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朝暉

(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

鎖定
劉朝暉,男,湖南隆回人,1968年4月出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現任長沙理工大學黨委委員、副校長。分管人事、人才、科技、產學研、期刊工作。聯繫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國際學院。 [6] 
中文名
劉朝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湖南隆回縣
出生日期
1968年4月
畢業院校
長沙交通學院
學位/學歷
博士,博士生導師
專業方向
道路工程
主要成就
先後主持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2項、863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縱向項30餘項;參與了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

劉朝暉教育背景

1990年6月畢業於原長沙交通學院路橋工程系公路與城市道路工程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
2000年12月畢業於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2007年12月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公路工程學院道路與鐵道工程專業,獲工學博士學位。

劉朝暉研究方向

路面結構與新材料、道路改擴建關鍵技術、道路養護技術

劉朝暉工作經歷

1990年起在長沙交通學院工作,歷任道路工程教研室支部書記、主任、系主任助理、副主任;2003年9月~2008年1月任長沙理工大學科技處西部項目辦主任;2008年2月~2015年11月任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院長;2015年12月任長沙理工大學教務處處長。 [8]  現任長沙理工黨委委員、副校長,兼任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7] 

劉朝暉人物經歷

中國公路學會理事單位聯繫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同行評議專家、湖南省交通廳評標專家,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1]  2012年評為湖南省首批二級教授。2010年評為“耐久性道路工程新技術”湖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特殊環境道路工程”湖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2011年獲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湖南省普通高校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作為團隊帶頭人“道路工程耐久性新技術”獲教育部創新團隊資助計劃,是公路養護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要負責人;2010年評為交通運輸部“十一五”優秀科技人員;2014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選、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十佳全國公路優秀科技工作者。
12月19日,2014年中國科協會員日(湖南)主場活動暨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獎頒獎大會在湖南省科技館B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全省22名第六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受到表彰,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劉朝暉教授獲此殊榮。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對被授予者只授一次,為終身榮譽,旨在表彰具有愛國主義精神、求實創新精神、拼搏奉獻精神、團結協作精神,模範遵守科學道德,在自然科學、工程技術及相關領域作出顯著成績和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不超過1000名。 [2] 
2015年12月,根據國家人社部發[2015]91號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關於確定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名單的通知》,劉朝暉教授入選2015年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榮譽稱號,此次湖南省共有6人入選 [3] 
2018年5月4日,長沙理工大學交通學院劉朝暉教授主持的“南方濕熱地區高速公路路基改擴建關鍵技術及應用”獲湖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該項目通過路基長期穩定性保障、新老路基非均勻沉降控制、拓寬路基下地基處治、舊路路基性能檢測評價與加固等技術集成與創新,攻克了南方濕熱地區高速公路路基改擴建中遇到的新路基穩定性差、新老路基非均勻沉降難以控制等技術難題。 [4] 

劉朝暉主要貢獻

自1990年以來,一直致力於道路工程領域的應用基礎研究、科技開發、工程應用與人才培養,先後主持國家自科基金面上項目2項、863計劃課題1項、省部級縱向項30餘項;參與了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973計劃前期項目和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的研究工作。多年來,結合國家高速公路重點工程建設,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技術成果廣泛應用於湖南、湖北、廣西、廣東、河南、河北等六省10多條高速公路建設與改擴建工程,並被納入交通運輸部的多部行業技術規範。

劉朝暉社會任職

長沙市科學技術協會第十三屆委員會兼職副主席 [9] 

劉朝暉獲獎記錄

歷年來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二三等獎20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獲國家專利20餘項,出版專著5部,教材3部。 [8] 

劉朝暉任免信息

2021年2月5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決定,劉朝暉同志任長沙理工大學副校長(試用期一年)。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