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衍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鎖定
劉衍文,男, 1980年生於湖南岳陽,實驗粒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參與了眾多國際知名的高能物理與粒子物理實驗項目,並有多篇重要論文發表。
中文名
劉衍文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湖南省岳陽市
出生日期
1980年
畢業院校
瑞士日內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高能物理實驗
發表論文數量
6篇(截至2019年7月) [1] 
任職院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劉衍文人物經歷

  • 1999年-2004年,瑞士日內瓦大學,博士 [2]  ;博士期間參加了ATLAS和CDF實驗。主要貢獻包括ATLAS SCT束流測試中所用的beam telescope的電子學系統及讀出硬件與軟件, CDF 次級頂點觸發系統的建造,測試, 安裝,維護。 CDF實驗上光子,電子事件的觸發, 重建, 以及電磁簇射形狀的刻度。 博士物理研究方向是利用雙光子末態研究強子對撞機上的一些QCD效應。 博士論文發表在PRL。
  • 1995年-1999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物理方向,學士(提前一年畢業);
  • 2010年11月-至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教授;
  • 2009年8月-2010年8月,法國馬賽粒子物理中心,訪問學者(Visiting Scientist);
  • 2008年10月-2009年2月,法國馬賽粒子物理中心,訪問學者(Visiting Scientist);
  • 2007年-2008年,美國費米加速器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及Physicist Fellow;
  • 2005年12月-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副教授;參加D0和ATLAS實驗。
  • 2004年-2005年,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博士後;’參加CMS實驗。 研究W與Higgs在光子-質子對撞中的協產生, 及光子-光子對撞中的輕子對產生。並在合作組提出利用後者作積分亮度的精確測量。 [3] 

劉衍文研究方向

利用雙光子末態研究強子對撞機上的一些QCD效應。

劉衍文主要貢獻

劉衍文科研成果

  • D0(美國費米實驗室Fermilab USA高能正反質子粒子對撞機Tevatron主探測器之一),
  • ATLAS(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主探測器之一),
  • BESIII(北京譜儀)
  • CDF(美國費米實驗室Fermilab USA高能正反質子粒子對撞機Tevatron主探測器之一),
  • CMS(瑞士日內瓦歐洲核子中心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主探測器之一),
  • QCD,
  • Electroweak,
  • Higgs physics,

劉衍文學術成果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美國費米實驗室D0項目研究小組合作完成超對稱中微子R宇稱破缺e+m共振態實驗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 〔PRL 100, 241803 (2008)〕,這是中國物理學家在國際大型高能物理實驗的合作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 [4] 

劉衍文論文期刊

Listed are the articles with primary authorship only. Full publication list includes about 100 internationally referenced journal articles.
  1. Measurement of the Cross Section for Prompt Diphoton production in ppbar collisions at sqrt(s)=1.96 TeVPhys.Rev.Lett. 95:022003. (2005)
  2. Search for resonant diphoton production with D0 detectorPhys.Rev. Lett. 102:231801(2009)
  3. Search for Scalar Neutrino Superpartners in e + muon Final States in proton anti-proton Collisions at sqrt(s) = 1.96 TeV.Phys.Rev.Lett.100:241803,2008.
  4. Measurement of direct photon pair cross sections in ppbar collisions a sqrt(s) = 1.96 TeVPhys. Lett. B690:108 (2010)
  5. Measurement of the forward-backward charge asymmetry and extraction of sin^2 Theta(W)(eff) in p anti-p→Z/gamma*+X→ee+X events produced at sqrt(s) = 1.96 TeV.D0 Collaboration (primary author), Phys.Rev.Lett.101:191801,200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