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羣

(原廣西師範大學任黨委書記)

鎖定
劉羣(1918—),原名劉殿甲,又名劉邁羣,1918年3月21日出生於山東省鄒平縣黛溪村青龍街,1934年長山中學畢業。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調任特務營一連政治指導員。1952年被選為中共廣西自治區黨委監委委員。1980年3月,調廣西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兼院長,1983年改為廣西師範大學任黨委書記。1985年離職休養。 [1] 
中文名
劉羣
別    名
劉邁羣
性    別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山東省鄒平縣黛溪村青龍街
出生日期
1918年3月21日
畢業院校
長山中學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原    名
劉殿甲

劉羣人物履歷

1918年3月21日出生於山東省鄒平縣黛溪村青龍街一個貧農家庭。6歲在本村小學讀書,讀私塾3年後考入蠶業學校,後改為職業學校。13歲畢業,考進長山中學,
1934年,長山中學畢業。
1935年春,年僅17歲的劉羣來到鄒平縣辛梁鎮小學任教。
1938年3月,劉羣組織30多人,參加由長山中學地下黨組織領導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隊伍,即“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五軍。”這是魯北清河平原上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裝,後編入十二中隊,劉羣被任命為副中隊長。
1938年6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遊擊第三支隊”。同時,劉羣加入中國共產黨,並調任特務營一連政治指導員。
1938年10月,三支隊派劉羣、劉博泉、李餘魯等同志建立中共鄒平縣特支(縣委前身),歸屬清河特委領導,劉羣任青年委員,並以部隊名義派他參加動員會,開展地方工作,發動羣眾,建立黨組織,壯大八路軍和地方游擊隊,開展敵後游擊戰爭。這期間劉羣同志出色的完成了黨組織交給的各項任務,為黨組織的建立,開展敵後游擊戰爭,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做出了積極貢獻。
1939年2月,劉羣調任清河特委青年部部長、民運部長。
1940年10月,清河特委改為清河區黨委,劉羣任羣委會書記、清河區各界抗日救國聯合總會會長、清河區參議會副議長、武委會副主任、省參議員、省農救會常委,並選為“國大”農民代表。
1941年8月,墾區解放後,清河區黨委決定建立墾區工作團。
1941年10月,清河區黨委任命劉羣為大隊長。
1942年1月9日,墾區行政委員會成立,大會選舉劉羣兼任主任,主持墾區的全面建設工作。
1943年春,劉羣調離墾區,到山東分局高級黨校學習。
1944年1月,清河區冀魯邊區合併為渤海區,劉羣調渤海行署任處長,兼工商管理總局監委。
1947年12月,渤海區行署為了培養大批幹部,迎接全國解放,成立了渤海區幹部學校,劉羣任校長。
1950年10月,劉羣調任山東省文登專署專員。
1952年11月,調中央商業部任五金化工總公司副總經理、生產企業管理局副局長,主持全面工作。
1958年1月,調任廣西農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
1952年,被選為中共廣西自治區黨委監委委員。後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979年3月,調任廣西大學副書記、副校長。
1980年3月,調廣西師範學院任黨委書記兼院長。
1983年,任廣西師範大學任黨委書記。
1985年,離職休養。 [1] 

劉羣人物事件

1941年10月,劉羣為大隊長,組成150多人的工作團,分三個分隊,到墾區開展工作。劉羣帶領的工作團會同前兩批工作團,配合主力部隊作戰,打擊侵略日軍,開闢了墾區抗日根據地。同時搞好宣傳教育發動羣眾,建立黨政、羣團組織工作。先後建立起了工、農、青、婦等抗日救國羣眾團體。
1942年,他遵照清河區黨委的指示,克服困難,解決了墾區羣眾的土地問題,開展大生產運動,發展墾區沿海口岸的經濟貿易,粉碎了敵人對清河區的嚴密封鎖,建立起了廣泛的抗日民主統一戰線。墾區廣大民眾喜氣洋洋,歡欣鼓舞,安居樂業,發展生產,開闢了墾區建設與發展的新局面,為後來清河區黨、政、軍後方機關進駐墾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文化大革命”中,劉羣遭受迫害,打成走資派,被關“牛棚”,在“五七”幹校勞動,下放到百色醫專(現為右江民族醫學院),後轉到桂林醫專(現為桂林醫學院)任革命委員會主任。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