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繼峯

(中國天文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黨委副書記)

鎖定
劉繼峯,1973年2月出生,山東鄄城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天文學家,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黨委副書記、銀河系三維結構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巡天空間望遠鏡科學工作聯合中心主任 [1]  [7]  [17] 
劉繼峯於1991年進入北京大學就讀,先後獲得天體物理學專業學士、碩士學位;1999年到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於2005年獲得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2005年至2006年在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做博士後研究;2009年被聘為史密松天體物理台獨立研究員;2010年以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回國加入中國國家天文台;2015年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 [5]  ;2023年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天文台台長、黨委副書記 [3] 
劉繼峯的研究領域為緻密天體和恆星的多波段觀測研究 [4] 
中文名
劉繼峯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73年2月12日
畢業院校
密歇根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籍    貫
山東鄄城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學    位
博士

劉繼峯人物經歷

1991年,劉繼峯畢業於鄄城縣第一中學。他在考大學時的第一志願當時中國最好的天文專業南京大學天文系,但提前批志願裏填寫的北京大學直接錄取了他 [6]  [26] 
劉繼峯
劉繼峯(3張)
1991年7月至1996年7月,就讀於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學專業,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5] 
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畢業獲得天體物理學碩士學位 [5] 
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深造,畢業獲得天體物理學博士學位 [5] 
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在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做博士後研究 [5] 
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任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台美國宇航局愛因斯坦學者 [5]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被聘為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台獨立(PI)研究員 [5] 
2010年6月,以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回中國加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任銀河系三維結構研究團組首席研究員 [5-6] 
2011年9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 [5] 
2014年8月4日,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31] 
2015年6月,任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副院長;同年,入選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5] 
2017年,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同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 [34] 
2018年12月,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副台長 [27] 
2021年4月,任中國巡天空間望遠鏡科學工作聯合中心主任 [17]  ;5月,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學位委員會副主任 [30] 
2021年6月至2023年11月,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黨委第五屆委員會委員 [28] 
2022年1月,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29] 
2023年1月,獲得首期“新基石研究員項目”資助 [2]  ;11月,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台長、黨委副書記 [3] 
劉繼峯 劉繼峯

劉繼峯主要成就

劉繼峯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劉繼峯
劉繼峯(4張)
劉繼峯的主要研究興趣是黑洞等緻密天體和恆星族的多波段觀測,致力於使用中國的重大科學裝置郭守敬望遠鏡(LAMOST)光譜巡天,結合海量多波段數據,利用雲計算手段,試圖解答關於緻密天體和恆星研究的一些基本問題 [5] 
在北京大學就讀的7年裏,他跟隨喬國俊教授從事脈衝星輻射機制的數值模擬和觀測比較工作。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期間,他運用哈勃空間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衞星以及位於南美智利的6.5米望遠鏡從事黑洞等緻密天體的多波段觀測研究。在哈佛大學史密松天體物理台做博士後研究期間,劉繼峯與聯邦科學家傑弗裏·麥克林托克合作,利用X射線譜特徵測量黑洞自轉和探測黑洞周圍的時空彎曲。2009年,作為史密松天體物理台獨立研究員從事包括I型超新星前身星的一些工作 [6] 
2013年,劉繼峯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對X射線極亮源的動力學質量實現了測量,研究成果於11月28日發表在雜誌《自然》上,被雜誌審稿人稱讚為“奪取了這個領域的聖盃”。劉繼峯領導的國際團隊通過精心設計研究方案,巧妙選取了有特色的天體目標,並申請到位於美國夏威夷的8米大型雙子望遠鏡以及10米凱克望遠鏡各20小時的觀測時間,在3個月的時間跨度中,對漩渦星系中X射線極亮源M101 ULX-1進行了研究,最終確認其中心天體為一個質量可與恆星比擬的黑洞 [15] 
2015年,劉繼峯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從超軟X射線源發現相對論性高速噴流。這個發現打破了天文學界以往的認知,揭示了黑洞吸積和噴流形成的新方式。《自然》雜誌認為此項工作是2015年度本領域內最重要的五大發現之一 [9] 
2018年11月,劉繼峯和國家天文台副研究員白宇基於郭守敬望遠鏡和斯隆數字巡天數據庫,利用機器學習的方法,開發天體分類器和恆星温度迴歸器,並把天體分類器應用到最新發布的Gaia DR2星表,揭示了Gaia DR2中天體類型組成。這是國際上使用最大樣本開發的天體分類器和恆星温度迴歸器 [23] 
2019年4月,劉繼峯、國家天文台楊卉沁博士對於恆星活動性與恆星結構,恆星演化及恆星發電機制的關係提出了一整套完整全面的物理圖像和理論解釋。這對於恆星活動性領域乃至恆星的結構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該項研究成果被國際天文期刊《天體物理學報增刊》接收 [24]  。同年11月,劉繼峯、張昊彤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恆星級黑洞“LB-1”。這顆70倍太陽質量的超大恆星級黑洞遠超理論預言的質量上限,顛覆了人們對恆星級黑洞形成的認知,堪稱“黑洞之王”,有望推動恆星演化和黑洞形成理論的革新 [8] 
2022年,劉繼峯研究團隊利用郭守敬望遠鏡發現了一顆距離地球大約1037光年、處於雙星系統中的寧靜態中子星。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天文》 [16]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2014年9月
X射線極亮天體的第一例成功的動力學質量測量
2013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 [10] 
2016年1月
國際上首次在黑洞超軟譜態下發現相對論性重子物質噴流
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12] 
2016年7月
2015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 [11] 
2010年1月
LAMOST發現最大恆星級黑洞,有望推動改寫黑洞形成理論
2010年5月
2019年度“十大天文科技進展”天文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類 [13] 
2022年12月
黑洞搜尋與吸積物理研究
2021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 

劉繼峯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劉繼峯針對培養當代大學生科學素養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科學素養包括三個組成部分,其一,瞭解科學知識;其二,瞭解科學的研究過程和方法;其三,瞭解科學技術對社會和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只有在上述三個方面都達到要求者才算是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公眾 [21] 
劉繼峯認為,教育不應該是知識的搬運,而是興趣的激發,繼而做到科創能力的提高。給本科生們上課時,他堅持貫徹自己的這一“信念”。同時,劉繼峯還是“科教融合”理念的堅持者,執着於為學生增加更多的研究課題,讓學生在科研實踐裏進一步將知識融會貫通起來 [6] 
劉繼峯每天來得比學生早的劉繼峯,走得也最晚,常常早上7點不到就已經在辦公室了,晚上有時候甚至都不回家,直接睡在辦公室裏。相反的是,他倒不希望學生被動地起早貪黑,要求是在完成每年規定必需的學習任務(投中任何領域的國際會議)之外,“還是得發展一下自己的興趣” [6] 
  • 推動教育
剛回國時,劉繼峯就創立了名為“AstroPH”的討論會,試圖召集年輕學者們在閒暇時間討論新發表在Arxiv網站上面的論文,拓展科研視野。
2017年,劉繼峯創立了“天文技術午間沙龍”,鼓勵大家利用午餐休息的時間,召集各個領域的大咖來給聽眾講解一些自己領域的前沿知識,內容也並不侷限於天文,物理、計算機甚至硬件設備也都被納入其中,天文台的所有老師學生都可以參與沙龍進行討論,一時間得到很多人響應 [6] 
2022年第一屆天文科學教育研討會上,劉繼峯提到,中國14億人只有不到3000名職業天文學家,相當於每46萬人中才出1名天文學家。他呼籲,在未來10年內將中國職業天文學家人數提升到1萬人。他指出,需要進行全鏈條的設計與思考,持續性、體系性地面向全國中小學開展天文科學教育。希望到2024年天文課程可以輻射幾百所學校,5到10年內服務全國25萬中小學 [18] 
  • 寄語學生
劉繼峯建議學生們畢業後用“721”的原則對自己的時間進行規劃,即70%的時間集中在目前在做的工作上;20%的時間用來規劃未來5年、10年、20年要做的事情,併為之做必要的準備;10%的時間用來給自己營造一個與工作無關的精神家園 [19] 

劉繼峯榮譽表彰

時間
獎項
授予方
1998年
北京大學
2006年
密歇根大學傑出校友獎(Ralph B Baldwin Prize) [5] 
密歇根大學
2006年
美國宇航局愛因斯坦學者獎 [5-6] 
美國宇航局
2016年6月
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5]  [33]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2016年9月
第六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創新團隊獎 [32] 
中國僑聯
2016年10月
台達電子年輕天文學者獎 [22] 
國立中央大學、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
2019年9月21日
騰訊

劉繼峯社會任職

時間
任職
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
2022年11月17日
中國天文學會十五屆理事會副理事長 [37] 
2022年11月17日
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五理事會黨委組織委員 [36] 
2022年11月17日
中國天文學會十五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主任 [37] 
2022年11月17日
中國天文學會第十五理事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37] 

劉繼峯人物評價

拳拳赤子心,蟾宮折枝桂。宇宙,確屬遙不可及,但正是像劉繼峯這樣的天文科學家,竭力攀入蟾宮折枝,才得以讓我們窺見浩瀚而又神秘的宇宙的一隅,挖掘它深處的奧秘。“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劉繼峯始終以一顆赤子之心,不懈地探索未知的宇宙,返璞歸真,不忘初心 [21] (《中國科技人才》雜誌評)
隨着天文學的不斷髮展,對黑洞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劉繼峯就是走在黑洞研究前列的科學家之一。即便困難重重,劉繼峯一直步履不停 [25] (光明網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