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氏石龍子

鎖定
劉氏石龍子(Eumeces liui Hikida and Zhao,1989)是石龍子科石龍子屬的一種動物。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中文名
劉氏石龍子
拉丁學名
Eumeces liui
別    名
Liu's skink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爬行綱
蜥蜴目
亞    目
蜥蜴亞目
石龍子科
石龍子屬

劉氏石龍子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本種與藍尾石龍子相似:上枚後顳鱗大而呈扇形,只有一枚後頦鱗,股部有一團排列不規則的鱗片,等等。與藍尾石龍子的區別是本種沒有一對具稜的肛後鱗。
形態 正模幼蜥全長 (43.3 + 70.5)mm,副模成體1雄2雌頭體長54.8—66.8mm,系再生尾或斷尾不完整。
液浸標本背面亮黑色具5條鮮明的米色縱紋,中央一條在第一對頸鱗處分叉達吻端,向後延伸至尾前三分之一;與其相鄰的左右各一條始自第一上睫鱗,向後沿背中線兩側第三鱗行延伸;最外側二行始於上唇鱗,向後經耳孔下半沿中線兩側第六、七鱗行延伸。外側縱紋下方體側部分色較淺,逐漸過渡為腹側的淺灰色。腹面米色無斑。尾背淺藍色,尾腹色較淺淡。
吻端圓鈍,吻鱗寬大於高,自吻背可見較多;上鼻鱗較大,在吻鱗上緣後方左右彼此相切;額鼻鱗單枚較大;前額鱗一對彼此不切;額鱗為頭背最大鱗片之一,長大於寬,其長度大於其前緣到吻端距,前端尖出與額鼻鱗相切而將左右前額鱗分開,額鱗由前到後漸略窄,與前3枚眶上鱗相切;額頂鱗一對彼此相切較多;頂鱗一對亦為頭背最大鱗片,其間介以單枚稍小而前寬後窄的頂間鱗;頸鱗2對或左1右2枚。鼻鱗大小適中,鼻孔開於大小相若的前後二半鼻鱗之間,除CIB 645026號外,有一枚較小的後鼻鱗;頰鱗前後2枚;眶上鱗4枚,上睫鱗7或8枚,眶前鱗略大,眶後鱗2枚及眶後下鱗4枚較小,下眼瞼被鱗;顳鱗前後二列,前顳鱗1枚略呈矩形,後顳鱗2枚,上枚較大呈扇形,下枚稍小其上下緣幾近平行;上唇鱗7枚,前4枚大小相近,第五枚較高,介於眶前鱗與眶後下鱗之間而入眶,第七枚最大,楔入前後二列顳鱗下緣,第七枚上唇鱗與耳孔前緣之間為2枚上下排列的小鱗相隔;耳孔較大,幾與眼徑相等,其前緣有2枚耳突。頦鱗寬大於高,其寬度超過吻鱗,其後為單枚較大的後頦鱗,頷片3對;下唇鱗左右各6枚,僅GAS 66069號左側僅5枚。軀幹被覆瓦狀排列的平滑圓鱗,環體中段一週有24鱗行,背中線一縱行有鱗51—55枚;肛後區域無稜鱗。四肢適中,前後肢貼體相向彼此超越;第四趾趾下瓣14—16枚。尾下鱗較寬,一縱行共98枚鱗(CAS64956),在第10枚尾下鱗處環尾一週有鱗9—11枚。
查看標本 湖北武昌1雄 (CIB 645026)。參考原始描述。 [1] 

劉氏石龍子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僅見於我國長江以南的華東與華中部分地區。已知採集地如下。 江蘇(南京)、浙江(莫干山)、湖北(武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