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旭鋒

鎖定
青年詩人、詩評人,筆名詩裝,原名劉利鵬,被譽為“唯美詩魔”,著有詩集《執象》 [1]  。生於山西省,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戲劇影視文學專業。國際寫家聯盟榮譽(終身)會員,北京寫家文學院第二屆簽約作家,嘉陵江新詩研究協會會員,原《邊緣文學網》副總編,《鍾音文學網》創始人,中國文學公益網站《大卷文學社》推薦詩人,《布穀鳥中文網》訪談欄目主編,《鍾音詩報》副總編,《橄欖夢》文學雜誌責任編輯,《濕地》詩刊編委,大型人物文集《世紀風采人物》特邀編委。 [2] 
中文名
劉旭鋒
別    名
劉利鵬
國    籍
中國
民    族
畢業院校
四川音樂學院
職    業
青年詩人、詩評人
主要成就
首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二等獎
出生地
山西省
代表作品
《簡談現代詩歌》

劉旭鋒人物簡介

劉旭鋒
劉旭鋒(5張)
中國當代詩歌獎(2011-2012)入圍詩人,第二十九屆柔剛詩歌獎提名詩人,參與主編《飛越邊緣》《悠遠文叢》等讀本。文字入選《新幹線2009中國優秀網絡詩人66家》《中國詩選·80後檔案》《當代詩卷2011年卷》《中國散文詩人2011年卷》《四川友情愛情精短詩選》《四川精短散文選》《2013年中國新詩排行榜》等文集。接受《17K》小説網名人訪談頻道專訪,應邀“茗香書齋”舉行文學講座。著有《簡談現代詩歌》(卷一至卷七),作品見《山西日報》《中外文藝》《文學界》《中國文化報》《中華文學》《中華日報》(泰國)《常青藤》(美國)《散文詩世界》《天津詩人》《四川音樂學院報》《詩文雜誌》《中原詩詞》《作家導刊》《當代詩人》等國內外諸刊。他曾説:”手鐲可以讓手腕更有力氣,墨鏡是心和污染的世界之間的大氣層”。他一直致力於對新唯美主義詩歌體系的探討。

劉旭鋒詩歌作品

劉旭鋒作品 劉旭鋒作品
一,《一一》
生活,很像這首詩的名字
一不小心,就看成了一橫
生活更像這首詩的內容
不認真閲讀,就成了滿紙的空洞
二,《魚不知道》
它們不知道,
為何有那麼多人
一整天坐在岸上,盯着自己的行蹤
它們不知道
下一刻的安身處
在水裏,還是在岸上
它們不停地遊
用盡全身的力氣
它們不流淚,流汗
日積月累,流成了大海
據説汗水和淚水的味道一樣
都是鹹的
魚不知道
自己的歸宿除了餐桌
魚缸、水底的死溝,還有哪些?
魚不知道
自己在人心的位置
除了胃和大腸
還有沒有其他?
三,《套馬杆》
揮舞在遼闊的草原上
它用自己的瀟灑
禁錮了馬羣的自由
用恪守的信念
圈住無數灑脱的夢
小小的杆子
攪動着整個呼倫貝爾
伊犁、鄂爾多斯、錫林郭勒——
如果説整個草原
沒有逃脱它的追逐
那麼這支桿子自己
從沒逃脱過人手

劉旭鋒獲獎概況

首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二等獎
(2005年中國作協兒童委員會主辦)
“世紀杯”全國校園文學藝術大賽一等獎
(2006年《作文評點報》主辦)
第五屆中國高中生才藝展示大獎賽寫作組二等獎
(2007年《高中生》雜誌社主辦)
(2007年中國散文學會主辦)
“蘭之語”全國同題詩歌大賽三等獎
(2009年歲月文學論壇主辦)
“談詩論道”詩評比賽三等獎
(2010年好心情文學網主辦)
全國網絡詩歌比賽二等獎
(2010年好心情文學網主辦)
“談詩論道”詩評比賽三等獎
(2010年好心情文學網主辦)
第五屆北京西山詩歌節“詩韻西山”同學少年·風華賦詩歌原創大賽“最佳創作獎”
(2010年北京作家協會主辦)
北京寫家文學院首屆《夏日紀事》同題散文大賽十佳散文
(2010年國際寫聯主辦)
“12·9”詩歌朗誦會原創作品一等獎
(2011年四川音樂學院主辦)
《橄欖夢》雜誌創刊三週年全國徵文大賽一等獎
(2011年《橄欖夢》雜誌社主辦)
九願文學社“年度最佳指導老師”獎
(2013年九願文學社主辦) [3] 
意林文盟年終評選“優秀指導教師”獎
(2014年《意林》雜誌社主辦) [4] 

劉旭鋒詩歌評論

劉旭鋒 劉旭鋒
簡談現代詩歌(卷四)
奧地利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認為“夢都是願望的滿足”。如此看來,夢是有預兆的。但是這種預兆不是輕浮的顯示,更多時候像是一個人對內心期盼的嚮往不能滿足。而延伸出的思索。我想用他的觀點來解釋當今的詩歌現象。
寫詩,很像做夢。有時候做現實存在的夢,有時候做現實生活中無從考證的夢。如果夢是對現願望的滿足,那麼詩歌的本質和夢沒多大區別。很多詩人被謾罵為做白日夢,很多詩歌被認為是虛空的沒有意義的詩人自我的發泄。這些觀點只能證明一點,説這些話的人,一定不是詩人。
詩人喜歡做夢,做心中迫切希望滿足的夢。這種夢是崇高的,詩人心中做夢並不是無中生有,是他們對一種事物無比的熱愛和追念,對心靈深處藴藏的思維的一次全新整合。我暫且不説我是這樣的,先説海子是這樣的,顧城是這樣的,西川是這樣的,洛夫是這樣的,臧克家是這樣的——,很多詩人都是這樣的,愛做夢。這不是機緣,或是巧合等,這是詩歌與夢的天然聯繫,詩人沒了夢想,詩歌就失去了魂魄,像一個人一樣,一旦失去魂魄,那將是一具橫擱的屍體,沒有了絲毫的價值,至少沒了人的價值。所以説,詩歌和夢是相互依存的。
現代詩歌日益趨於披靡,很多人都自稱為詩人,很多隔行排列的文字都被一些人自喻為詩歌。在這個複雜的變遷或是改變中,可以看出人類的慾望已經超越了現實層面,即將在各自的精神領域裏開花結果。“膨脹”是個可怕的詞,它有自己的舌頭,它有自己的牙齒,它會助長你瘋狂地滿足私慾,它把你送到一個無人可及的高度,讓你再也下不來。
夢想和慾望是有區別的,夢想只是心靈對現實的追求和期盼,慾望是超越了現實的自我鼓吹。詩歌是一種心靈的期盼和追求,不是鼓吹。所以我們必須分得清“詩歌”“夢想”“慾望”三個詞。詩人是世界上唯一懂得用簡單的語言訴説道理的人羣,每個詩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看待世界的方法,所以沒必要統一詩人的觀點,即使有些“詩派”似乎將詩人一羣一羣歸類,終究它是獨立的,因為詩人的心是獨立的。
詩人是一個急需拯救的羣體。詩人滿載着思想,卻在精神上貧瘠如洗。這裏不是指詩人固有的精神層面,而是指物質上得到的或是對必須的金錢的需要。我同情天下所有的詩人,在古代,所有的詩人都可以歸到“苦吟詩派”,苦吟不是自我地浪費口舌,而是對自我衣食需求的抱怨,當然也包括很多胸懷祖國命運的先賢,他們在落魄或是被貶的處境中,噴發的詩歌烈焰。現代詩人毫不區別於以前,很多詩人在僅有的幾本雜誌上吊死,當然這裏我不包括那些自費主義的民刊,民刊是詩人得不到滿足而爆發的瘟疫一般的一股不正之氣。最終他們不會長久地生存下去,因為他們的錢物靠本身貧瘠的詩人自己去施捨。
這些話語像在做夢,其實不是。
當一個人真正地融入到詩歌裏面,完全地與之成為一個整體時,你會感覺到詩人是無比的高尚,包括那些借用粗言來諷喻世界的詩人。他們只不過比更多的人喜歡,或是願意去多思考而已。人一旦想的多了,就會有種想罵人的感覺。這已經不是小孩子了,他們都是一個個成熟的人,可能熟得早了些。
詩人們追着自己的夢,夢卻老是發生在夜裏,讓人摸不着,甚至看不見。如果像現實一樣,連白天都不給詩人一個白淨的空間,哪裏還能容忍下詩人?哪裏還能放得下詩人們沉重的夢?
備註:作者還著有《簡談現代詩歌(卷一)》、《簡談現代詩歌(卷二)》、《簡談現代詩歌(卷三)》、《簡談現代詩歌(卷五)》、《簡談現代詩歌(卷六)》、《簡談現代詩歌(卷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