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萍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鎖定
劉萍,北京人。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教授。 [1] 
中文名
劉萍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北京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文學
職    稱
教授

劉萍人物經歷

劉萍,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6年文學學士、1988年文學碩士、2001年文學博士)。1988年留校任教,歷任北京大學中文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曾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訪問學者(1995-1996),曾任教職於新加坡東方文化學院(1999-2000)、日本金澤大學(2002-2004)、日本拓殖大學(2010.4-2011.3)。

劉萍研究方向

古典文獻、日本中國學與東亞文化比較研究

劉萍主要成就

專著與論集
  1. 《<論語>與近代日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3月。
  2. 《津田左右吉研究》,中華書局,2004年11月。
  3. 《共同研究叢書》(合著),日本共立女子大學総合文化研究所,2001年8月。
  4. 《國際漢學著作提要》(合著),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9月
  5. 《日中文化交流史叢書》(合著),日本大修館,1995年12月。
參與編著或編寫
《中日文化交流大事典》(編委),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2年9月。
論文
1、《奇書萬卷皆搜取 獨存鄭君之魯論》,《漢學研究》2016秋冬卷,2016年11月。
2、《從經學向文學——一箇中國文學研究者的<論語>闡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8月。
3、《江户時代以來<論語>在日本的傳播》,《國際漢學》總第7期,2016年6月。
4、《圍繞〈鄭玄注論語〉的日中學者往來與文本究明》(日文),《東亞比較文化研究》第15號,2016年6月。
5、《中日歲時文化中的概念對接與轉換》,《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4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
6、《東亞文化語境下的孔子形象——以近代日本為中心》,《孔子研究》第146期,2014年11月。
7、《質疑與解構——讀津田左右吉<論語與孔子思想>》,《國際漢學》第26輯,2014年9月。
8、《〈論語〉與日本近代文學——〈論語物語〉及其周邊》,《國際漢學》第24輯,2013年11月。
9、《津田左右吉與日本中國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鑑》,[北京]外研社,2013年7月。
10、《儒學文學觀的破滅——青木正兒的儒學批判》,《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鑑》,[北京]外研社,2013年7月。
11、《津田左右吉研究》,《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鑑》,外研社 2013年7月。
12、《津田左右吉研究——以日本“記紀文化”與中國儒、道文化的批判研究為中心》《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年鑑》,外研社,2013年7月。
13、《和刻本〈天文版論語〉述略》,《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14、《關於儒學的“原典批評”》,《國際漢學》第23輯,2012年11月。
15、《評〈韓國的文學空間與文化翻譯:以20世紀90年代以後日本小説的翻譯為中心〉》,THE THIRD PESETO CONFERENCE (東京),2012年3月。
16、《以〈論語〉為中心的日本近代文學創作》(日文),《東亞世界與中國文化》,日本勉誠出版,2012年1月。
17、《關於儒學的“原典批評”》,《北大中文學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
18、《日本近代儒學批判的兩個面向》,《漢學研究》,2011年6月。
19、《日本近代文化語境下的〈論語〉解讀》,《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10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月。
20、《關於儒學的“原典批評”》,《嚴紹璗學術研究》,主編張哲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21、《中國的智慧——吉川幸次郎的〈論語〉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8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22、《近代日本文學視野中的〈論語〉》,《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7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23、《近代日本的儒學批判》,《中國關係論説》第48號,第一分冊(哲學·宗教·文化),“日本論説資料保存會”編,2007.12.31。
24、《白鳥庫吉的中國古代史批判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6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25、《〈論語〉於近世日本之流變》,台灣成功大學等主辦《清代文學與學術》,台灣新文豐出版公司,2007年3月。
26、《“異色”的道家觀》,《中國關係論説》第47號,第一分冊(哲學·宗教·文化),“日本論説資料保存會”編,2006.12.31。
27、《東亞古代文化中的陰陽理論之嬗變》,收入《大巡思想論叢》,韓國·大巡思想學術院,2005年6月。
28、《山路愛山的中國古代思想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5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
29、《“陰陽説”與日本古代國家的建立》《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4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
30、《近代日本的儒學批判》,《金澤大學文學部論集》第24號,2004年3月。
31、《儒學文學觀的破滅——青木正兒的儒學批判》,《金澤大學中國語學中國文學研究室紀要》第7輯 ,2003年12月。
32、《行走在過去與未來之間》,《金澤大學文學部廣報》第67號,2003年12月。
33、《“異色”的道家觀》,《金澤大學文學部論集》第23號,2003年3月。
34、《津田左右吉的儒家思想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3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年10月。
35、《〈論語〉在日本的流傳與研究》,《北京大學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集刊》第2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4月。
36、《青木正兒對中國儒學的思考》,收入《多邊文化研究》,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主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4月。
37、《日本近代化進程中“尊孔”與“反孔”的文化主張》,《傳統文化與中日兩國社會經濟發展》,李玉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3月。
38、《作為劇作家的李笠翁》,《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第5輯,[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2月。
39、《中國的陰陽學説與日本的古代文化》,收入《中日文化關係史大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40、《〈易〉、五行與日本神話》,收入《中日文化關係史大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
41、《近世日本對中國兵家思想的受容與發展》,收入《中日文化關係史大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
42、《中江藤樹與中國思想》 ,收入《中日文化關係史大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6年12月。
43、《二十世紀日本中國學簡述》,收入《國際漢學著作提要》,李學勤主編,[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96年9月。
44、《法國啓蒙運動中的中國文化》,北大中文系編《綴玉二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12月。
45、《日本東洋文庫》,《中國典籍與文化》1993年第3期。
46、《二戰前的德國中國學》,《中國典籍與文化》1992年第2期。
47、《日本早期中國學學術流派辨析》,《日本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
48、《王逸〈楚辭章句〉在漢代楚辭史上的地位》,《古籍整理與研究》1991年6月。
49、《〈易〉的東傳與日本古代文化中的陰陽道觀念》,《中國典籍在日本的流傳與影響》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0年12月。
科研項目
  1. 中日文化交流事典 (日本國際交流基金項目,1992年)
  2. 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 1996年)
  3. 東亞比較文學史 (國際比較文學學會,2000年)
  4. 津田左右吉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學985學術規劃項目,2000年)
  5. 漢籍共同研究 (北京大學·日本共立女子大學 合作項目2001年)
  6. 日本《論語》傳播史研究(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2006年)
  7. 《論語》與日本近代文學(北京大學中文系自主項目,2013年)
  8. 東亞文明視域中的日本漢學與中國學(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中心,2013)
  9. 日本論語學史 (霍英東出版基金項目,2015)
  10. 東方文化集成之日本中國學家研究 (北京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2016)

劉萍獲獎記錄

亞洲——太平洋出版協會學術類圖書金獎(《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參撰,1996年)
北京大學楊芙清·王陽元院士優秀教學科研獎(2009年)
北京大學優秀班主任獎(2012年)
北京大學中文系恆興獎教金(2013年)

劉萍社會任職

“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常務理事,
“東アジア比較文化國際會議”中國支部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