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桂雲

(抗日烈士,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19團團長)

鎖定
劉桂雲(1911-1943),又名貴榮。男,1911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幼年家境貧苦。1928年參加少先隊。1930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等職。參加長征時,在強渡金沙江等戰鬥中,曾負傷7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隨軍開赴華北抗日前線,在晉察冀邊區靈壽平山一帶組織人民武裝,成立了第8支隊,一度收復靈壽縣城,並在洪子店戰鬥中擊潰了5倍於己的日軍。1941年,任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第19團團長。在敵人對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的大“掃蕩”中,他率部在盂縣、壽陽地區的張城保、楊家嶺、香草坪、馬家驛等戰鬥中,巧妙地打擊了敵人,保衞了根據地。1943年為配合內線作戰,他組織了青楊嶺、後峪溝等戰鬥,特別是在煙東之西黑水窯戰鬥中,以兩個連的兵力消滅了日軍一個小隊和偽軍一箇中隊,繳獲輕重機槍3挺和彈藥、軍用品17大車,振奮了民心,鼓舞了士氣。戰鬥結束後,部隊轉移到20裏以外的灰窯巖宿營。10月10日,不甘心失敗的敵人糾結集幾百名日、偽軍,對第19團進行報復性合圍。劉貴榮率1連戰士掩護部隊突圍,在激戰中犧牲。 [1] 
中文名
劉桂雲
別    名
貴榮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茶陵
出生日期
1911年
逝世日期
1943年
主要成就
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2軍分區19團團長
出生地
湖南省茶陵縣

劉桂雲人物生平

劉桂雲,湖南省茶陵縣新葉村人,1911年出生在一個貧農家庭,小時給地主家放牛,全家終年勤勞,仍過着“三月糙米三月糠,半年紅薯野菜湯”的困苦生活。
1928年秋,湘東農民在紅軍幫助下,紛紛起來抗租税,鬥地主,分田地。在革命浪潮的影響下,十七歲的劉佳雲懂得了“只有跟着紅軍鬧革命,窮人才能翻身做主人”的道理,1929年,他走上了革命道路,當了少先隊隊長,並在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他揹着父親給他的一把大刀,走進紅軍戰士的行列。
1937年秋,劉桂雲隨軍東渡黃河,來到山西。從此,他就一直轉戰在炮火連天的抗日戰場上,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解放,英勇殺敵,屢建戰功。
劉桂雲面目消瘦、身材不高,因多次作戰負傷,使一臂略顯曲彎,下肢也有些跛狀(三等甲級殘廢),但是,這個貌不超羣、力不驚人的指揮員,一旦投入戰鬥卻機智果斷,勇猛無敵,使敵人喪膽,令戰友欽佩。1938年夏,已擔任副團長的劉桂雲,在指揮伏擊日軍“東京慰問團”的戰鬥中,他發現敵人雖在負隅頑抗,卻企圖溜逃,便操起大刀,大喝一聲:“同志們,跟我上!”一陣旋風似地猛衝出去。他鑽進“青紗帳”,同一個比較年老的日本兵拼搏起來。只經兩個回合,手起刀落,他就將這個鬼子兵砍翻在地,把腦瓜劈成兩半。這一仗,打得敵人落花流水。
1939年9月,在賀龍師長指揮的陳莊戰役中,劉桂雲率領團預備隊,指揮機槍手擊斃日軍第八混成旅團長水原少將,立下大功。1940年3月,國民黨摩擦專家朱懷冰部向我太行山區八路軍總部進犯時,他和肖鋒奉命半領五團的一個營,擔任南下支隊尖兵,一路披荊斬棘,在河間縣境一舉殲滅守敵一個團。在搜索殘敵時,又繳獲銀元五萬多枚。為此,軍區首長特地表揚了南下支隊的勇猛戰鬥作風。
1942年9月,十九團奉命深入孟壽地區開闢敵後遊擊根據地。當時,劉桂雲因多次負傷,又有胃病,身體很不好。軍分區首長考慮到去敵後開闢工作,條件艱苦,鬥爭殘酷,決定讓他留在根據地養病。這使他非常不安。團政委廖鼎祥每回到根據地,他總是軟説硬磨,要求廖政委幫他想辦法,讓分區首長批准他隨部隊到前方活動。廖被他的這種革命精神深深感動,終於請示上級同意了他的要求。到前方後,由於部隊經常行軍打仗,生活異常艱苦,他的身體更加虛弱了。病情加重時,不得不躺在擔架上行軍,但依舊樂觀地工作着。同志們勸他多休息,他卻説:“前人都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共產黨人,為什麼不能一息尚存奮鬥到底呢?"一次,部隊搞到一點大米,同志們想給他滋養身體,他知道後生氣地説:“眼下戰士們的生活是小米用秤稱,窩頭按個分,這大米只讓我吃,我能咽得下嗎?”後來,只好把幾十斤大米送到衞生隊,讓傷病員吃了。他這種與戰士同甘苦、共患難的高尚品質,使全團指成員深受感動。
1942年12月中旬,我軍獲悉日軍第四混成旅團的一個大隊和偽軍三百多人,企圖偷襲我盂縣麻河驛糧站。劉桂雲當即率領十九團急速趕往救援。一到目的地,他不顧疲勞,親自觀察敵情,查看地形,做好戰鬥準備。這場戰鬥從日出三竿打到夕陽西下,一連打退敵人十七次衝鋒,殲滅日偽軍一百四十餘人,連日軍大隊長“驢頭太君”也負了傷。敵人來不及收屍,狼狽而逃。經過這次戰鬥,十九團的聲譽和劉團長的威名,在盂(縣)壽(陽)地區人民中廣為傳頌。不久,他又指揮了盂縣四塄山戰鬥,奪回被搶劫的財物、數百隻牛羊和抓捕的羣眾,打死敵人一百多名。因此,羣眾編了一首讚歌“勇敢善戰的十九團,和鬼子血戰在四塄山,戰鬥打了多半天,消滅鬼子一百三。”
1943年10月1日,盂縣西煙鎮據點敵人要護送四十名立過“戰功”準備回國的老兵回盂縣城,同時,押解我四名被捕的抗日干部回城。劉桂雲知道這個消息後,不顧重病在身,坐着擔架,在山勢險要的黑石窯佈下天羅地網。敵人進入伏擊圈後,他一聲令下,槍聲四起,直打得敵人暈頭轉向,措手不及。從戰鬥打響到結束,僅用四十分鐘,全殲敵人,救出我四名同志。這一仗打得乾淨、利索,十分漂亮,受到軍區嘉獎,也鼓舞了軍民抗日必勝的信心。
1943年10月10日,由於叛徒告密,劉桂雲在盂縣炭煙村被敵包圍,在突圍時中彈犧牲,時年三十二歲。 [2] 

劉桂雲後世紀念

裏獨頭革命烈士陵園位於裏獨頭村西南約1.5公里的薛家陽坡。革命烈士陵園始建於1944年。經1982年、2005年、2009年、2014年4次擴建修繕,現佔地面積1000平方米,建有12座紀念碑、3座紀念塔和3座紀念亭。陵園內安葬着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晉察冀軍區第二分區19團團長劉桂雲、原中共盂(縣)平(定)陽(曲)壽(陽)榆(次)五縣中心縣委書記兼七大隊政委陳宜勝等烈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