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春樵

鎖定
劉春樵(1923年2月-2006年4月22日),男,中共黨員,湖南省常德縣(今常德市鼎城區)人。1952年在參加荊江分洪水利工程建設中,被指揮部授予特等模範,中南軍政委員會給他記特等功,他的名字刻在周恩來題寫的“荊江分洪紀念碑”上。 [1] 
1953年1月從部隊復員回鄉。先後任土改隊員、鄉農會主席、聯鄉黨支部書記。在1954年治理西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設中,獲得了特等勞模和勞動英雄的榮譽。1956年以後,任鄉黨委委員、大隊總支書記、公社副書記。1964年,劉春樵擔任蔡家崗公社書記,帶領公社一班人和農民羣眾,自力更生,治山治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在全縣最早辦起了水泥廠、石灰廠、陶器廠、磚瓦廠等一批鄉村企業。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從各個渠道發展農村經濟。幾年功夫,實現了用錢不要國家貸款、吃糧不要國家返銷,集體不欠國家的、社員不欠集體的、集體不欠羣眾的“兩不要、三不欠”目標。蔡家崗的經驗,引起毛澤東的重視。毛澤東在反映蔡家崗村企業發展的材料上批示: “光輝燦爛的希望就在這裏”。1969年4月,劉春樵當選為中共九大中央候補委員。同年,任常德縣革委會副主任、湖南省革委會常委。1971年兼任常德縣委副書記。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再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任中共常德縣委第一書記、縣革委會主任。1977年,中共十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歷任中共常德地委副書記、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06年4月22日病逝。 [1] 
中文名
劉春樵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湖南常德
出生日期
1923年2月
逝世日期
2006年4月22日

劉春樵人物生平

劉春樵,1923年2月出生於湖南常德鼎城區蔡家崗鎮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不滿7歲就到地主家當看牛娃,16歲到石板灘楓樹橋村的一個大地主家當長工,在這裏幹了整整10個年頭。 [2] 
1949年8月,他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年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50年,榮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二兵團授予的“剿匪特等模範”稱號。1952年,參加荊江分洪水利工程建設,他捨身搶險,被評為特等勞動模範,受到中南軍政委員會記特等功獎勵,他的名字刻在周恩來總理親筆題詞的紀念碑上。 [2] 
1953年,劉春樵退伍轉入地方工作,先後擔任鄉農會主席、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黨總支書記等職。在1954年治理西洞庭湖水利工程建設中,獲得特等勞模和勞動英雄的榮譽。1956年以後,任鄉黨委委員、大隊總支書記、公社副書記。 [2] 
1964年,常德縣委為了改變蔡家崗的落後面貌,派他任公社黨委副書記,全面主持工作。他一擔任蔡家崗公社黨委書記就提出不向上喊糧喊款(故稱“兩不喊”),他針對該地“五山二水三分田,有水無水全靠天,吃糧靠返銷,生產靠貸款”的嚴重情況,帶領公社一班人和農民羣眾自力更生,治山治水,大搞農田基本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他較早地認識到發展鄉村企業的重要性,在全縣最早辦起了水泥廠、石灰廠、陶器廠、磚瓦廠。並根據農業生產的需要,辦起了綜合加工廠、機耕隊、土農藥廠、畜牧場等一批鄉村企業。同時,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堅持“地裏種、廠裏造、水裏撈、欄裏喂、山上找”幾條腿走路,從各個渠道發展農村經濟。幾年功夫,實現了“兩不要、三不欠”的目標(即用錢不要國家貸款、吃糧不要國家返銷,集體不欠國家的、社員不欠集體的、集體不欠羣眾的),劉春樵帶領全社幹部羣眾改變了蔡家崗的落後面貌,使蔡家崗成為全縣、全省乃至全國的樣板。 [2] 
1969年4月,在中共九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任常德縣革委會副主任、湖南省革委會常委。1971年兼任常德縣委副書記。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再次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同年任中共常德縣委第一書記、縣革委會主任。 [2] 
1975年常德縣被評為全國“農業學大寨”先進縣,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先後組團到蔡家崗公社參觀考察。華國鋒同志在湖南工作期間曾5次到蔡家崗視察,到中央工作後又6次接見劉春樵同志,並指示蔡家崗“要把常德縣帶起來”。 [2] 
1977年,在中共十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歷任中共常德地委副書記、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3年離休後,劉春樵回到蔡家崗定居。住在簡陋的平房裏,但他依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刻也沒有忘記繼續為人民服務。他跑遍了全鄉所有的村,走訪慰問羣眾,調查鄉村企業的發展情況,一心想繼續為鄉村的經濟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於是,開始為鄉鎮企業招商引資、採購設備、推銷產品,上北京、下廣州、跑長沙、去上海,走南闖北,四處奔波,不辭辛勞,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出差在外。 [2] 
劉春樵離休不離崗,始終保持為民初心,是黨的忠誠衞士,多次獲得全國、省、市老有所為獎勵。從他離休回鄉到生病去世的二十多年裏,蔡家崗黨委、政府每次找他問計問策、請示彙報,他總是要重複一段不變的話題:“事事要爭先,不能落後,蔡家崗發展到今天,就是爭先的思想長期起作用,爭先,才有希望,甘居落後,沒有前途”。劉春樵這種難能可貴的爭先思想,不僅影響着蔡家崗的黨員幹部,也影響了全區的黨員幹部,引導鼎城人民在後來的發展歷程中創造了很多輝煌的工作業績,昇華為鼎城人民津津樂道的“劉春樵精神”。 [2] 
2006年4月22日,劉春樵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4歲。他用自己樸實無華的言行,忠實地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將永遠激勵着鼎城人民奮勇前行。 [2] 

劉春樵人物軼事

劉春樵衣着陳舊,穿戴酷似貧苦的農民。有幾次出差,接待人員把陪同他的人誤認為領導,根本就沒朝他掃一眼。有一次,他和鄉政府幾名幹部出差北京,還因此鬧了一場笑話。那天,他穿着一件洗得有些發白的黃軍裝,穿着一雙舊的黃解放鞋,到北京某大機關辦事,門衞朝他打量了一下,只讓隨行人員進門、上電梯,讓他留在外面等。同去的人員急了,連忙上前介紹:“他叫劉春樵,是原中共中央委員,是來辦公事的……”每每遇到這種尷尬場面,劉春樵不得不拿出相關證件來證明自己的身份。每次出差回來,鄉政府的會計總要按規定給劉春樵結算出差補助。每遇此時,劉春樵總是耐心地給財會人員説:“我離休後,上面已經給了我生活補貼費、交通費和護理費,我怎麼還能拿鄉里的補助呢?”劉春樵在幹部羣眾的眼裏,依然是幾十年從未改變的勤儉樸素、廉潔奉公、平易近人。他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黨和國家給我的最大權力就是為人民服務。此外,其他權力一無所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