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正琪

鎖定
劉正琪 [1]  (男)號東白山樵,齋名漢文軒,1952年出生於浙江嵊州,書法家,中國明星書畫院名譽副院長。幼喜書法,初學趙松雪之四體千字文,13歲榮獲全縣書法比賽第四名,時為縣長之苗為根先生為其親自頒獎,激勵其學書之志,自此數十年臨池不輟,摹魏碑,臨智永,兼學顏魯公,博採眾長取其楷法,主攻小楷,承古法,顯個性自成風格。
中文名
劉正琪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2年
出生地
浙江嵊州
東白山樵
齋    名
漢文軒
職    務
中國明星書畫院名譽副院長

劉正琪人物介紹

嵊州市長樂鎮孔村農民劉正琪,額圓腮滿,神情恬淡,頗有怡然之色。作為偏僻山鄉的農民,劉正琪幾乎一輩子都在家裏度過。一次外出打工是去深圳。就是那次遠行,讓這位鄉土書家的平淡生活起了五彩波瀾。
劉正琪作品展示
劉正琪作品展示(5張)
1999年,當時已近50的劉正琪被一位在深圳開服裝廠的老鄉招去打工,任倉庫管理員。在去之前,老劉就跟那個老闆説好,自己空下來要看點書。那個老闆也知道老劉的脾氣,予以允許。於是身擔門衞之職的劉正琪一空下來就找書看。看着看着,他又手癢,想寫字。劉正琪的書法本來就有一定基礎,也喜歡寫,於是在看門看書之餘,又練起字來,還是“小指甲大小”的蠅頭小楷。
一次,劉正琪將抄好的介於小楷與微書之間的《唐詩三百首》拿去給附近一位文體中心的先生看,那人是搞書畫裝裱的,對書法也有相當研究。一看劉正琪的字,頓時驚住了,想不到面前這位土裏土氣的農民手下不凡。誇讚之下,對劉正琪説,他有一位詩人朋友,想手抄詩集,你可以試試。劉正琪就真的為那位詩人抄錄了詩集。之後,文體中心的那位朋友又為劉正琪介紹了一位老闆,説那老闆想抄《紅樓夢》,正苦於找不到人。劉正琪從小就看《紅樓夢》等四大名著,對裏面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印象很深,就二話沒説,一邊看管倉庫,一邊抄起幾近微書的《紅樓夢》來。
什麼叫微書?劉正琪説,字體大小在3毫米以下的就叫微書,他寫的字大小一般在4~5個毫米,是介於小楷與微書之間。
劉正琪每天抄,一天不落下,也不出去玩,晚上也要抄到12點,每天抄字“起碼在2000個以上”。
天道酬勤。2001年下半年,這個達93萬字的皇皇鉅著被劉正琪抄完了。樓上一家印刷廠的老闆看到抄本後,為老劉的書法和毅力折服,主動幫他剪裁紙張,裝訂成冊,一共10本,還特地做了個古色古香的書匣裝起來。
59歲的劉正琪雖説是農民,但更確切的稱呼應該是書家。
劉正琪從小愛看書,簡直嗜書如命。高中畢業後,他留校任教。教書9年,後因受不了體制之累,辭職當起了木匠。這木匠之活也是他自學的,與練就的一手好字一樣,也是無師自通。
白天干木工,晚上就練字抄書。在劉正琪的記憶中,他從十五六歲開始抄寫,抄了很多,什麼都抄。
“我小學畢業是15歲,剛好‘文革’開始,書買不到,也借不到,於是只要一弄到書,我就抄。”《成語詞典》、《哲學常識詞典》、《英語字典》,還有《李杜詩選》等等,都是在那個時期抄成的。
劉正琪説剛開始時還不是小楷,也不用毛筆,而是水筆。最嚴重的時候,把自己抄到神經衰弱,整夜睡不着覺。幹木工後,他開始用毛筆抄寫,蠅頭小楷就是從那時開始的。這時抄的內容以哲學宗教書籍為主,也包括相術和算命之書。後來被日本和中國香港書法愛好者收藏的抄本《金剛經》和《孫子兵法》就是這一時期的作品。 “我認為書藝的最高境界不是字有多漂亮,而是字的背後有無一種文化的積澱。積澱越深,字就越好,書法就越上乘。”站在海拔600多米的東白山麓,素樸憨厚的劉正琪似乎在跟無邊山林對話。
是的,劉正琪為農村文化的繁榮作出了貢獻! [2] 

劉正琪書法作品

飽經書寫之苦的劉正琪額圓腮滿,神情恬淡,頗有怡然之色。清明節的最後一天,記者一行如約而訪,讓我們見到了一個世外高人般的樸實農民。他很真實,也很理想。他的故事不能説驚天動地,亦別有一番説頭。 [3] 
正值春茶採摘加工季節,家裏開有一家粗製小茶廠的嵊州長樂鎮孔村農民劉正琪一邊打理茶廠諸事,一邊不忘自己的心愛之事——用毛筆抄寫名著。
記者發現,在離他家不遠的簡易茶廠內,赫然放着他的文房四寶,清茶夾雜着墨香,劉正琪一邊忙事,一邊書寫,出入理想和世俗。
這位茶廠主人告訴記者,他正在抄寫法國文學名著《茶花女》。這也是他第一次抄寫外國名著。説着,給記者展示他已經抄好的字。好一派蠅頭小楷,墨華鮮潤,真是盈盈可愛,滿紙生煙。同行的攝影記者邊按快門,邊連聲感嘆“有味道”。 [4] 
其實抄寫《茶花女》,是這位農民書家書寫歷程的一個插曲。正在抄寫第三部古典小説名著《水滸》的劉正琪去嵊州書法家協會看望一個朋友。談話間,那位朋友跟他説,法國有個《茶花女》博物館,專門收藏與名著《茶花女》有關的所有物品,你不在抄書嗎,幹嗎不抄《茶花女》,完了可以送過去讓他們收藏。這一説還真動了老劉的心,“反正都是抄,就試試吧!”
回去後,劉正琪暫時擱下已經抄了全書大約五分之一的《水滸》,開始抄起小仲馬的《茶花女》來,從此堅持不懈,一發不可收。中國特有的書法筆墨將外國人筆下的文字一一搬上同樣中國特色的古典宣紙,紙白墨濃,清雅俊秀,美不勝收。
老劉説,現在抄寫已近尾聲,再過半個月可以大功告成。“至於怎麼送到法國去,現在還沒想過,到時再找相關部門或者媒體商量吧!”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