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春海

(原交通部路政司監理科科長)

鎖定
劉春海(1886—1984年),原名映嵐,字春海,寧化城關人。歷任北京交通部科長,津浦鐵路局考績課課長、浙江省建設廳視察兼代科長(委以主持之江鐵路籌備工作)、鄭州隴海鐵路管理局秘書、全國鐵路法規編輯委員會委員(兼職)、交通部路政司監理科科長等職。 [1] 
中文名
劉春海
籍    貫
寧化城關
出生日期
1886年
逝世日期
1984年

目錄

劉春海人物經歷

劉春海15歲考中秀才,繼而考入汀州學堂,轉學福州三牧坊高等學堂,未畢業即考取公費留學日本。初入日本經緯學堂,學習2年,畢業會考名列第一,而後考入日本中央大學經濟系。
早在福州讀書期間,目睹清廷腐敗,他毅然參加林森、黃學文等組織的學生會,積極投身於聯誼演講時事活動。東渡留學後,經常參與留日同學福建同鄉會的聯誼活動,結識蕭敏、方聲洞(方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人,並經其介紹認識孫中山先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參加同盟會,隸屬東京十四支部,直接參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宣傳鼓動工作,經常為同盟會機關報《民報》撰文,致力推動革命。
宣統三年(1911年),春海畢業於日本中央大學,適值辛亥武昌革命,遂與蕭敏、邱任元等回國,準備參加九江起義。後應同盟會會員劉通等人電召,回閩組織政府。抵榕後,先後任敍官局敍審員、都督府秘書、政務院顧問、教育司社會教育科科長等職。袁世凱竊權後,春海在《羣報》上竭力撰文抨擊,為袁氏所惱恨。福建政務院院長彭壽松居功自傲,專橫跋扈,遭到閩人反對,革命同仁公推春海專程向孫中山反映和請求。孫中山答覆:“福建的事情,由福建人自己考慮贊成和反對。”春海回閩後,彭壽松竟然暗殺反對他最激烈的鄭筠和黃家宸,查封《羣報》,拘捕蘇眇公,輿論大譁。省參議長宋淵源假全省“民意”之名,上京請袁世凱改組福建省政府,袁乘機委派劉冠雄為督領,岑春煊統領海陸軍長驅入閩,彭壽松被迫下台,由劉冠雄代領都督,福建陷入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劉春海遂潛返寧化。
袁世凱倒台後,應同盟會會員曾昆化函請,春海前往北京交通部任科長職。繼任津浦鐵路局考績課課長、浙江省建設廳視察兼代科長(委以主持之江鐵路籌備工作)、鄭州隴海鐵路管理局秘書、全國鐵路法規編輯委員會委員(兼職)、交通部路政司監理科科長等職。在交通部科長任內,上司潘復將海關上交税款拿去打牌,卻積欠員司薪金達數月,春海憤怒至極,聯絡員司幾十人,領銜署函向潘復索薪,掀起轟動一時的北京交通部索薪風潮。潘復將劉春海捕送憲兵司令部關押。經同仁擔保,才轉禁在汀州會館,由2名憲兵監視,折磨將近半年,幾至喪命。抗日戰爭期間,因在五一勞動節發表演説,歌頌“勞工神聖”(演講詞載《鄭州日報》),遭當局忌恨。嗣後,在路局奉令裁減員工中,春海又極力建議“應裁領高薪居閒職的冗員”,激怒路局局長陸福廷,陸遂橫加給春海“不守本分”之名,送交憲兵看管,聽候處置。終因無由問罪,只好作罷。
民國18年(1929年),劉春海被選為津浦鐵路孫中山先生靈柩奉安委員會委員,總管護送靈柩從北京到南京安葬中山陵這一要務,他煞費苦心,直至靈柩安奉完竣。卻因觸怒鐵道部長孫科而被撤職,並受停止國民黨黨籍半年的處分。在隴海鐵路局工作期間,春海耳聞目睹共產黨的所做所為,心甚仰慕,遂利用工作之便,資助、掩護革命青年與共產黨地下工作者奔赴延安。受他掩護過的同志,在全國解放後,還登門拜訪致謝。
1949年11月重慶解放之際,劉春海受西南交通部羣眾薦舉、軍代表邀請,參加接管工作組。他盡責盡力工作,事畢,自覺年逾花甲,獨自留渝生活不便,獲准進京與次子振烈一起生活。在京期間,初任北京市福建會館財產整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義務職),繼任前門區、崇文區政協委員,1951年起,由彭真推薦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聘請,擔任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直至1984年逝世。
春海寫過不少文章、詩詞、對聯,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所著惟《中國貨幣沿革史》一書傳世。 [1] 
參考資料
  • 1.    丁瑜;劉祖展;孫海平;陳盛美,三明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三明市志(下)/卷五十四 人物;方誌出版社;2002年08月;第2812-28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