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功能性文盲

鎖定
功能性文盲是指美國泛指不具備閲讀實用文章(如報紙、菜單、商品介紹、徵聘廣告等)能力的成年人。美國教育部把它定義為未受完 8 年正式學校教育的人。人口調查局指未受完 6 年正式學校教育的人。一些研究人員認為,應指 16 歲以上而不具備小學六年級學生閲讀能力的人。因定義不確定,統計數字差別很大。1983 年,美國教育質量委員會在“國家在危險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報告中認為,美國成人中功能性文盲達 2300 萬人,而哈蒙 1979 年給福特基金會的報告認為,美國 25 歲以上的人口中有一半是功能性文盲。 [1] 
中文名
功能性文盲
提出時間
1965年
提出機構
聯合國
提出地點
德黑蘭的一次國際性會議上

功能性文盲術語簡介

功能性文盲是指具有閲讀書寫計算能力,但是卻缺乏利用這些能力來處理某些日常生活事務的人。文盲則是指不能用任何語言閲讀或書寫,甚至不能夠讀寫簡單的句子。
功能性文盲是相對於傳統文盲而言的,傳統的文盲是指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説白了就是沒有讀書的人。但是現在的社會發展太快,新事物不斷地應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由於有些人由於種種原因(沒機會或心理牴觸)沒有接觸這些事物,久而久之,就不太適應這個社會,就成為我們所説的功能性文盲。
其實,功能性文盲並不可怕,可以説,每個人都有成為功能性文盲的可能。只要我們保持不斷學習的心態,不要太牴觸新事物(有選擇性的),就不用擔心。

功能性文盲相關特徵

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與一般文盲的差異,在於文盲完全不能進行書寫,而功能性文盲雖識字,也可以用母語進行閲讀或者書寫,但是缺乏處理某些現代訊息的能力,利用現代信息時代的產物的能力受到限制。比如説,新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高素質人羣趕不上這種變化,就極有可能成為新的功能性文盲。以計算機為例,還不會使用這種通用工具的高素質人羣,就是功能性的文盲。

功能性文盲預防警醒

不識字的文盲越來越少,跟不上現代科技發展的“新文盲”卻在增加。
江蘇科技出版社日前傳來令人興奮的消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顧冠羣教授主編的《現代公民科普教育讀本》,在不到4個月內連續印刷3次,總印數達到4.2萬冊!有關專家表示,這本書的熱銷,説明人們已經越來越關注“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不同於傳統的不識字的“文盲”,他們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在現代科技常識方面,卻往往如“ 文盲”般貧乏,尤其是隨着知識經濟的到來,各種富有科學技術含量的新產品大量湧進日常生活,這種“功能性文盲”將會越來越多。比如電腦雖然已日益普及,但大學裏某些文科教授甚至可能完全不懂電腦,正因為此,許多教育學家都提出了“終身教育”的概念。
江蘇科技出版社副編審俞朝霞介紹説,我省在全國率先制定了科普教育大綱,今年出版的《現代公民科普教育讀本》,用大量的具體事例展示了科技領域的最新成就以及發展趨勢。但要減少“功能性文盲”,僅靠一兩本書是遠遠不夠的。有關教育專家指出,目前我們要儘快吸收、統合社會教育資源,建立、健全現代終身教育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學習自覺性不高的狀況。
功能性文盲是指不會主動探求新知識,不能適應社會需求變化的人。科技的發展以及所帶來的文化、經濟、教育、家庭生活和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變化,導致許多功能性文盲。——鍾志賢

功能性文盲現狀分析

在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國際成人掃盲調查在約20個國家分3個階段進行,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的調查。這次調查從文學、文獻和數量等角度衡量了識字能力,彙集了有關個人的社會經濟背景信息。比如,所使用的測試可以衡量發現工作申請中的信息並使用信息的能力,計算貸款利息的能力。調查把個人分為5個識字等級,從0到500分不等,而不僅僅是劃分識字和不識字兩個等級。結果表明,大量成人的識字和計算技能相對薄弱。
按照傳統方法的測定,從2000年到2004年,全球有7.71億文盲。在2005全民教育全球監測報告中這樣表述:如果採用新的測量方式評定識字技能,具有少量技能或者沒有技能的成人人數將遠遠超過按照傳統方法測定的7.71億。
高識字率和教育發達的社會依然存在文盲羣體。國際調查顯示,即使在大多數成人識字成績突出的發達國家,比如北歐,由於貧困、社會經濟地位低下、健康狀況不佳和殘疾等因素,也有大約10%的人口的技能水平幾乎在最低限度之上。識字並不意味着有職業技能。在摩洛哥,45%的抽查者説自己識字,但只有33%的人表現出基本的識字能力。
過去,掃盲僅僅圍繞識字教學產生,掃盲的目標也僅僅注重識字本身。而現在,掃盲被置於更廣泛的教育和社會經濟的環境中,掃盲也包括掃盲知識的獲取、發展和有效運用,掃盲更多地集中在功能性掃盲上。即使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成為新的文盲。

功能性文盲解決方法

各國政策以英國為例,在“國際成人掃盲調查”中暴露的問題使英國政府成立了“學校後基本技能工作組”。這個小組提交了一份名為《嶄新的開始:提高識字和算術能力》的報告。報告的開頭是這樣説的:“在我國擁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是功能性文盲,有更多的人不會算術。這對於我們已經搞了幾十年的學校教育來説,簡直就是一種打擊,發人深省。”  英格蘭政府在2001年3月啓動了“生活技能:提高成人識字和算術技能的國家戰略”項目。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項目,政府總預算為15億英鎊。目標是到2004年提高75萬人的識字和算術技能。
2002年,政府為此項目又再投入16億英鎊。2001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科索沃開放社會基金會開始實施掃盲項目。他們很快就發現,當地現有的教學資料都不能使用。他們改變原有的工作方式,先成立了一個由當地婦女組織的代表、教育研究所的顧問和一名翻譯組成的一個預備研討小組編寫新教材。小組開發了一套名為“生活之窗”的教材。這套教材被科索沃所有的5個地區的19個城市的掃盲項目採用。2002年,在科索沃有130多組共約2250人在學校、會所和婦女團體進行每週數次的學習。所有年齡段的婦女都參加到這個項目中來。
烏干達政府從1992年開始實施成人功能性掃盲項目。這個項目側重如何解決問題,涉及多個領域。比如説,這個項目把識字學習和學員的日常生活聯繫起來,幫助他們掌握處理日常問題的技能。2000年,通過這個項目學習的人數達到12.7萬。
2004年國際掃盲獎世宗國王獎授予了青海省掃除文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青海得獎的理由很簡單:為了滿足地處偏僻地區的眾多人口的需求,青海把掃盲工作的重點放在婦女和少數民族全體,並把掃盲工作與符合農牧民日常生活的技能培訓相結合。  終身教育自本世紀60年代中期以來,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他有關國際機構的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下,終身教育已經作為一個極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廣泛傳播。許多國家在制定本國的教育方針、政策或是構建國民教育體系的框架時,均以終身教育的理念為依據,以終身教育提出的各項基本原則為基點,並以實現這些原則為主要目標。終身教育是解決功能性文盲的一個很好的方法。個人應該重視終身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獲取新名詞,新技術的能力。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