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梁劍

鎖定
劉梁劍,男,1975年1月生,浙江永嘉人,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現任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2] 
中文名
劉梁劍
出生地
浙江永嘉
出生日期
1975年1月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

劉梁劍人物經歷

劉梁劍教育背景

1997.9-2006.6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學習,從本科至博士研究生,獲中國哲學博士學位。

劉梁劍工作經歷

2006.7-2009.12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講師。
2010.1-2016.12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17.1-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教育部基地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1] 
2020.12-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系主任 [3] 

劉梁劍研究方向

中國哲學,中西哲學比較,漢語言哲學 [1] 

劉梁劍主要成就

出版專著《王船山哲學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舊版《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漢語言哲學發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譯著《知識與文明》、《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存在的遺骸》(與吳聞儀、吳曉番合作)等,在《哲學研究》、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等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發文多篇。 [2] 

劉梁劍所獲榮譽

2012-2013年度“上海年度社科新人”。
華東師範大學2012年度實踐創新優秀指導教師獎。
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2012年度“年度人物”獎。
上海市教育基金會2014年度“申銀萬國獎” [2] 

劉梁劍社會任職

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助理,華東師範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上海中西哲學與文化比較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上海儒學會理事,巴塞羅納法普拉大學瓦提莫哲學與檔案中心(UPF Center for Wattimo’s Philosophy and Archives)外籍研究員。 [1] 

劉梁劍課題項目

劉梁劍在研課題

1、上海市社科規劃一般課題“中國現代哲學話語創新機制研究”(2016BZX002)
2、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漢語言哲學’視域下中國哲學話語創建的理論與實踐”(17BZX059)
3、2018年上海市社科規劃中青班專項課題《金嶽霖語言哲學研究》

劉梁劍參與課題

2018年度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海外漢學中的中國哲學文獻翻譯與研究”(18JZD014)子課題負責人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地重大項目“通過-超過:古今中西之爭視域下的馮契哲學研究”(16JJD720005)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馮契哲學文獻整理及思想研究”(15ZDB012)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倫理學知識體系的當代中國重建”(19ZDA033)

劉梁劍完成項目

1、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青年基金項目“佛學的傳入與中國古代思想範式的轉變”(07JC720014)。
2、2009年度上海哲社基金青年項目 “漢語言與漢語哲學思想特質的關聯:一個世界範圍內的討論”(項目編號:2009EZX001)。
3、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2011年度重大項目“漢語與中國思想的特質:中國當代文化建設的語言哲學向度”(項目號:11JJD720012)。 [1] 

劉梁劍代表論著

劉梁劍著作

1、《天•人•際:對王船山的形而上學闡明》,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A Review by LIU JeeLoo in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2009 8:105–108)
2、《漢語言哲學發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3、《王船山哲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

劉梁劍譯著

1、《知識與文明》,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年。譯自Barry Allen, Knowledge and Culture, Westview Press, 2003.
2、《劍橋中國哲學導論》,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3年。譯自Karyn Lai,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hilosoph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
3、《存在的遺骸》,吳聞儀、吳曉番、劉梁劍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譯自Santiago Zabala, The Remains of Being: Hermeneutic Ontology after Metaphysics, Columbian University Press, 2009.

劉梁劍參編教材

1、楊國榮主編:《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撰寫第十四 章、十六章、十七章、二十八章、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五章。
2、楊國榮主編:《大學哲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撰寫第二章第二節(西方哲學部分)、第四節。

劉梁劍論文

1、“Contemporary Chinese Studies of WANG Fuzhi In Mainland China”,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Vol.3,No.2, Summer 2004.
2、《論庫恩範式的詮釋學意藴與默會維度》,《江海學刊》,2004年第3期。
3、Pan Derong and Liu Liangjian,“Contingency and the Philosophy of Richard Rorty”,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32, No. 4, December, 2005.
4、《名言與社會政治秩序》,《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1期。
5、《現代漢語哲學語彙的困境》,《人文雜誌》,2007年第5期。
6、《舊瓶裝新酒——論嚴復的科學觀,兼論中國現代思想研究方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2期。
7、《逍遙遊向郭義與支遁義勘會》,《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8、《〈詩經〉的哲學意藴——以〈關雎〉、〈鶴鳴〉為例》,《人文雜誌》,2010年第3期。
9、《顫動的界線:自然與人化》,《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07-29。
10、《國民意識的覺與夢》,《思想與文化》,第10輯,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2010年。
11、《戴震批判理學及其語言哲學之成立》,楊國榮主編:《思想與文化》,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
12、“Yang Guorong and His Concrete Metaphysics”,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 no. 4, Summer 2012, 3-6.
13、A Review of Huang Chun-chieh’s The Confucian Classics and Their Ideas in the Cultural Interaction in East Asia: Interaction, Transformation and Syntheses,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Vol.11, No.3, 2012.
14、楊國榮主編《中國哲學史》(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部分章節(魏晉玄學,隋唐佛教,王夫之,黃宗羲,戴震,顏元,孫中山)。
15、《人物之間:黃宗羲“一本萬殊”的一個面向》,《學海》2012年第1期。
16、《性善論能否為善德倫理奠基?》,《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於《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2年第1期。
17、楊國榮、劉梁劍、吳聞儀:《後形上學時代的形上之思——楊國榮教授“具體的形上學”訪談》,《哲學分析》,2012年第3期。
18、A Review of Wu Zhen’s On Thaizhou School, in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2011, 10:4, 571-573.
19、《康有為〈大同書〉與世界政治秩序原理:哲學新夢》,《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2期。
20、《“形神”不定——魏晉南北朝思想的一個面向》,《中山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
21、“Virtue Ethics and Confucianism: A Methodological Reflection,” in Virtue Ethics and Confucianism, ed. by Stephen C. Angle and Michael A. Slote, Routledge, May 2013.
22、Review of Peng Guoxiang’s Interpret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Confucian Tradi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40:3/4 (Sept./Dec. 2013).
23、《“To Be”,“是”與中西思想的不同特質》,《青海社會科學》,2014年第6期。
24、《命題、名詞串與兩種不同的真理觀——洪堡特、張東蓀、陳漢生等人對中西語法和思想之關聯的一個觀察》,《思想與文化》,第14輯。
25、《清初知識論的新面相與內在張力》,《文匯報》,2014年05月19日第11版。
26、劉梁劍,鬱夢恬:《理的超越化及其克服——中國古代思想的一個面向》,江西科技師範大學主辦,《地方文化研究》,2014年第4期。
27、Review of Cai Qinghua’s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Words and Meaning and the Basic The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 Dao: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hilosophy, Volume 14, Issue 1 (2015).
28、《天人共同體視域下的正義觀——一項哲學語法考察》,《哲學研究》,2015年第5期,第55-62頁。
29、《無善無噁心之體”:船山與陽明關於心學的智性對話》,《貴陽學刊》,2015年第6期。
30、《郭象“物”觀念與晉人的逸氣及鄉愿》,《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7年第1期,第11-15頁。
31、《論郭象〈莊子注〉中的“寄言出意”與“忘言尋旨”——以經典詮釋學為視域》,《天津社會科學》,2016年第3期,第43-49頁。
32、《一種基於心氣論的道德哲學》,《學術月刊》,2016年第7期,第38-44頁。《人大複印資料·倫理學》2016年第9期轉載。
33、《本體的開顯和哲學話語的創生:熊十力陽明學的一個面向》,《貴陽學院學報》2016年第5期,第1-6頁。
34、“Thinking through Kang Youwei’s Doctrine of Datong (Great Unity) and World Political Order in a Glocal Age”, in Pillip Tolliday eds. Asian-Pacific Between Conflict and Reconciliation, Vandenhoeck & Ruprecht, 2016, pp.219-236.
35、“It’s Time to Change the World, So Interpret It!: On Vattimo and Zabala’s Hermeneutic Communism”, Making Communism Hermeneutical, ed. by Silvia Mazzini and Owen Glyn-Williams, Spinger Nature, 2017, Chapter 21.
36、《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繼往開來而運思》,《文匯報》2017年5月30日。
37、劉梁劍、郭瀟:《儒學,如何是好?》,《上海社科報》2017年6月8日第5版。
38、《遇見巴迪歐:從愛的哲學而來》,《三聯生活週刊》,2017年9月11日。
39、《用可感的説理詞做中國哲學:論馮契的哲學話語》,《天津社會科學》2017年第5期,第64-69頁。
40、《經典“闡發”與哲學話語創新:郭象〈莊子注〉的啓發》,《船山學刊》2017年第5期,第106-112頁。
41、《德性民主:在德治之外超越民主》,方朝暉主編:《大同》第1期,海天出版集團北京分社,2017年。
42、《加快構建中國哲學話語體系》,《人民日報》,2018年1月15日第16版。
43、《生活儒學與觀念問題》,《社會科學家》,2018年第1期。
44、《有“思”有“想”的哲學語言:金嶽霖的語言哲學及其當代意義》,《哲學動態》,2018年第4期。
45、《能否跳出“現代”的掌心?》,《探索與爭鳴》,2018年第4期。
46、《豪傑精神與思想範式重建:從王開祖看永嘉學派一個被忽略的精神面向》,《現代哲學》2019年第1期。
47、《“身家國天下”意象與中國政治的當代轉化:一項哲學語法考察》,《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19年第4期,第1-7、29頁。
48、《翻譯-闡發與嚴復造天演論:中國現代思想生成的一個面向》,《哲學分析》,2019年第5期,第53-65頁。
49、《成性存存,自由之門:試論馮契對王夫之的哲學書寫》,《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20年第2期。
50、《天親合一與身體的成長——船山〈西銘〉題解孝道思想引義》,《船山學刊》2020年第3期。
51、《感受與中國哲學如何做事——楊國榮教授“事”哲學的啓發》,《哲學動態》2020年第3期。
52、任天星、劉梁劍:《阿多〈伊西斯的面紗〉與如何做哲學》,《天津社會科學》第2期。
53、張靖傑、劉梁劍:《虛詞、句式與做哲學:從王弼〈老子指略〉的經驗而來》,《江海學刊》2020年第6期。
54、《數字人文:科學抑或人文學》,《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4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