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永福

(原空司雷達兵部副部長)

鎖定
劉永福(1921——1982),孟縣西號村人。 [1]  是我國現代國防雷達事業奠基人之一。
本    名
劉永福
出生地
河南孟縣
出生日期
1921年
逝世日期
1982年
人物生平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他正在沁陽上中學。1938年陰曆正月,他毅然離開了家鄉,經西安、三原然後徒步9天到達革命聖地延安,入陝北公學十九隊學習,後經隊主任韓忠的介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5月被分配到通訊學校學習無線電報務技術和機務常識,12月畢業後又入軍委三局工程班學習3個月。次年春即分配到晉西北根據地。隨同15名同學徒步行軍15天到達嵐縣土明鎮三五八旅駐地。八年抗戰中,他基本在晉西北坑道內轉戰。1944年冬,永福被分配到八分區工作。任分區電台區隊長。由於敵人的封鎖,通信器材缺乏,機務、報務人員不夠用,工作條件差,困難很大。永福想盡辦法解決了這些問題。沒有零件找代用品,收發報機壞了自己焊接,馬達壞了自己裝,沒有電池用鹽水代替。報務人員不夠用、除自己晝夜加班外還自編教材,培訓機務和報務人員。因為他工作努力,成績顯著,曾兩次被評為工作模範。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他隨軍挺進晉中平原。1946年國民黨軍大規模進攻解放區,永福為保衞延安,消滅敵人主力,轉戰晉中、晉南、晉西北等地。1948年春,調到晉綏通信學校任中隊長、大隊長。1951年任第一通信學校訓練處處長。1953年調軍委通訊兵部雷達處工作,任雷達處戰術勤務科科長。1957年,台灣國民黨空軍經常派遣偵察機審擾大陸。當時,我軍裝備的雷達很難適應防空作戰的需要,因而需要一種新型雷達。永福嘔心瀝血,日思夜想,一心撲在試製新型雷達上。他和工程技術人員刻苦學習、奮戰、齊心攻關,不到一年的時間,工廠就試生產出了第一台樣機,經過多次飛檢和吸取國外雷達的長處,對雷達進行了兩次大的改進,終於生產出了合格的雷達。從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在永福的主持下,擬定的各種雷達兵器戰術技術方案均付諸實現。由我國自行設計、生產的雷達兵器不斷裝備部隊,提高了我國國防力量,同時鍛鍊了一支堅強的、具有相當水平的雷達工程技術人員隊伍。1958年任總參軍械部雷達局研究處處長。1964年任通信兵部科學技術部副部長。1970年任空司雷達兵部副部長,1975年任空軍雷達兵部部長,1979年任總參四部副部長。劉永福是由通信系統轉人雷達系統的。由於幾十年的堅持不努力,使他成為一個內行。在這些新式武器系統研製過程中,他曾不顧癌症纏身,經常深入科研第一線,促使了武器裝備的發展。由於長期艱苦工作,積勞成疾。1982年4月9日因肝癌惡化身體不支而住進三O一醫院,於當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時年61歲。
參考資料
  • 1.    孟縣誌編委會編,孟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1991,第5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