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聰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

鎖定
劉聰,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課題組長,博士生導師。 [3-4] 
 劉聰研究員2002年本科畢業於吉林大學,2008年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之後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年底加入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擔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4] 
劉聰研究長期聚焦神經退行性疾病關鍵病理蛋白質相分離及聚集的分子機理以及化學調控研究。 [4] 
中文名
劉聰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吉林大學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1]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提出蛋白聚集體結構多態性決定病理毒性的觀點 [5] 
職    稱
研究員

劉聰人物經歷

1998年-2002年,吉林大學學士 ;
2002年-2008年,北京大學博士 ;
2008年-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霍華德休斯醫學院博士後 ;
2013年9月-至 今 中國科學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 研究員、課題組長。 [2] 

劉聰主要成就

劉聰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1. 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茲海默病、帕金森病, 漸凍人病相關的蛋白質的錯誤摺疊,異常積聚,和澱粉樣化的分子機理和結構基礎研究。
2. 新穎的結構生物學方法的發展和運用,如蛋白質納米級晶體的電子衍射技術,in-cell NMR技術等。並運用其系統研究澱粉樣蛋白在體外及體內聚集的結構基礎。
3. 基於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重要靶點分子結構信息的藥物先導物的設計,篩選和優化。
4. 基於澱粉樣多肽的具有新功能的新材料設計,開發和應用。 [3] 
學術論著
相關工作近5年共發表超過70篇SCI論文。其中以(共同)通訊作者發表文章50餘篇,包括Cell、Nature Chemical Biology (2篇)、JACS (2篇)、PNAS(6篇)、Nat Struct & Mol Biol (3篇)、Nature Communications(7篇),Cell Research(5篇)、Molecular Cell等。受邀為Cell,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Trends in Cell Biology等撰寫綜述和前瞻,作為Guest editor為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組織聚焦“蛋白質聚集與相分離的化學生物學研究”的專刊。 [4] 
代表論著
1.Jiang L*, Liu C*, Leibly D, Landau M, Zhao ML, Hughes M, Eisenberg D. Structure-based discovery of fiber-binding compounds that reduce the cytotoxicity of amyloid beta.eLife 2013;2:300857.
2. Gu L, Liu C, Guo Z.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Aβ42 oligomers using site-directed spin
labeling.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3, June 28, 288, 18673-1868.
3.Liu C*, Zhao ML*, Jiang L*., Cheng PN., Park JY, Sawaya M, Pensalfini A, Gou DW, Berk DW, Glabe C, Nowick, J and Eisenberg D. Out‐of‐register β‐sheets suggest a pathway to toxic amyloid aggregations. Proc. Nat. Acad. Sci. USA, 2012 Dec 18;109(51):20913-8
4.Cheng PN*, Liu C*, Zhao ML, Eisenberg D and Nowick J. Macrocyclic β‐sheet mimics that antagonize protein aggregation and reduce amyloid toxicity. Nature Chemistry,2012,doi:10.1038/nchem.1433.
5.Stroud JC*, Liu C*, Teng PK and Eisenberg D. Toxic fibrillar oligomers of amyloid‐βhave cross‐βstructure. Proc. Nat. Acad. Sci. USA., 2012, May 15;109(20):7717.
6.Laganowsky A, Liu C, Sawaya MR, Whitelegge JP, Park J, Zhao M, Pensalfini A, Soriaga AB, Landau M, Teng PK, Cascio D, Glabe C and Eisenberg D. Atomic view of a toxic amyloid small oligomer. Science., 2012, Mar 9;335(6073):1228‐31.
7.Liu C*, Sawaya MR*, Cheng PN, Zheng J, Nowick JS and Eisenberg D. Characteristics of amyloid‐related oligomers revealed by crystal structures of macrocyclic β‐sheet mimics. J. Am. Chem. Soc., 2011, May 4;133(17):6736‐44.
8.Zheng J, Liu C, Sawaya MR, Vadla B, Khan S, Woods RJ, Eisenberg D, Goux WJ and Nowick JS. Macrocyclic β‐sheet peptides that inhibit the aggregation of a tau‐protein‐derived hexapeptide. J. Am. Chem. Soc., 2011, Mar 9;133(9):3144‐57(2011).
9.Liu, C, Sawaya, M.R. and Eisenberg, D. β2-microglobulin forms three-dimensional domain-swapped amyloid fibrils with disulfide linkages. Nat. Struct. Mol. Biol., 2011, Jan;18(1):49‐55.
10.Liu C*, Li D*, Liang YH, Li LF and Su XD. Ring‐opening mechanism revealed by crystal structures of NagB and its ES intermediate complex. J. Mol. Biol., 2008, 379.
11. Li D*, Liu C*, Liang YH, Li LF and Su XD. Crystal structure of B. subtilis YjcG characterizing the YjcG‐like group of 2H phosphoesterase superfamily. Protein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Bioinformatics, 2008, 72, 1071.
(*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科研項目
( 1 ) 青年****,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14-10--2017-09
( 2 ) 蛋白質超微晶體結構研究方法的建立及其在人類重要蛋白結構研究中的應用,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15-01--2017-12
( 3 ) 熱休克蛋白解聚致病澱粉樣纖維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15-01--2018-12
( 4 ) 神經退行性疾病中 細胞死亡機理和干預的研究, 參與, 國家任務, 2016-08--2021-07
( 5 ) 《alpha-突觸核蛋白在突觸前的保護機制研究》, 負責人, 國家任務, 2020-11--2023-11
( 6 ) 《蛋白相分離的紊亂與神經退行性疾病》, 負責人, 地方任務, 2020-10--2023-09
( 7 ) 《細胞程序死亡過程中重要蛋白質複合體的動態調控機制與結構生物學基礎》, 負責人, 地方任務, 2018-12--2021-11
( 8 ) 帕金森病關鍵蛋白病理聚集的分子機制與化學干預研究, 負責人, 中國科學院計劃, 2023-01--2025-12
( 9 ) 神經系統疾病致病機理的研究和干預, 參與, 國家任務, 2022-06--2026-12 [6] 

劉聰榮譽表彰

2015 入選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
2012 IUCr青年科學家國際旅行資助獎 國際晶體學會蛋白晶體學新方法會議;
2012 ADDF 傑出青年科學家獎 第六屆神經退行性疾病藥物開發年會;
2007 傑出牆報獎 第六屆國際蛋白科學會議。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