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

鎖定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是2011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文輝。本書重在劉老對中醫的經典著作《傷寒雜病論》的學術思想、證治經驗的繼承、發掘、探索、闡釋。
書    名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 》
作    者
馬文輝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年06月
頁    數
339 頁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030311177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尺    寸
25.7 x 18.5 x 1.8 cm
重    量
640g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編輯推薦

三部六病學説是闡發《傷寒論》的一個實用的中醫臨牀理論體系,更是開啓中西醫結合大門的一把鑰匙,是西醫學習中醫的一本好教材。
由馬文輝編著的《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是《劉紹武講評(傷寒雜病論)》的姊妹篇,本書則側重於劉老本人的學術思想、臨證體悟、個人經驗的收集整理。可謂有源有流,互為表裏。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可供中醫藥院校師生、臨牀工作者參考使用。 [1]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內容簡介

由馬文輝編著的《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是劉紹武先生的“三部六病”學術思想、臨證體悟、個人經驗的收集整理。
全書共分以下幾部分:
前三部分是劉老在不同時期講解《三部六病》的學生筆記;
第四部分是劉老口述的回顧性醫案和學生跟隨劉老門診記錄的驗案彙編;
第五部分是劉老的醫話、醫論及學生的臨證見聞;
第六部分是歷史資料和學術傳承,簡要羅列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和圖片、手稿;
附錄部分包括劉紹武傳記和劉紹武學術思想研究及文獻資料等內容。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章節目錄

周序
文序
劉序
郭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三部六病綱要
劉紹武自序
前言
第一章 思辨框架
第一節 三部的劃分
一、袁部
二、裏部
三、樞部
第二節 六病的產生
一、病因
二、病機
三、病名
第二章 整體內涵
一、氣血的統一性
二、生態的自組性
三、層次的有序性
四、結構的功能性
五、動態的平衡性
六、形神的一致性
七、天人的合一性
八、意志的主導性
第三章 理性規範
第一節 證的研究
一、證的四性
二、證的四類
三、脈的四象
第二節 辨證的規範化
一、辨病位
二、辨病性
第三節 論治的規律化
一、六病糾偏
二、三部和解
三、整體協調
四、辨病定方,以方定名
第四章 三部六病系統圖解
一、三部六病系統結構圖
二、三部生理系統結構圖
三、三部病理系統結構圖
四、三部辨證系統結構圖
五、三部論治系統結構圖
第二部分 三部六病初稿
郭序
第一章 三部六病辨證論治
第一節 什麼是三部六病
第二節 三部六病的辨證論治
一、表部病證
二、半表半里部病證
三、裏部病證
第三節 合併病論治
一、厥陰與太陽合併病
二、太陽與太陰合併病
三、太陰與陽明合併病
四、太陽與少陰合併病
五、太陽與少陽合併病
六、少陰與陽明合併病
七、厥陰與太陰合併病
八、少陽與太陰合併病
九、少陽與陽明合併病
十、多種複合病
第四節 總結
第二章 局部辨病辨證論治
第一節 協調局部病證的方劑組成和應用
二、調神湯(亦名柴膏湯)
三、調心湯
四、降壓湯
五、解肌湯
六、理心復脈湯
七、調肝湯
八、調胃湯(亦名柴芍湯)
九、潰瘍一號湯(亦名柴靈芍湯)
十、潰瘍二號湯
十一、復健散
十二、調腸湯
十三、利腸湯
十四、利膽湯
十五、排石湯
十六、調肺湯
十七、團魚丸
十八、決瀆湯
十九、調腎湯
二十、理消湯
二十一、消斑解毒湯
二十二、利目湯
二十三、清喉湯
二十四、攻堅湯
二十五、祛風利濕湯
二十六、調經湯
第二節 各系統病證變方舉例
一、消化系統病證
二、呼吸系統病證
三、泌尿生殖系統症證
四、造血系統病證
五、循環系統病證
六、內分泌代謝系統病證
七、運動系統病證
八、神經系統病證
九、精神病證
十、婦科病證
十一、皮膚病證
十二、眼部病證
十三、耳病
十四、鼻病
十五、口腔咽喉病證
十六、癌症
第三節 復健療法
第三章 臨牀用藥隨症加減舉例
一、藥對比例
二、臨證加減
增篇三部六病續述
第三部分 三部六病講稿(修訂)
賈序
郭序
前言
第一章 “三部六病的起源
第一節 “三部六病學説的提出
第二節 祖國醫學的整體觀
一、整體的概念
二、構成機體的各要素及其相互關係
三、整體的範疇和統一性
第三節 中醫辨證的探討
一、關於“證的概念
二、關於“證的機理
三、關於具體辨證
第四節 系統論與“三部六病辨證的關係
第二章 三部六病學説
第一節 整體辨證論治
一、整體與三部的功能
二、整體的具體辨證論治
第二節 三部六病辨證論治
一、六病產生的機理
二、六病的建立
三、三部的並病
第三節 十二單證辨證論治
一、表熱證
二、表實證
三、袁寒證
四、表虛證
五、裏熱證
六、裏實證
七、裏寒證
八、裏虛證
九、半表半里熱證
十、半表半里實證
十一、半表半里寒證
十二、半表半里部虛證
第四節 合病的證治
第五節 兼證的證治
第六節 合證的證治
第七節 六病的相互轉化
一、陽極似陰的轉化
二、陰極似陽的轉化
三、六病中單一的轉化
四、六病的複合轉化
第八節 局部病辨證治論
一、局部病的證治分類
二、脈象在局部辨證中的意義
三、局部協調療法
四、局部調治療法
五、局部復健療法
後語
第四部分 劉紹武醫索選(增補)
胡序
第一章 六病醫案
第一節 太陽病
第二節 厥陰病
第三節 少陽病
第四節 少陰病
第五節 陽明病
第六節 太陰病
第七節 合病案
第二章 雜病醫案
第一節 胸痹
第二節 中風
第三節 眩暈
第四節 痹證
第五節 血證
第六節 胃痛
第七節 消渴
第八節 無脈證
第九節 不仁
第十節 震顫
第十一節 心悸、怔忡
第十二節 瘕瘕積聚
第十三節 便秘
第十四節 奔豚
第十五節 痰核
第十六節 蠱脹
第十七節 腫瘤
第十八節 肝癰
第十九節 紅斑狼瘡
第二十節 舌白斑病
第二十一節 青盲
第二十二節 失明
第二十三節 腰痹
第二十四節 脱髮
第二十五節 痛經
第二十六節 躄
第二十七節 骨疽
第二十八節 痤瘡
第二十九節 雀斑
第三十節 神經官能症
第三十一節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第三十二節 胃下垂
第三十三節 膽囊炎、膽石症
第三十四節 癲癇
第三十五節 下肢靜脈曲張
第三十六節 靜脈炎
第三十七節 失眠
第三十八節 頭痛
第三十九節 不孕
第四十節 鬼脈
第四十一節 狂躁症
第四十二節 瘡瘍
第四十三節 水腫
第四十四節 腹痛
第四十五節 肺脹
第四十六節 牛皮癬
第四十七節 濕疹
第四十八節 複視
第四十九節 鬱證
第五十節 膽囊萎縮
第五十一節 劉老斷生死醫案四則
第五十二節 一味丹蔘治肝腫大一則
第五部分 三部六病醫話醫論
第一章 醫話
一、談方藥
二、談病
三、談脈
第二章 醫論
一、談談臨牀治療雜病的一點體會
二、對八綱中“陰陽的看法
三、談《周易》中的哲學思想
四、對舌象的看法
五、劉紹武語錄
第三章 臨證見聞
第六部分 三部六病醫學流派
一、機構建設
二、學術團體
三、人才隊伍
四、學科帶頭人
五、圖片材料
附錄一劉紹武傳記
附錄二劉紹武學術思想研究
附錄三文獻資料

劉紹武三部六病傳講錄圖書目錄

周序
文序
劉序
郭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三部六病綱要
第二部分 三部六病初稿
第三部分 三部六病講稿(修訂)
第四部分 劉紹武醫案選(增補)
第五部分 三部六病醫話醫論
第六部分 三部六病醫學流派
附錄一 劉紹武傳記
附錄二 劉紹武學術思想研究
附錄三 文獻資料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