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火子

鎖定
劉火子,生於1911年,1990逝世,曾用名劉佩生、劉寧。生於香港,原籍廣東台山。
中文名
劉火子
別    名
劉佩生
別    名
劉寧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90年

劉火子人物生平

劉火子,廣東台山人。家境貧寒,讀完小學後就在香港打工謀生,靠自學成才。1927年(民國16年)大革命失敗後,許多革命人士撤至香港,他受到進步思想影響,逐步走上革命道路。30年代初在中學任教,開始撰寫文藝評論,並出版詩集《不死的榮譽》等。
1935年學習世界語。曾同曹乃飄同志組織香港世界語協會。三十年代末期,曾幫助Braun 和Elpin蒐集中文資料,編輯《遠東使者》雜誌,進行抗日宣傳。1940年曾任國際世界語協會駐香港代理員。曾任中華全國世界語協會理事、上海世界語協會會長。
1934至1937年在香港從事教育工作,並利用文學形式從事抗日救亡宣傳工作。1936年(民國25年)11月,參與組織香港進步團體聯合發起的追悼魯迅先生大會,任大會執行主席。抗日戰爭爆發後,進入新聞出版界,曾任香港《大眾日報》記者,《珠江日報》採訪主任,香港微光出版社、韶關《建國日報》編輯,桂林《廣州日報》採訪主任,並以戰地記者身份到華南戰場採訪。
1937年至1967年,先後在香港、桂林、重慶、上海等地的《文匯報》《廣西日報》、《廣西晚報》等報刊擔任領導工作。1938年(民國27年)夏在香港,參與組織港九青年戰地服務團,赴華北、延安參加抗日工作,並起草出發宣言。日本投降前後,在重慶《商務日報》任要聞版編輯。“較場口事件”發生,國民黨中央社作了顛倒黑白的報道。他和石西民、浦熙修、高集、畢羣五人代表重慶各報進步記者42人起草了《致國民黨中央社的公開信》,指責該社捏造事實,歪曲真相,並提出抗議,因而被報社開除。1946年(民國35年)3月任上海《文匯報》要聞版編輯。1947年(民國36年)7月赴香港,在《新生晚報》任《新潮之鑰》副刊主編。翌年9月參與《文匯報》在香港復出的創辦工作,先任編輯主任,後任總編輯。
1978年以後任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副總編,《中國百科年鑑》主編。曾當選為上海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是上海作家協會會員,曾創作大量詩歌,出版《不死的榮譽》詩集。
創作經歷
宋慶齡送的婚禮題詞 宋慶齡送的婚禮題詞
20世紀30年代初,香港新文學尚處於萌芽期,劉火子已在香港多家報刊發表文學作品和詩歌評論,尤其是創作的新詩,聚焦於社會貧富不均的現狀和下層平民百姓的疾苦,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之後,他作為2014年前所知香港報界唯一被正式派往前線的戰地記者,在南方抗戰前線採訪一年半,曾親臨大捷後硝煙未散的崑崙關,目睹民眾為阻延日軍入侵而掘破自己親手修築好的滇緬公路的感人場面。
在撰寫前線通訊的同時,劉火子還用詩歌表達愛國激情,這些詩歌取材獨特,有血有肉。《熱情祖國》和《筆》等詩作曾以顯要位置刊登於茅盾、巴金創辦和主編的《烽火》文學雜誌;《陰鬱的書簡》發表在端木蕻良主編的《時代文學》上,產生很大影響,他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詩名遠揚,人稱“詩人火子”。此後數十年,雖經歷戰爭和流徙,劉火子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和寫實的風格致力於詩歌創作,自1934年發表第一首詩歌到1984年創作最後一首史詩性長詩《奮起者之歌》,他的寫詩歷程跨越半世紀。
劉火子是文字工作者,一生在詩歌創作、新聞採寫和年鑑編輯方面都有建樹。
從1980到1987年,劉火子一連主編了八部《中國百科年鑑》 ,直到他病倒入院。 [1] 

劉火子成就榮譽

1951年4月由香港回上海,任北京《教師報》編輯主任、上海《文匯報》副總編輯。195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文匯報》夜班編輯工作中,他與其他編輯一起,悉心研究國內外報紙的特點,首創中國橫排報紙八欄編排法,這種版面編排模式,後來為全國報紙所普遍採用。1978年調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任副總編輯、編審。1990年因病在上海逝世。著有通訊集《和最可愛的人在一起》。

劉火子家庭生活

妻子
劉火子、金端苓婚禮現場 劉火子、金端苓婚禮現場
妻子金端苓,是國際問?題專家金仲華的胞妹,她本人擅長繪製“時事地圖”,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金端苓為報刊雜誌繪製大量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的形勢地圖。在香港和桂林還出版過兩冊二戰形勢地圖集,風行大江南北。
婚禮
劉火子、金端苓婚禮現場 劉火子、金端苓相識於湘桂大撤退前桂林的《廣西日報》 ,相戀七年,走遍大半個中國,1948年7月29日,在香港灣仔的六國飯店舉辦婚禮。沈鈞儒老先生是證婚人,他在桃紅灑金紙上寫了賀詞:“和諧合作,快樂永康”。孫中山夫人宋慶齡,通過金仲華轉贈了兩雙長筒的絲襪,作為媽媽結婚的禮物,附上了一張寫在她自己“Mrs.Sun Yat-sen”(孫逸仙夫人)賀卡上的賀詞:“To wish miss King best happiness,and with warmest con-gratulations from SCL”。SCL是Soong Ching-ling的縮寫。金端苓的家人當時不在香港,茅盾和孔德沚夫婦代表女方家長。茅盾先生用工整的毛筆字在宣紙上寫了一首詩,作為結婚賀禮。
子女
劉麗北是劉火子之長女,1949年出生於香港,1950年底移居上海,在上海接受教育。1968年赴江西插隊,10年後返回上海,曾任建設銀行《上海投資》編輯部主任。1990年起定居香港,現為《香港經濟導報》社中國經濟信息中心主任。撰寫有評論、報道和散文、隨筆等,作品散見於香港《大公報》 《香港文學》《香港商報》《經濟導報》《爐峯文集》、廣州《現代畫報》等書刊媒體。 [2] 

劉火子人物評價

劉火子的詩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充滿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戰爭年代,他的詩,對侵略者是炸彈,對人民是號角。他堅持“藝術是屬於人民的”理念。他表達了香港民眾的心聲,同時也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言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