上百個傷殘孩子的乾媽,孩子們的需要就成了她努力的目標,她為了孩子們放棄了太多太多。
北漂助學人田成志 [4] 
北漂助學人田成志合照 北漂助學人田成志合照
當初引領田成志走向公益助學路的志願者羣解散之後,他就建立了現在的7.19公益助學團隊,也由此他從公益助學的追隨者成為公益助學引領者。助學前期,他幾乎每週都要開車往返700多公里去看望孩子們,為他們帶去衣物和食宿的費用。然而正是因為他深入到孩子們中間,才看到那個幫媽媽一起照顧腦血栓爸爸和下肢癱瘓叔叔的李風順,也看到他家破舊返潮的牆上唯一的裝飾——滿滿一牆的獎狀。面對懂事的李鳳順,他助學的心變得異常堅定。
三位被網友自發推舉出來的助學微民星,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從他們的助學事蹟中,我們不難發現,實現“人人公益,全民助學”的公益理想並不需要我們擁有很多的錢,更不需要我們有顯赫的社會地位,只需要我們有一顆熱衷於公益的心,並將自己的助學理念付諸行動。

助學微民星現實意義

目前我國慈善公益管理機制初步形成,在相關政府、企業的引導之下,公益事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在此良好的公益環境背景之下,各地湧現出了很多公益助學的先進個人,在新浪微博平台上的公益助學微羣(微公益*愛心助學)中,這些人被定義為“助學微民星”。他們共同點就是都把公益助學當成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們每個人付出的或許並不多,但是他們的力量積聚起來,卻讓成千上萬的貧困生得以重返校園。這些助學微民星在政府,企業的引導下,參與到公益助學當中,也希望他們能影響身邊更多的人,繼而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加入公益助學的行列,將公益助學逐步發展成為一種生活常態或生活習慣。這樣熱心公益助學、勇擔社會責任的人會越來越多,你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將因此更加和諧美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