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廣信

(原國民黨副軍長)

鎖定
劉廣信(1907年-?),又名劉效友,字子成,安徽省太和縣(今屬河南鄲城縣宜路鎮)水河劉莊人。1925年,入馮玉祥西北軍。抗日戰爭時期任過第六十八軍第一一九師師長。參加過鄂西、鄂北等會戰。1945年2月20日授少將銜。1946年整編部隊,任整編第六十八師第一一九旅旅長。1946年11月在山東甄城被中國人民解放軍俘虜,後經教育釋放。後被任命為六十八軍副軍長。1949年後,定居台灣。 [1-2] 
中文名
劉廣信
別    名
劉效友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7年
出生地
河南鄲城縣宜路鎮
性    別
子成

劉廣信人物生平

劉廣信,字子成,又名劉效友,河南鄲城縣宜路鄉水河劉莊(曾屬安徽太和縣)人。一九〇七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自幼上學。一九二五年劉廣信年方十八,父母替其定婚。他因不滿家庭包辦婚姻,從家出走,正遇馮玉祥混成旅進駐安徽太和縣,劉廣信跟隨該旅營長劉汝明當挑夫,後在劉汝明部下歷任傳達長、中尉排長、手槍連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
一九三〇年,閻錫山與馮玉祥部隊聯合發動反蔣,結果,閻、馮失敗,馮玉祥所率的西北軍解體,一小部分隊伍退到山西境內,散駐晉南一帶。斯時,張學良以陸、海、空副司令的名義將退到晉南一帶的部分西北軍改編為二十九軍,宋哲元任軍長。一九三一年,劉汝明任該軍的暫編第二師師長,劉廣信任二師第三團團長。
一九三三年三、四月間,日本侵略軍向我長城各關口進犯,企圖一舉佔領華北。劉廣信團在劉汝明師長率領下和另一團於羅文峪大勝敵軍,擊潰三千餘人。
一九三六年,暫編第二師改番號為一四三師。一九三九年後一四三師被蔣介石改為六十八軍,軍長劉汝明,下屬兩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劉廣信任少將步兵指揮官,駐河南唐河縣代河一帶。一九四二年秋,劉廣信任一一九師少將師長。一九四五年該師又改為整編旅。其任整編一一九旅旅長。
一九四六年七月,劉汝明第二集團軍撤銷,改為第四綏靖區。九月間,我晉冀魯豫軍區完成魯西殲敵任務後,主動撤離菏澤地區。整六十八師不費一槍一彈而侵佔了菏澤城及魯西大片土地。劉廣信率部駐紮菏澤,並任菏澤之守備。十月下旬,國民黨國防部電令第四綏靖區派出一個加強旅的兵力,協同新五軍、整編十一師速佔鄄城一帶,並向黃河以北解放區大舉進犯。
第四綏靖區司令官劉汝明隨即決定從整五十五師二十九旅抽調一個團,與一一九旅組成加強旅,由劉廣信擔任指揮官,進犯鄄城。根據當時情況,劉汝明認為東有邱(清泉)、胡(璉)兩部策應,北有黃河天險,又悉救濟總署美國人韓遜關於解放軍主力已向清豐、濮陽北撤而鄄城方面十分空虛的情報,故劉廣信率兵進犯郢城,如佔據菏澤一樣,垂手可得。
十月二十八日,劉廣信率其加強旅以及國防部配給的炮兵一個營,以行軍縱隊,由菏澤沿菏澤至鄄城的鄉村大道向郢城進發,當天下午,其順利到達小留集及其附近村莊宿營,沿途未發現我軍部隊,當天平安無事。二十九日黃昏,劉廣信部到達鄄城以南的劉莊、蘇屯、石莊、崔莊、高魁莊、任莊、東、西富春等地一帶(旅部在劉莊),即被我人民解放軍統統包圍。劉部立足未穩,倉促應戰。入夜,我解放軍愈集愈多,戰況亦趨激烈。
至三十一日,劉廣信旅部以及其他各團據點均被我解放軍攻破。劉廣信見大勢已去,率殘部突圍逃跑,至白集附近,被我軍生俘,其殘部均被殲滅。此次之戰,即是晉冀魯豫有名的鄄南戰役。此戰自十月二十九日晚至三十一日黃昏結束,不到四十八小時,斃傷八十六團團長張潤珊等以下官兵三千餘人,俘虜一一九旅旅長劉廣信、三五五團長闞孝君以下官兵五千餘名。共計斃、俘蔣軍官兵八千五百餘人。
十一月五日,劉廣信押解到晉冀魯豫軍區駐地,劉伯承司令員,李達參謀長當即前去看望。晚間,劉司令員、鄧小平政委設宴招待劉廣信,劉廣信表示:今後願為爭取中國之民族獨立與民主勝利而奮鬥。最後,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滕代遠副司令員、張際春政治部主任、李達參謀長等首長同劉廣信以及記者合影留念。
半年後,劉廣信獲釋回蘭封,面見劉汝明,劉汝明因其職位較高,無法安置,乃上報南京國防部。南京電令團級以上釋放軍官,一律到南京中央訓練團受訓。劉廣信等即赴南京,受訓後被授六十八軍副軍長之空銜,將其閒困起來。
一九四九年十月,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在福建廈門一戰,六十八軍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劉汝明撤銷其胞弟劉汝珍的軍長職務,保舉劉廣信出任六十八軍中將軍長,不久就倉惶逃往台灣。 [2] 

劉廣信鄄南戰役被俘

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在魯豫地區,蔣介石責令第五綏區孫震集結兵力,向魯西解放區定陶、曹縣重點攻擊,並佔領定陶、曹縣。令劉汝明第四綏區派出有力部隊挺進鄄城,掩護孫震部隊進攻定陶、曹縣。
為了策應這次重點進攻,蔣介石命令第四綏區劉汝明派出一個整編師挺進鄄城,劉汝明為保存實力,對蔣介石命令打了折扣,揚言菏澤地區情況緊張,抽調不出一個整編師,因此建議蔣介石派一個精鋭的加強旅挺進鄄城策應作戰,攻佔後固守之。蔣介石採納了劉汝明的建議。劉汝明知道自己的部隊腐敗無能,不堪解放軍一擊,因此,一再拖延執行蔣介石命令,但又不敢違抗。他原決定派整五十五師二十九旅擔任攻鄄城任務,但整五十五師長曹福林提出反對,指責劉汝明偏心。後又改令其胞弟劉汝珍由整六十八師一一九旅擔任這個任務。但一一九旅三五五團團長是劉汝明兒子劉鐵鈞,駐蘭封,藉詞不動,劉汝珍又再三強調防區廣闊,兵力分配不足,請求免調。因為五十五師師長曹福林是劉汝明次子劉鐵鈞的岳丈,和劉是兒女親家,整六十八師師長劉汝珍是劉汝明的胞弟。他們對派出加強旅挺進鄄城各有意見,劉汝明既礙於情面,又怕違抗命令受到處分,頓成騎虎難下的局面。
楊然是劉汝明的參謀長,不能不為劉汝明解除疑難。他提了個和稀泥的辦法,既不得罪於曹福林與劉汝珍,也應付了蔣介石的軍令,就是由整五十五師二十九旅抽調一個團,由整六十八師一一九旅抽調一個團,共同組成加強旅,任務完成後歸還建制。如果受到損失也不影響各旅的番號,蔣介石無法藉故撤銷番號,隊伍也容易補充。劉汝明認為楊然的辦法既妙又妥善,遂決定採納。但指揮人選又成了問題,楊然又保薦劉廣信擔任加強旅旅長,副旅長由曹福林派二十九旅副旅長擔任。曹福林為了保存實力,接受了楊然的建議。就這樣,組成了進攻鄄城的以劉廣信為旅長的加強旅。
劉廣信雖是加強旅旅長,但只能調動指揮屬於自己的一個團,曹福林派出的團則由他的副旅長指揮,行軍警戒各自為政,既不協調行動也不互通情報,行軍途中是到一處搶一處。劉廣信不明軍事,更談不上戰略戰術修養,對解放軍情況既摸不清,對友軍的情況也搞不明,如趙錫田部已在天爺廟就殲,劉廣信尚不知悉。加上孤軍深入,失去民心,進入鄄城某寨後,即被解放軍主力圍殲,二十九旅的那個團由副旅長指揮另據一寨,彼此不通報不支援,不出數小時亦被殲滅。劉廣信本人也被俘,政治部主任陳暄戰死。
劉廣信被俘和他所率的旅被殲後,第四綏區召開團長以上軍官參加的軍事會議。在會上,劉汝明分析了劉廣信旅挺進鄄城失敗的原因。首先認為劉廣信本人輕視解放軍,粗枝大葉,對解放軍情況沒有摸清,到達宿營地不構築工事,不派出便衣偵探:其次,將帥不和,各自為政,整五十五師派出的副旅長不與劉廣信合作,各據一寨不相聯繫,結果被解放軍各個擊破。另外,蔣介石高級決策機關,命令劉廣信旅急進,造成劉旅孤軍深入,失掉了劉的主動作用。再者,更重要的是劉廣信貪得無厭,重視物資,縱容部下亂搶亂奪,失去民心,以致解放軍驟至便驚慌失措,無策應付。 [3] 
參考資料
  • 1.    劉國銘.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 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448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鄄城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鄄城文史資料 第2輯 解放戰爭專輯:鄄城,1987:17-23
  • 3.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9 全面內戰 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290-291