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金鑫

(安格鋭桑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鎖定
劉金鑫,男,貴州省安龍縣安格鋭桑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僅2010年銷售該公司就實現了收入200多萬元的“家身”,同時還“牽手”80户養蠶鄉親實現增收30萬餘元。
中文名
劉金鑫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就職企業
貴州省安龍縣安格鋭桑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

劉金鑫個人簡介

1991年初秋,正是似花年齡的19歲劉金鑫,遭遇到高考落榜的不幸,踏上了開往昆明的客車。如今38歲的劉金鑫,已是安龍縣返鄉農民工創業致富的“名人”。

劉金鑫個人經歷

創業之路
2002年初,劉金鑫家住南寧市的遠房親戚,因在廣西的靖西縣承包到一項土地復墾整理工程,回到排冗村老家找人施工,劉金鑫便和家鄉的50多名鄉親一道,來到了靖西,開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靖西是廣西桑蠶產業的大縣,滿山遍野的桑樹綠意盎然,孕育着蠶農增收致富的希望。當蠶農把白花花的蠶繭挑到繅絲廠,便換回了花花綠綠的鈔票。
劉金鑫的老家排冗村,與安龍縣境內絕大多數的村一樣,屬被環境學家稱為“地球癌症”的典型喀斯特地貌發育區,到處生長着野生的桑樹苗。靖西打工的劉金鑫,憑直覺感到桑蠶產業在家鄉大有發展“錢”程。每有閒暇時間,他就往蠶農家跑,往繅絲廠跑。沒多長時間,劉金鑫就和當地的一些蠶農和一個繅絲廠裏的幾名技術員成了熟人。2003年底,土地復墾整理工程完工後,劉金鑫輾轉於雲南的陸良等縣的桑蠶基地,自費學習桑樹栽培、養蠶技術和管理知識等。
劉金鑫回到了排冗村老家後,恰好趕上鎮裏實施實施退耕還林政策的好機遇。就在鄉親們擔心退耕還林補助費難以兑現而不願意退耕時,劉金鑫就到本村農户家中做思想動員工作,與他們達成由劉金鑫本人轉包25度坡度以上和坡地退耕,並承諾當退耕還林補助費無法兑現時由他本人承擔的協議。劉金鑫簽訂了合同,承包了240畝坡地,準備種上了桑樹苗。
説來也巧,2004年正是植樹季節的4月初,浙江兩商人用車將80萬株桑苗運到安龍縣的新橋鎮賣,一連幾天也沒賣掉1株,又將桑苗運到興隆鎮賣。客商找到了興隆鎮黨委書記楊南發要求幫忙處理,楊南發又找到了正準備與廣西靖西縣桑苗基地聯繫購桑苗的劉金鑫,客商把80萬株以每株5分錢的價格賣給了劉金鑫。
把80萬株桑苗種植在自己承包的240畝坡地後,劉金鑫馬不停蹄地與廣西鑫桑林蠶業有限公司合作,第一批小心謹慎購來了5張蠶種(每張15克蠶卵,大約2.5萬粒左右。)試養,沒想到養第一批蠶僅25天后就賣了蠶繭205公斤,收入3200元。償到了甜頭的劉金鑫第二、三批就分別養了20張蠶種,當年他就賣蠶繭1846公斤,收入29536元。
從2005年初,劉金鑫繼續與廣西鑫桑林蠶業有限公司合作的同時,又與雲南陸良蠶種有限公司、貴州蠶業研究所合作,並在安龍縣工商局登記註冊了“安龍縣安格鋭桑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他自己種桑養蠶的同時,也動員鄉親們參與種桑養蠶。劉金鑫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運作模式,由公司負責聯繫桑樹苗、種植技術指導、提供蠶種,由農户分散種桑養蠶,等蠶繭上市時,又由公司派人上門按略高於當地市場價的合同價收購,以帶動更多的鄉親增收致富。
由於安龍有着適宜桑樹生長的海拔、氣候、土質等資源稟賦,桑樹苗種植後3年就可以進入盛產期,桑蠶產業有着國際國內絲綢市場需求量大、價格好的有利機遇, 每畝桑園養蠶產值在4000元到5000元之間,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區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利好產業。

劉金鑫公司業績

歷經幾年的發展,如今劉金鑫經營的公司已建成1個蠶種基地和6個桑蠶養殖基地、1個絲綢被服廠,桑樹種植面積已達到1120餘畝。公司生產的絲綢被套已註冊了“貴A”牌商標,在2009“國密董酒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安龍縣選拔賽中被評為優秀作品獎,參加了今年在貴陽舉行的2009中國·貴陽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博覽會和2009“國密董酒杯”多彩貴州旅遊商品兩賽一會展銷會。安龍縣安格鋭桑蠶產業有限責任公司黔西南州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2008年度州級“守合同,重信用”單位稱號。
今年,劉金鑫經營的公司銷售蠶種2萬餘張、幹蠶繭20餘噸、絲綢被套800牀,實現銷售收入200萬餘元,同時帶動了新安、興隆、坡腳3個鄉鎮6個桑蠶基地80户養蠶農民實現增收30萬餘元。
面對着這一成功,劉金鑫並不滿足。眼下,他正着手把公司生產的絲綢被服等產品打進沿海地區深圳等大城市的沃爾瑪超市,打開沿海市場銷路,並以利潤來反哺桑蠶基地建設,以帶動更多的鄉親父老增收致富。他還希望得到多方的支持,幫助安龍父老鄉親做強做大桑蠶產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