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遠征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鎖定
劉遠征,男,漢族,山東濟南市人。西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大學法學博士,日本國神户大學法學博士後研修(2005—2007,師從坂元茂樹先生,研修國際法)。荷蘭烏特列支大學訪問學者(2015-2016,烏特列支大學,法律、經濟和管理學部,國際法與歐洲法學院,荷蘭人權研究院)。
現任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1] 
中文名
劉遠征
畢業院校
西北政法大學
畢業院校
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劉遠征研究方向

研究領域包括國際法學、憲法與行政法學、法律史學。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國際人權法、海洋法、憲法基本權利理論、近代中國憲政問題等。 [1] 

劉遠征主要著作與文章

《美國關於虛擬財產的法律調整》,載於《中國公證》2019年第11期。
《近代國際法視野中的孫中山倫敦蒙難事件》,載於《中國國際法年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集刊)2013年卷。
《我國擁有南海主權的法律史考察》,載於《楚天法學》(湖北省法學會會刊)2015年第1期。
《論作為自己決定權的姓名權》,載於《法學論壇》(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2011年第2期。
《民國初期的憲政觀念》,載於《近代法的維度》,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
《近代中國刑法術語的輸入與定型》,載於《法律史評論》(2012年卷)
《王寵惠憲草及其憲法思想》,載於《吏治與中國傳統法文化——中國法律史學2010年年會論文集》(汪世榮、閆曉君、陳濤主編),法律出版社2011年10月。
《對來青農民工討薪維權方式的反思》,載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專刊。
《人大代表的特殊保障制度——1954年以來的回顧與反思》,載於《政法論叢》(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05年第3期。
《大陸法系與中華法系的相近性》(合著),載於《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黎王氏案•沈家本奏議•人格平等觀念在清末法律中的引入》(合著),載於《沈家本與中國法律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知網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收錄),中國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不應被忽視的康有為的共和思想——康有為對民國初期共和政體的設計》,載於《中國歷史上的法律制度變遷與社會進步》(即法律史論叢第十輯),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
《清朝中後期的金融危機及立法對策——從《刑案匯覽三編》的有關記載分析》,載於《法律史論集》(當時為北大版中文核心集刊)第5卷(中國法律史學會主辦,韓延龍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該文曾經被部分刪減後,收入《走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法文化》(陳鵬生、王立民、丁凌華主編,該書即法律史論叢第九輯),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9月出版。
《民國初期的“共和”觀念》,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2003年第3期。該文後來獲得第十八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政黨政治的東漸與民國初期政黨政治的悲劇》,載於《海大法學評論》2003卷,吉林大學出版社2004年2月出版。
《從〈儒林外史〉中的一則案例談明清時期借款合同的法律性質》,載於《海大法學評論》2002卷,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
《憲法學》(副主編),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中國憲政史》(與徐祥民等合著),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政體學説史》(與徐祥民、劉惠榮等合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怎樣打民事官司》(合著),中國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 

劉遠征獲獎記錄

《民國初期的“共和”觀念》,載於《法制與社會發展》(中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3年第3期。該文後來獲得第十八次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北京大學2001—2002學年度“學習優秀獎”
北京大學2001——2002學年度“光華獎學金” [1] 

劉遠征學術兼職

中國國際法學會會員,
山東省法學會憲法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
曾任(日本)關西中日法律實務交流會理事。 [1] 
參考資料
  • 1.    劉遠征  .中國海洋大學法學院[引用日期202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